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信仰的教育

2017-05-23程菊

地理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济南市信仰生命

在今天这个讲究速度和利益的时代,人们容易被浮躁和功利气息所蒙蔽,似乎无暇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信仰。夜深人静时,曾无数次问自己: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应该达到一种怎样的教育境界与情怀?这两年在山大附中支教给出明确答案,“做有信仰的教育”!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永恒追求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它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前行方向,如同辨别是非的明镜照亮人生奋斗目标。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曾经说过:“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是一种教学技术而已”。什么是有信仰的教育?有信仰的教育是人们心中关乎教育最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善待生命的根本态度;有信仰的教育是一种积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美好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使命感;有信仰的教育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召唤,这种召唤使得教育情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认真倾听来自生命中最本真的渴望与呼唤。

做有信仰的教育,是一份执着,一腔守护,一种坚持。学生是教育情境中最具生命性与感染力的要素,发掘学生向上生长的力量,用心灵塑造心灵,这是对学生的信仰;每一位教师都有无限的成长空间,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所收获与成长,这是对教师的信仰。执着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灵塑造,守护每位教师的终身成长,认真坚守教育工作岗位,在知命之年仍然坚守教育一线,参与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带领教师研究课堂、指导研究生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出一批具有教育信仰的优秀教师,践行教育信仰。

做有信仰的教育,教师要心怀学生,努力让生命焕发光彩。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创设温暖跃动的课堂,更要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需求与热爱,倾听来自学生最本真的声音,努力创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和充分发展的教育。在团队里的每位教师都怀着这样的教育信仰,课堂体现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手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充满人性关怀与温暖的精神之旅;课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教研培训,进行校本研究,编写基于多学科融合的地方特色课程,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知识和技能。拥有对教育的信仰,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我发展,都能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每个生命的活力充分涌动和成长,绽放更灿烂的智慧之花。

做有信仰的教育,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实现学校的转型。在参与指导的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近年来声名鹊起,原因自然非止一端,这一切源于掌门人赵勇校长的教育信仰和人文情怀给师生创设了一个适宜成长发展的优质环境。学校本着“共享生命成长”的关怀教育信仰,在基于“养心育德、养根育能”的学校课程建设理念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教师、家长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真正实现在自信与责任中成长。教师拥有充分的课程自主开发权,真正实现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学、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成长。

做有信仰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行为是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是基于对生命的灵动与热爱,是眷顾心灵的反思与感悟。作为教育者,应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做有信仰的教育,促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成为屹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程菊,山東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山东师大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中地理课标组核心成员,小学科学课标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山东省高中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督学、济南市政协委员。2017年第5期

(1980年创刊总第275期)编辑委员会

主任史培军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猜你喜欢

济南市信仰生命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信仰
漫画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