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7-05-24袁碧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产科品管圈孕产妇

袁碧波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袁碧波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目的分析讨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8月对产科实行品管圈活动,根据接收的患者反馈和对以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资料进行分析,辨别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根据需求的不同成立了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展开工作。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发生概率;提高了孕产妇对知识掌的掌握和对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护理流程更顺畅、质量大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正面影响着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临床效果好,对降低产科护理中的不完美有积极的作用。

品管圈;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急诊、夜诊、出诊情况较多是产科的主要特点,同时作为高风险科室之一,病患周转频繁、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家属期望值高等也是其存在的特殊性。产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特殊且重要,关系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护理不良可产生纠纷,甚者引发医疗事故[1]。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组成的数人小团体,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全体合作,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通过轻松的管理方式提高护理品质,医护人员主动参与管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熟练的技术服务患者,从而在工作和服务中产生成就感,得到满足[2]。强化产科的风险管理水平,时刻把母婴的健康安全作为产科护理工作的核心,为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顺利,提高质量、降低风险、规避矛盾,该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将品管圈活动用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效果十分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 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

1.2.2 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 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

(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

(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 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新生儿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孕产妇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结果录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孕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n(%)]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为2.53%,胸牌丢失率为1.27%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新生儿护理缺陷对比分析[n(%)]

3 讨论

由于产科需求的特殊,要求医疗护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此,较一般的护理更有难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对于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则会更全面、具体。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产科不仅仅是因为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自我查找、分析、组间讨论、制定方案、积极实施,并取得效果,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7]。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的整体意识,提高凝聚力。

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地改善了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护理流程更加顺畅自然,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默契的联系、气氛融洽,医护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馈,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医护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但还应重视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品管圈的实际适用条件,使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最优效果。

[1]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5]万志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41(12):164.

[6]沈慧.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89-90.

[7]姜永慧,李明洁.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42-144.

R47

A

1672-5654(2017)03(c)-011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9.116

2016-12-23)

袁碧波(1981-),女,湖南岳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

猜你喜欢

产科品管圈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