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新导弹改进有哪些
2017-05-23许启亮
本报特约记者 许启亮
朝鲜21日成功试射的“北极星-2”中程导弹再次震动东北亚。韩联社22日引述朝中社报道称,这次试射成功验证了朝鲜导弹的多项关键技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亲临现场,并批准实战部署该导弹。外界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朝鲜导弹最近几次试射成功后,导弹技术突破究竟有多少?
导弹冷发射技术日臻成熟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朝鲜21日发射的“北极星-2”导弹是从潜射型“北极星-1”导弹发展而来。根据朝鲜公布的画面,“北极星-2”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以冷发射方式弹出弹筒,然后导弹在空中点火发射。这种移植自潜射导弹的冷发射方式,显然是一种短平快式的技术捷径,在技术远景上很难同俄罗斯“白杨M”、中国“东风-31”等固体弹道导弹相提并论,但与发射前必须准备很长时间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相比,“北极星-2”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更短,实战化指标更高,已经算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朝中社报道称,朝鲜人民军已做好批量制造“北极星-2”型导弹的准备。21日导弹试射的目的在于最终测评“北极星-2”型武器体系的技术指标,检验该武器体系能否在不同环境中正常运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对发射结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该导弹无可挑剔,导弹的打击精准度极高,是非常成功的战略武器”,并指示该导弹需要尽快投入批量生产和实战部署。
尽管“北极星-2”导弹仅进行了数次试射就定型装备略显仓促,但通过报道可看出,朝鲜对冷发射技术的掌握程度,已实现从简单模仿到消化吸收的阶段跃升,大功率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研发也取得很大进步。
测控制导技术悄然进步
朝中社在报道中披露,此次“北极星-2”导弹发射过程中,朝方通过远程测评资料确认,在弹头分离后的中段和末段的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根据安装在弹头上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姿态控制系统也运行到位。这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技术细节,从侧面透露朝鲜导弹测控制导技术水平的有力提升。
专家表示,朝鲜能在“北极星-2”飞行途中实时传回图像信号,说明其导弹遥测、通信、控制技术领域取得很大进步。即使导弹试射失败,朝方也能获得一定技术经验积累,意味着朝鲜导弹发展已走出“撞大运”式机械重复的低水平循环,欠缺的只是充分的技术摸索和经验积累。
该专家还透露,导弹姿态控制系统是自动稳控导弹飞行的核心装置。朝媒报道表明,朝鲜显然已意识到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特殊重要性,下一步可能引入民用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确保导弹在干扰情况下稳定飞行姿态,保证导弹能准确命中目标,这将大大提高朝鲜导弹的潜在威慑和打击能力。
射程提升引韩恐慌
韩联社引述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消息称,21日朝鲜试射的“北极星-2”导弹采用高抛弹道,飞行5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560公里,换算成普通弹道后,该导弹射程至少达2000公里,可以覆盖日本全境。
首尔远东研究所分析员金东宇认为,未来朝鲜可能还会继续进行导弹发动机等试验,以推动发展威胁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朝鲜未来拥有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极可能是由数个“北极星-2”导弹发动机组合而成。
朝鲜导弹射程的不断放大,对韩国而言显然是噩耗。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尽管朝鲜在弹头再入大气层技术方面还有欠缺,但若朝鲜“集举国之力”,肯定能够缩短相关领域的研发时间,从而可以把包括华盛顿和纽约在内的美国东部地区纳入导弹打击范围。在如此现实的核威胁之下,美国承诺为韩国提供的核保护伞可能将成为“一纸空文”,届时朝鲜半岛政治局势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