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助推中国绿卡便利化改革
2017-05-22韩静
韩静
继公安部推出7项支持国家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的出入境政策以来,各地开始频频出现外籍人士首拿“绿卡”的消息,未来如何确保“中国绿卡”的书面含金量跟现实匹配,是摆在各自贸区面前的又一道考题。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高端人才愈加成为大国角逐的决定性力量。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2015年7月以来,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上海科创中心、福建自贸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4月,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绿卡”引智、引资和引才作用,公安部又从出入境政策措施中提炼出实际需求高、社会反响好的7项措施,并选择在国家有关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实施,以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解决制约束缚有关地区吸引聚集外籍人才的制度障碍。
图为美籍华人博士吴先生在上海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出入境办证窗口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
据《小康》记者了解,这7项政策推广范围包括天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区,京津冀和安徽省、广东省、四川省及沈阳市、武汉市、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等多个层面,精确瞄准我国急需紧缺的四类外籍人员,即外籍高端人才、长期在华工作人员、外籍华人、外籍留学生及外籍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政策需求。截至目前,国内多个国家自贸区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已经陆续开展了证件便利化改版加快延揽外国人才,其中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的先行先试的做法备受外界关注。
上海:形成人才集聚的蓄水池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发展尝试,自贸区已经成长为多功能综合性区域,并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职能,这也导致人才需求在上海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小康》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高端人才“看过来”,近年来上海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其中包括2015年出台“科创中心22条”、“上海人才20条”;2016年,出台“上海人才30条”等。一系列新政相继出台,都在释放着同一个信号——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战略是根本,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组数据可以更加肯定上海对人才的渴望。目前上海人才总量已超过476万人,其中89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了中央“千人计划”,来沪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达14万余人,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达9.3万人。据药明康德人事经理介绍,他们公司就有200多人想通过这项人才新政申请中国“绿卡”。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集聚了大量跨国公司,在沪就业的外国人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看来,上海拥有吸纳外国人才的优质土壤,而要让“凤凰”更好地栖息枝头,打造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留学、工作、创业的高地,必須打破制度中尚存的瓶颈。毛艳华指出,目前我国对外籍人员的管理还缺乏制度建设,并且集中以短期交流行为为主,系统的人才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对比发达国家及港澳地区的发展趋势,中国内地的外籍人才管理现状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此也增加了中国“绿卡”的申请难度,使门槛设置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毛艳华认为这对国际化人才尤其是海外华裔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创业创新发展并不利。
毛艳华说,尽管中国绿卡的放宽来得有些晚,但此次破冰之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谈到, 日后不断简化“中国绿卡”办理流程,解决外籍人士在华生活工作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使海外高端人才愿意留在中国共同参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建设,而上海自贸区的外籍人才管理的探索模式在毛艳华看来,不断累积的经验做法对日后系统建立外籍人才管理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
50多岁的吴一飞目前就职于上海自贸区某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最新相关政策,吴一飞成了上海自贸区首位以华人博士身份成功申请永久居留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定居在中国的愿望,吴一飞显得很兴奋:“以后从买高铁、飞机票,到在上海买车、买房都变得十分便利了”。
作为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变迁的亲历者,吴一飞表示,“我切实感受到了上海为推动科创中心建设,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优质出入境软环境所带来的便利,这也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竞争的重要性”。
此外,《小康》记者获悉,如今,在沪高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在上海自贸区、张江高新区就业的外国留学毕业生,可直接在沪就业。这项措施自2015年7月1日落地以来,至去年12月已有81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办理了外国人就业证。同时,外籍人士普遍关切的永久居留证的申领,其申办条件和硬性要求也不断在松绑,就以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期间217名通过市场化认定和公安部审批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都顺利拿到永久居留证。对此,公安部有关负责人称:“这些便利政策有力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并进一步便利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外籍华人来沪创新创业热情。”
广东:“绿卡”发放多集中在华人华侨
广东离港澳近,口岸多,对外开放早,是大侨乡,外国人数量也多,活动多样化,所以开放的需求较高,据日前召开的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透露,广州2016年发放1220张人才绿卡。毛艳华向《小康》记者分析,目前基于广东籍的海外华人数量庞大,自贸区的“绿卡”发放也多集中在华人华侨。
毛艳华认为,自贸区人才引进以华侨华人为主不但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也是广东的优势。毛艳华说,“现在广东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加上又是国内改革发展的前沿高地,吸引外籍人才在中国永久落户,多数是受国际竞争力影响。特别是自贸区的外资和外籍人需要契合创新驱动的发展,这就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毛艳华认为广东的人才实施方案和公安部新发布的七条便利政策有着目的上的相似性,都是希望把自贸区扩展为人才自贸港,让外籍人员能享受到我国相应的国民待遇。
对于公安部为什么选择在自贸区实施“中国”绿卡新政?毛艳华认为一方面是国家支持自贸区创新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发的窗口,已经在外籍人才管理上积累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并且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有助于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有了这一个一个的考量指标,再去思考为什么选择在自贸区实施政策就不难理解了。”
谈及广东自贸区的吸引海外人才的优势,毛艳华觉得广东的人才战略对境外高端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的扶持对海外人才来说具有一定诱惑力。“如果是科研人员也会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和专业资格认定权限,这些便利政策的优化,都有不同的制度安排,自贸区的发展要向这方面看齐,特别是针对一个专业人才,无论是在哪里工作生活,首先应该提供对方一个平等的环境。”
外籍人才对国内人才的影响有哪些?毛艳华认为目前国人担忧的人才挤压问题并不存在,因为目前而言刚刚放宽的政策,针对外籍人才发放绿卡的比例和基数还整体偏少,国内本土人才不必过于担忧。“当然在不过分抢占就业机会的情况下,我们在外国人才的任用和选择标准上也需要警惕崇洋媚外的现象,要把握好标准,客观的看待外籍人才,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外籍人才就是最好。中国企业引进海外人才需要注重人才质量,而尖端人才高端人才政府也需要把好关。”
采访中《小康》记者了解到,在公安部支持广东的16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中,6项在广东自贸区适用,10项适用于广东全省(也适用于广东自贸区),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作为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外籍人才享受的便利的政策措施已经惠及部分拿到绿卡的外籍人才。
而此次16项利好政策惠及的群体不仅包括外籍高层次人士、投资者,还包括普通就业人员、留学人员、外籍华人、家政人员等多个领域和层面的人员。主要有4项新变化:1. 原籍广东的外籍华人可办理5年以内的签证;2. 可以聘请外籍家政服务人员;3. 外籍留学生可申请口岸签证和拘留证件;4. 降低申请绿卡门槛。
4项措施填补了横琴自贸片区在该领域的空白,在这4项空白中,横琴自贸片区在增设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渠道、新增允许境外高校外国学生实习、为外国留学生在粤创业提供居留便利以及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生活便利的配套措施方面也相应取得了突破。
毛艳华表示,16项出入境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将极大提升横琴的外国人才出入境便利水平,对优化横琴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和集聚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横琴创新创业,加快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继而推动横琴自贸试验片区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此外,毛艳华介绍,广东前海是全国人才管理改革的试验区,其人才政策对自贸区建设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近些年,在引进人才方面,前海通过减免个税、产业扶持、降低准入门槛等,吸引海外人才为自贸区建设添砖加瓦。据初步测算,目前前海大约有163位海外高端人才享受近6000万元财政补贴,而去年的退税最高金额已高达186万元。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