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城市也开始建地铁
2017-05-22张玉荣
张玉荣
作为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地铁成为诸多城市的“香饽饽”。但是地铁建设,在地方财政、人口规模、客流量、GDP等方面都有着比较严格的准入标准。
4月20日上午,国内首个PPP模式跨座式单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芜湖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梦溪路段64号墩第一桩正式开钻,标志着芜湖轨道交通工程实质性施工拉开帷幕。
据了解,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是国家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也是安徽省迄今为止单体最大的PPP项目。
对于古都洛阳,如何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一直就是当地地铁建设的一大课题。
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推进,让原来只有一线城市才拥有的地铁正逐漸向二线城市乃至部分三线城市普及。2016年,国务院批准芜湖、绍兴、洛阳几个三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而32.8平方公里的澳门也在投巨资建地铁,初步方案全长27公里投资120亿,整个捷运系统兴建约历时8年。
芜湖:单轨制式车辆成亮点
芜湖,安徽省地级市,与合肥并称为安徽省“双核”城市。地处长三角西南部,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谋划工作于2010年启动。受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芜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于2013年上半年方经省政府批准。
芜湖城轨的线网规划较为长远,远期规划至2030年,远景规划年限为2050年。线网规划由轨道交通市区线和市域线组成:市区线网为5条线路,总长136.97公里;市域轨道交通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46.99公里。
综合考虑芜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财力、客流需求、轨道交通建设强度等因素,芜湖确定了近期建设市区1号线和2号线一期,总长约47公里,总投资匡算约161亿元,至2020年基本形成“十”字型骨架轨道线网的建设方案。
芜湖市发改委对外透露,经综合比较分析,芜湖考虑采用单轨制式车辆。这样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芜湖市线网预测客流要求、适应道路和地势条件、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对城市环境及景观影响等等。
绍兴:支撑“三片融合、中心崛起”
绍兴,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据了解,绍兴于2010年正式确定将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2013年1月,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年10月,地铁规划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绍兴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1年),包括1号线主线、支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
根据规划,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线组成,总长约260公里。预计至2020年,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为2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为15%。在预测规划期末居民平均日出行次数2.5、公交出行占出行总量30%的基础上,预测城市客运总规模。规划远期2030年绍兴中心城区城市客运规模约为175~200万人次/天。
至2021年,绍兴将建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线、支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41.1公里。资金方面,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91.6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计116.65亿元,由绍兴市财政资金筹措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在绍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联合规划编制的《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小康》记者发现,绍兴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公共交通走廊包括轨道交通的建设,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推进交通设施与周边土地的耦合发展,通过交通管理和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就业和部分职能的外迁,缓解老城压力,加快中心城市“三片融合、中心崛起”。
洛阳:缓解拥堵,带动产业发展
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人口大市的洛阳,多年来一直被拥堵问题所困扰。2016年,在高德地图大数据检测的全国60个主要城市中,洛阳拥堵程度排名第二十九,西工区成为洛阳市年度最堵区域。
洛阳建地铁正是为有效缓解市民出行难。根据规划,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02.6公里,设车站63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预计 2020年,洛阳市公共交通系统占城市客运出行比例达到30%,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达到20%。至2020年,建成1号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约41.3公里。
据了解,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线路走向要沿着主客流方向选择并通过大客流集散点。1号线路自西向东穿越工业区、大型住宅区、商业文化中心、公交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便于乘客直达目的地,减少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频次。
对于这项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广泛的系统工程,洛阳期望能提供三大类就业机会及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其中,就业提供第一类是参与建设、维护人员及建成开通后的运营、管理人员。据当地政府部门介绍,以1号线为例,建成投用后,仅全部站点及车辆上直接安置的服务保障人员就能达数千人。第二类是因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衍生的服务业人员。第三类是开通后会带动房产、广告、地铁艺术等行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初步估算,1号线可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
专家:适当超前,也需因地制宜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地铁来说需求很大。作为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地铁成为诸多城市的“香饽饽”。但是地铁建设,在地方财政、人口规模、客流量、GDP等上都有着比较严格的准入标准。对于地铁热潮的掀起,不少专家认为需要因地制宜,不一定需要都搞地铁。
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一新谈到,“在规划和建设地铁的初期一定要结合城市特点,分析判断地铁的适用性,尤其是科学合理的编制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观的分析地铁的功能定位和适用性,避免负面效果的出现。”
“土地会越来越贵,各个城市情况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建地铁。可以搞高架、城轨,因地制宜,不要每座城市一哄而上,要有准入标准。”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谈锦钊说。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地铁设计过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位置要便民,设计符合城市发展,财政上能够维持,保护当地文化等等。比如作为著名古都的洛阳,如何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一直就是当地地铁建设的一大课题。规划提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深化涉及文物敏感区域的方案研究,进一步核实文物保护深度,对因文物保护原因采用较大埋深的区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小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指出,已经达到或将要达到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铁建设应当按照引导交通合理发展和合理分工原则适度超前。如果轨道交通刚建好就有极高的上座率,只能说明它建晚了,这是短缺经济的思维。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