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23钱晓丹
钱晓丹
摘 要:“表演”是指表演者利用技艺或专长来传达具体的事件或非具体的意象,以达到娱乐和教育的目的。将“表演”借鉴过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持久注意,而且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将课文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并将剧本进行表演,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体验;智能发展;想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66-1
“表演”,顾名思义是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属于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的范畴。把这一方式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老话题”。[1]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将“表演”这一活动借鉴过来并加以好好地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有好处。
一、遵循学科特点,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
1.立“象”为先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是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它们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和蕴含其中的情节,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儿童通常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中介来进行思考,可以说学生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来思考事物的。学习语文,学习者能否建立“象”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努力使学生能主动唤起形象,使凝固的语言文字变得鲜活可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将表演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用于语文教学过程,既顺应了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能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2.发展为本
表演属于体验教学法,它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表演过程是一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的实践活动,它以表演者自身的内部体验为基础,表现形式直观生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因而倍受学生的喜爱。一篇课文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短短的一课《林冲棒打林教头》,既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丰富个性,也可以凸显我国古典小说的语言魅力。凭借这一全息的、开放的物质基础,课堂表演过程可融听、说、演于一体,涉及多个智能领域。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语言的形象,展现丰富的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全面的信息,经历充分的体验。
二、综合想象演绎,助力语文阅读能力提升
1.想象是思维的翅膀
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理解过程,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或是感受文章的色彩、音响,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无声的语言文字实则是滋养儿童心灵,净化人们灵魂的最好的存在。语文教材的每一种文体带来了不同的情境,入情而动,入境而想,这就是语文课程赋予想象的温床。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教师发现文本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在描写人物时呈现出很多精巧的四字词语,如果逐句逐词品析,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的主动性被压制;如果不品读一番,又甚为可惜。此时用“表演”来处理学习活动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小组交流,再分配角色进行表演,呈现出的是听、说、读、演的综合素质。想象作为学生感知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表演创造的必要铺垫。
2.创新是思维的生命
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所展开的表演。这些细节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的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比如《青蛙看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阶梯教室上课,让学生跳一跳真实的台阶,并根据自己以往的阅读或生活体验,想一想两个小伙伴在这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难处。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它们跳啊跳啊,觉得口渴极了,只好喝点山泉水,这个时候要是能有一口热茶该多好啊!”“小青蛙的腿都要抽筋了,它疼极了,但它还是在坚持往上跳。”“我想如果这时出现一只不友善的动物,它们可就危险了。”……孩子们演得气喘吁吁,终于体会到了青蛙那对大海的渴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由此可见,这样的表演对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三、多元多维评价,丰富儿童自我知识结构
1.双向互动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适度并适时地进行介入指导,或组织观看的学生就某些方面做出点评。适当的提醒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表演,中肯的评价语能起到甄别和筛选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力。
2.量化评价
量化的评价办法能更好地呈现学生表演效果,实现评价的导向和促进功能,也更有助于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展。可以分别从“参与意识、思想感情、合作交流、资料收集、任务达成”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观测和结果评定。
语文课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性、包容性和实践性,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充分尊重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参考文獻]
[1]李蕙.语文课上的演出[J].内蒙古教育厅主办,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