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分析

2017-05-23黄小明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整体

黄小明

摘 要: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通过地形、水体与植物元素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设计的视觉效果,让人文与自然生态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体现。设计元素的充分融合可以有效的符合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优化提升。本文主要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三方面元素做分析,阐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元素应用特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地形;植物;水体;应用

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精神文明的需求。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当下城市化建设中,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需求,更需要通过风景园林建筑来优化居住环境,提供人们更好的居住体验。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与利用本地的地形、植物与水体情况,做好各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达到更好的环境建设。

一、地形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因素是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包括丘陵、平原、草地、山地、山谷等不同的大地形,另一方面也包括坡道、平地、台阶、土丘等效的地形状况。地形与外在的环境状况产生直接的关联,会影响局部区域内的美学状态,影响在该空间内的人类的体验感受,同时也会对区域排水、土地运用、气候变化与景观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园林的选址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了参考因素之一。地形对景观园林中的自然要素设计运用也提供了一定决定作用,相关园林设计要素较大程度的依赖了地形状况。地形属于环境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空间中各要素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得不考虑其因素影响。平坦地形可以有效的达到区域的统一协调功效,而波动起伏大的地形则可以对区域环境进行一定分隔功效。

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需要讲究美观协调的效果。如果要达到协调就需要让整体效果避免突兀,保持较为和谐的状态,让园林设计与人们日渐高涨的审美能力匹配,让风景园林建筑符合自然美的同时又达到人工美的优良状态。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的影响性较大,属于设计中的基础元素,不可以随意的变更与拆除。最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要降低建筑成本,因此最好与自然状态融合在一起,保持较为自然的状态。如果存在个别的突兀地形,可以进行局部性的修理,从而达到整体的协调,让整体设计与地形环境保持较为自然和谐,提升视觉效果。如果在设计中存在起伏大的地形状态,最好不要开展人工采挖,这样会导致原有地形的破坏,同时会提升建造成本。因此要充分的做全局考虑,分析地形价值,做有效的借势利用来构建对应的亭台楼阁,有效的运用起伏大的突兀局部,从而让地形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保持自然条件与人工建造融合在一起,确保整体的和谐美。

二、植物因素

在风景园林建筑中需要对风景尤为突出,让植物成为其中的重要元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园林建筑风格,而后依据风格来匹配对应的植物搭配。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确保植物相对完整,对于原有的植物尽可能少的做翻新或者更改,这样可以减少建造成本。通常情况下园林中的绿化面积会相对较少,因此具体的景观设计会相对受限。如果要改善这个问题,需要在原本的植物结构上添加部分没有冲突的植物种类,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保持植物间较好的融合状态,提升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绿植元素,降低设计中的生硬状态,提升整体设计的活力。

植物属于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可能会比建筑本身与流水设计内容稍显不重要,然而也会提升视觉效果。需要适度的提升植物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有助于整体视觉中一年四季都会有较好的植物视觉效果。建筑在室内与室外都可以运用植物配置,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视觉效果的流畅性;植物的配置中需要与本地的风土人情保持较好的融合,植物选择保持科学合理性。针对不同地方要采用差异多样性的植物,从而有效的在不同时期有植物开花结果来展现植物的丰富性。此外种植方法上需要保持层次性处理,提升视觉美感。

植物属于设计素材中相对软性的部分,一般草地、灌木与乔木都可以达到对硬质建筑较好的映衬作用,让建筑环境本身具有更多元的色彩与质感,通过合适的设计来让风景园林建筑保持更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让建筑相对生硬的外立面保持一定弱化作用,例如可以在外墙运用一定植物,可以达到美观与绿化效果,同时可以达到整体环境的保护,打破原有建筑物给人的生硬与沉闷视觉感受。同时绿植本身的颜色都可以有更强的生命力、希望等文化象征意义,从而达到给人的较好审美共鸣。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的让风景园林建筑赋予更好的自然气息,保持整体环境的动态变化状态,让建筑更好的融合在自然风景环境中,形成室内与室外环境的联合,提升整体视觉的直观感受。

三、水体元素

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渗透一定亲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视觉效果,要充分的做好水资源运用,达到生态环境的完善,营造出更和谐与美感的视觉环境。首先,水体可以为风景园林建筑提供一个相对广阔水体背景景观,建筑会倒影在水面,从而形成一种相互融合与呼应的状态,形成一种风景中的装饰作用。例如世界闻名的威尼斯则是较为著名的水体设计,将水体与建筑做较好的融合,建筑的外围保持一定临水小,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本身的视觉开阔性,达到景观的点缀功效,扩展建筑外围的空间。其次,水体元素运用可以有效的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赋予一定文化意义。在全球的文明古国,大多都与江河湖海有紧密联系,因此而逐步诞生城市。水域可以有效的让人在景观中保持视野的开阔,提升心灵的愉悦感。在中国文化中,水与万物的生发也有密切联系,该文化之下水体不仅提升了空间布局的整体氛围,同时也可以达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意义赋予,有效的让建筑充满灵性效果。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运用必不可少,从外在的形到内在的意都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设计本身的自然韵味,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建筑中人类活动的正常所需,让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意蕴中,水至柔至刚、百变灵动,有着强烈的人文内涵赋予,因此建筑中运用水体元素可以有效的提升人文特色。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可以融入人们日常的水体感受习惯,尊崇人文特点,让水体设计赋予更强的人性化,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与感受,让视觉等多种体验感受得到优化提升,这样可以提升水体元素设计的价值。

四、结束语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会通过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来提升整体功用與视觉美感。首先,可以提供使用者较好的风景景观效果,其次,又要让建筑本身的功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要达到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与融合性。地形、植物与水体是整个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元素,由这三要素的组成可以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具体操作中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环境特点,减少破坏与人工操作,让建筑与自然风景保持较为合宜的协调美感。

参考文献:

[1] 胡颖.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13):266-266.

[2] 王愚.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3):79-80.

[3] 段帅帅.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2320-2320.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整体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