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署对联和作官道德

2017-05-24吕雪萱

对联 2017年5期
关键词:对联道德

●吕雪萱

最近报刊上见到谈关于道德的文章,便想到了古人的作官道德。古人论及作官道德的诗文很多,但篇幅较大,此处专录古人对联材料略作些介绍。

新官上任,万民拭目:是贪是廉?为愚为贤?古代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长篇文章不方便,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政愿等等。一副对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事了。

南宋有个余玠,在四川政绩卓著,晚年官拜兵部尚书、资政殿学士。那时的蜀地,外有蒙兵压境,内有贪官匪盗横行,政事衰颓,民不聊生,是个老大难地区。宋神宗特派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宋史·余玠传》说他“受命之初,慨然以十年内手挈全蜀还之朝廷而自许”。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以此表明他肩负重任,治理全蜀的决心和意志。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写了这样的对联:

老子亦常来侍候;

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他的精神感动了人,“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对治蜀起了重要作用的冉氏兄弟的建议,就是受他的感召而提出的。

清代宁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写过如下的对联: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六邑相

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唯群言是

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职守、勤政事、兴群言、慎举措的作风。

官署对联有如就职宣言或施政纲领,也就是自我奉行的作官道德。把它公之于众,是为了让群众监督,也可争取群众的支持。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约有五项内容。

一曰不贪不贿。

《七修类稿》载明代宏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为: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还有某县衙联一副:

阳奉阴违,天有难遮之眼;

民穷财尽,地无可刮之皮。

写得俏皮,也包含着对前任官吏的揭露。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作诗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的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他第二次任大滩司巡检时,公堂有楹联曰:

八载重来,民情爱我如当日;

一枝仍借,山色迎人似旧时。

看来他和任职地的老百姓还是有些感情的,并为此感到自豪。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也很有名:

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

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见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软。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权益极大,他的道署对联就是要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对联写得也很艺术: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

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四曰克己奉公。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这是清代赵慎畛桂林府衙对联。他从政清廉,体恤民苦。官至云贵总督,著有《从政录》。这种对联又如: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人重官,非官重人;

德胜才,毋才胜德。

五曰政绩昭然。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学时,门联为: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表示要多培养人才。

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

勉力为之,正人心,厚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以端正社会风气、选拔才识之士为己任。

清代大学者阮元称赞过的山东最高法院(古称臬署)的一副对联,提出要减少诉讼案件:

晏婴齐仁人,一言而溥天下利;

孔子鲁司寇,无讼当为百世师。

又如:

四野桑麻,不羡河阳花作县;

一腔冰雪,偏教寒谷黍知春。

表示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对联也很值得介绍。古代地方酷吏有被老百姓赶走或杀死的,群众会说他们损阴德,咒骂他们无后或子女残疾。看来群众的舆论起了一些作用,有的对联就以此为内容作为对自己的警戒。有个叫汪辉祖的就撰写了如下一联:

官名父母须慈爱;

家有儿孙望久长。

清代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这样提醒自己: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这种用对联权作施政纲领,对建立威信、贯彻政令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悬挂了几副对联作安民告示。

视民如伤,锡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些对联语露冷锋,话带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觉着无情。《楹联丛话》记载说,联语一贴出,“四乡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

当然,封建官吏毕竟是封建官吏,有的人虽有某方面的政绩,却也有另外的劣行;有的人写这种对联也只是沽名钓誉,口是心非;而且他们所说的“爱民”和“严法”等都带有地主阶级的烙印,与我们今天为人民服务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不能等同的。但是要写这种对联总还要一定的识见和勇气,它们对己对人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同志,针对具体情况,也采取对联这一形式发表施政纲领或表示决心与群众共勉,那肯定将会收到积极之效而成为对联史上的新佳话。

猜你喜欢

对联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为何不吃梨
巧出对联
道德
贴对联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解缙二改对联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