APP下载

媒介即讯息:浅析虚拟现实(VR)技术为新闻创造的可能性

2017-05-24杨桦

新媒体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杨桦

摘 要 谈到近年的科技创新,无疑VR技术的逐漸成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成果。随着可穿戴式的VR眼镜、VR头盔设备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这项原本主要应用于游戏中的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展现了它的影响力。我们看到,在2015年,国内外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首次引入了“VR”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给受众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在某种程度上正符合新闻努力要传达的真实感。笔者以近一年来的VR新闻报道为例,尝试用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从功能角度上来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报道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项技术为新闻报道方面创造的可能性。

关键词 VR(虚拟现实);新闻报道;媒介即讯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072-02

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媒介总体的发展史上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全新的可能性甚至颠覆性的变革。加拿大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概念。即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1]。此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可谓备受争议,但在当今时代,从媒介的工具性,功能性方面来说,“媒介即讯息”理论确实可以为我们研究媒介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

1 VR技术及其近期在新闻领域的运用

首先VR技术是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实这项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

VR最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游戏、影视方面,而第一个将VR技术运用在新闻领域的媒体则是美国传媒巨头甘内特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2],它在2013年推出的报道《丰收的变化》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将游戏元素融入这篇对爱荷华州家庭农场历史的报道中,读者可以佩戴专业的VR头盔沉浸在虚拟现实营造的环境中,通过收集照片,观察该地风景和音频介绍全方位地了解农场的历史

变迁。

而如今,这项在当时还局限于小众的技术已经成为了如今的大热门。2016年已经被称为“VR元年”。我们可以看到在2015、2016两年间,国内外各大传媒巨头纷纷进军VR新闻,美联社、ABC、BBC、CNN、新华社都在报道中运用了VR技术,《纽约时报》还与Google合作,发布了自己的App——NYT VR。

在2015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中,CNN运用VR技术进行了直播。ABC也在报道叙利亚内战的新闻中做出了VR报道。在国内,新华社成为第一个应用VR技术的媒体,在9月3日的“胜利日大阅兵”中,新华社首次尝试在重大新闻报道使用VR技术。而在之后国内发生的突发性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VR的影子,“深圳山体滑坡”“台湾地震”都有运用VR技术的新闻报道出现。VR在新闻报道方面逐渐发挥了自己的影响,一些新闻报道中的“VR热”也形成了风潮。

2 “媒介即讯息”,VR到底为新闻报道创造了哪些可能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注重从宏观的功能性角度研究媒介的作用。他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我们知道,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已经将我们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延伸至全球的每一处角落,使地球真正成为了“地球村”。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在被这些媒介改变着。那么,VR技术作为初步兴起的新技术是否有这种颠覆性的改变我们生活可能呢?这还得从VR的自身特点

谈起。

2.1 “沉浸感”在特定新闻的报道中大有可为

VR技术最大的卖点当属“沉浸感”。当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播放《火车进站》时,台下的观众纷纷离开座位想躲避开来的火车,这可以证明视频给观众带来的代入感。视频将人类的视觉听觉延伸开来,VR技术将平时看视频新闻视频的大约40度视角被扩大到120度,这基本上已经接近了观众亲自站在新闻现场的效果。特别是在特定新闻报道中,这种体验是普通的纸质媒介和一般视频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特性其实非常适合突发新闻和重大场合新闻的报道。举例来说,在关于香港动乱的VR新闻报道中,观众能够体验到拥挤的人群,还能够通过无人机的航拍从全景的角度观看到整个事件的庞大场景,而在台湾地震的报道中,运用VR技术所展现的大楼垮塌场景的模型也可以激起观众的共鸣跟同情。当突发新闻发生时,任何文字、视频或声音的报道都无法让受众像观看VR新闻一样去“沉浸”在新闻之中,这种方式给受众的震撼力也是最大的。大规模、大场面或者重要场合的新闻报道或许是未来VR技术在新闻方面的主要发力点。

但需要指出的是,VR技术的“沉浸感”所为受众带来的参与感并非全部适合于各种新闻。譬如战争、暴力等令人反感的场景,VR技术则需慎用。

2.2 VR技术对新闻获取方式的再次改变

麦克卢汉在形容“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时是这样解释的:“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VR新闻自然是新环境对旧环境彻底加工的结果,这种新闻当然没有摆脱现今新闻音频加视频的信息传达模式,但在信息获取方面却有了一定的改变。VR新闻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闻报道方式,身临其境去主动发现新闻,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尽可能调动自身的感官去获取新闻。这显然比单一地被动接受新闻更加“好玩”。在平面新闻或音视频新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依然是较为被动的。但以《得梅因纪事报》的VR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为例,受众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地方去调查该地的新闻,在这个探索新闻的过程中,其实受众就已经完成了自己对新闻的自主筛选。这种新闻获取方式其实更接近于原始状态的新闻传播方式,即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其他人的口耳相传来获取新闻。这种高自由度的新闻获取方式不仅可以将新闻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也能让受众在获取新闻的同时获得满足感。

2.3 “参与式新聞”开启新闻深度阅读方式

人们不断改进着媒介,反过来,媒介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新闻阅读逐渐碎片化、零散化的今天,或许VR新闻在将来可以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新闻阅读方式。现今年轻人习惯于在零散时间抽出手机或电脑进行新闻浏览,许多人会在浏览新闻的同时做着其他的事情,这就会给受众带来一种所谓的“抽离感”①。但在观看VR新闻的时候,受众在穿戴设备之后很难有其他精力去关心别的事情,他们在观看新闻的同时有一种参与其中的感觉,必须跟随引导记者或者自己在视听上去发现和探索新闻现场。可以说,这种新闻阅读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深度的阅读方式,而这种阅读方式注重的是参与,是体验。所以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有助于减小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伴随着设备供应商与内容供应商的逐渐成熟,或许可以将新闻参与式阅读的方式普及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借助沉浸式的参与感让年轻人的新闻阅读习惯重新回归深度阅读。

3 辩证看待VR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得以审视媒介与技术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早已经脱离了简单的“技术决定论”或者“社会决定论”,而是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对于广大新闻报道中VR技术的频繁使用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看到新技术为新闻所带来的可能,也看到新技术的局限。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对于我们从功能上认识媒介工具是有极大的积极启发的。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我们在塑造着不同的媒介形态,各种媒介的发展确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在过去的时代,我们甚至不能想象现在的新闻会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传播与阅读。而现今,科学的发展催生出能让人们“参与”到新闻之中的VR技术,当然这项技术还不甚成熟,有反对者认为VR技术不过是加强的3D视频,不会在新闻方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在新鲜感过去之后很快会陷入困境。

姑且不论VR技术在新闻界能够卷起多大的波澜,会不会引发一场变革,单单就媒介的功能性和它带给人们的全新新闻阅读体验来说,VR技术在现实新闻中的运用确实带给了新闻及新闻报道新的可能性,新颖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及自由的新闻信息获取方式很有可能给人们的新闻阅读方式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改变。

注释

①http://www.shu4.com/file/223338.html.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俞哲旻,姜日鑫,彭兰.《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J].新闻界,2015(9):61-65.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