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千万别光说不练
2017-05-23王瑞
王瑞
工匠精神,无疑是当下最火的一个词了。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草根,大到工业制造,小到大学生创业,几乎无人不谈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企业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也纷纷将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新的重点和核心来宣传。以前大家都崇尚的白领、精英,而今似乎终于被席卷而来的工匠取代了。
但是,在大家齐声呼唤工匠精神和集体标榜工匠精神的狂热中,真正领会并践行的又能有几成呢?
工匠精神,代表的是对品质的严苛追求和高度负责,这一概念源自于在农业生产时代中,工匠们通过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来追求极致和完美的效果,至于通过产品本身能获得多少利益,却并不是工匠所要考虑的。进入商品和市场的时代之后,效率和利益成了第一需求,在允许的范围内甚至可以适当地牺牲品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成熟,品质的重要性又开始凸显,而且品质本身也代表着巨大利益。经济发展要实现从快到好、从好到强的升级,也离不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所以,工匠精神才又一次成了焦点和热点。
工匠精神的提出,不是决策层的心血来潮,而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新常态,其实新常态就是宏观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需要一个沉淀期来实现转型升级。在这个沉淀期内,就需要工匠精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沉淀期也是一个阵痛期。转型升级,势必会淘汰一批过剩的、落后的、竞争力不强的产能和企业。工匠精神,某种程度上就是衡量你是否能够在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一个标准。
看如今都在标榜工匠精神的各行各业,到底有没有从这个严肃而残酷的角度去認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呢?我想未必。国家提倡工匠精神,这是一种期许和要求,不是一个运动式的口号。很多企业都只是把工匠精神当作一个顺应时代的标签和标语,自己的产品和品质没有丝毫的改变和提升,却在广告宣传上与时俱进地用上了工匠精神的说法。
对工匠精神的狂热,本身就是违背工匠精神的表现。工匠精神的实质是耐心、沉稳和低调,是最接地气和最脚踏实地。现在,我们却把它吹到了天上去,真正脚踏实地、沉在地上的能有几分?这值得每一个只知道空喊和呼吁的企业去反思。
日本和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品质的象征和代表,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也是工匠精神体现得最好的地方。但是,在市场趋利因素的作用下,去年到今年,光在汽车领域就相继爆出了大众、三菱、铃木作弊造假的丑闻,连基本的诚信都丢弃了,更遑论工匠精神。其他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呢?是不是也在一边高喊工匠精神,一边却盲目逐利呢?
古代的工匠,有的终其一生才能完成一件作品。他的作品能够流传不朽,但工匠本人往往默默无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工匠精神千万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广告牌上。相比起口头的热闹,脚踏实地地践行虽然要辛苦得多,但也重要得多。
(摘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