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更好打造文化自信
2017-05-23
环球时报 2017-05-23
英国CityMetric杂志网站5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一些城市试图用金钱开道以获取文化声望,但这有点怪法国建筑师安德鲁主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成为令人惊叹的北京地标。另一名法国建筑师夏邦杰为上海完成类似壮举,设计了上海大剧院。英国建筑师哈迪德设计了广州大剧院。加拿大建筑师奥特为杭州等四座中国城市设计的大剧院,全都在本世纪前10年内竣工。
中国很多城市,纷纷斥巨资建造此类基础设施,比方说音乐厅、歌剧院和“文化中心”等。当然,故事的一部分是,中国许多城市规模如此巨大,且它们一直在扩大——包括经济产值及居住人口。
但故事的其他部分是,中国对自身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地位或许怀有一种深层次的不安全感。中国知道自身已成经济超级大国。此外,在其金融触须已遍布非洲、军事和外交触须已遍及东亚和东南亚的推动下,中国近来崛起为政治超级大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中国仍自认为目前文化实力落后于人。为此,中国正为从戏剧创作公司到出版社等在内的各种从事文化产业的中资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如今中国一些地方正展开各种文化攻势。乌镇或许就是例子。被多年前一场大火重创后,该镇被重建为人造旅游目的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给乌镇打造了一个美丽外壳,希望将文化元素填充到外壳中。
中国希望在文化阵线也能够取胜。理论上说,对艺术和基础设施的适当投资绝对是好事,这或许也是值得西方学习的良好政策基石。然而,中国已经拥有如此非同寻常的文化脉络:不但坐拥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且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对人类美食、音乐、艺术和诗歌的影响。
建造光彩夺目的音乐厅当然是好事,但若建造的目的是用来容纳来自另一种文化的艺术体裁,那么获得弘扬的不是西方文化吗?▲
(作者杰克·梅,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