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X”结构的相关用法
2017-05-22徐丽丽
摘 要: “算”的基本义为“计算”“计数”,引申义有“推测”“归属、当作、认作”“计谋、谋划”“料想”“作数”“承认”等。“算”主要有体词性用法和谓词性用法,文章从“算”一般只带名词性成分、“算”既可带名词性成分又可带谓詞性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算” 基本义 “算+X” 用法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21-02
一、“算”的基本义:计算与筹码
“算”,《说文解字》释为“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苏管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说“数也。论语。何足算也。郑曰。算,数也。古假选为算。如邶风不可选也。车攻序因田猎而选车徒。选皆训数是也。又假撰为算。如大司马群吏撰车徒。郑曰。撰读曰算。谓数择之也是也。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二字音同而义别。从竹具。从竹者,谓必用筭以计也。从具者,具数也。读若筭。苏管切。十四部。”此外,《仪礼·乡饮酒礼》《前汉·景帝纪》《前汉·律历志》均提到“算”。可推知,“算”从字形来看和“筭”相近,从音韵角度讲,“算”同“筭”音相近义相通,“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因此其意义主要在于表示动词“计算”、“计数”之义,同时也表示“计算用的筹码”。
二、“算”的语义演变
由“算”的本义到各个引申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词义演变过程。根据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的考证,他认为“各组的字既是同源,读音相近,乃至相通,就不免有通用的时候。分用是常,通用是变。例如‘算用作动词,‘筭用作名词,这是常;‘算有时用作名词,‘筭有时用作名词,这是变。”其中用作动词处居多。如上文提到的“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1]
“算”本义“计算”一直沿用。如《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由“用计算用的筹码”的意义引申出表示“数目”、“数额”如《交史·崔浩传》“人畜无算。”进而引申出“计谋”、“谋划”等意思,如《列子·力命》“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后汉书·崔姻传》“荐勋祖庙,享号中宗。算计见效,优于孝文。”等等[5]。
随后“算”字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发展丰富,在动词用法上逐渐引申出“推测”、“料想”的意义,如《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又可以表示“作数”和“承认”的意思,如《儒林外史》“你算是个甚么东西?”“你说了算。”还可以表达一种“归属与当作、认作”的意思,如《红楼梦》“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等等。 “算”义的发展,是因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革,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结果。
三、“算+X”的用法
根据“算”的意义主要分为体词性用法和谓词性用法,谓词性又可以分为及物动词的用法和不及物动词用法以及作为副词的用法。
1.“算” 带名词性成分
“算”作为及物动词后面带有名词性成分时,有不相同用法。当“算”表示“计算”含义时,句中“算”的宾语是加在由“算”组成的述补结构后或者在结构中间,补语多为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如:
(1)“各地各级政府必须算清这笔账。”
(2)“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是埃拉托色尼。”
根据这一义项的用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例子:
(3)“出席这次活动的算上我一共55人。”
这里“算”表示“算入”、“加上”、“算上”、“算进”的意思,例(3)中“算上”中的“上”可以省略,如:“出席这次活动的算我一共55人。”
但是,当“算”后面没有任何成分时,同样表达这样的含义却不用加“上”,如:
(4)“大家看看还缺什么东西,家里有的不算。”
在表示“归属”义时,其突出的特点是,句中包含一个范畴,对于“算”后所表达的内容有一种对比突出的效果[2]。如:
(5)“全校算他最聪明。”
当“算”后面的宾语是名词性成分时,“算”的后面可以加上“是”,其意思表达基本没有变化。但若后面的宾语成分是个句子,那么就不能加“是”。如:
(6)“他的成绩很好,全校算(是)第一。”
*(7)“这三个人算他是最通情达理。”
当“算”表示“推测、推算”时,像“算命”、“算卦”、“神算”、“算准”这样的以“算”为语素的合成词可以看做成一种固定结构,一般情况下不能加“是“;而且其所构成的句子中,宾语成分多由句子充当,后面不能加“是”[3]。如:
(8)“未来会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人算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天算啊!”
*(9)“未来会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人算是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天算是啊!”
当表示“计算”类的含义时,一般可以加“着、了、过”表示状态。如:
(10)“秦川牛是陕西人的骄傲,但是,真正算过这几笔账的陕西人却很少很少。”
除此之外,在表达这个义项时,“算”还可以构成重叠式,同样表示“算”作为动词时的状态。如:(11)“八十家报纸,有三十家用你的文章,就算每篇给你五十块钱,你算算你一篇文章挣多少?”
当表示“推测、推算”时,“算”可以带“了”和“着”而不能带“过”,可以重叠[4]。如:(12)“你快去山上的道观里找个道士算算你的命数。”当表示“算数”、“有作用”时可以带“过”,不能带“着”和“了”,也不能构成重叠式。如:(13)“你说话什么时候算过数?”当表示“算上、算进、算入”和“归属”等含义时,一般不带“着”、“了”和“过”,同样也不能重叠使用。
2.“算”带谓词性成分
“算”在表示“算做”含义时,既可以带名词性成分,又可以带谓词性成分,其后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加“是”表示“算是”的意思。带名词性成分如:
(14)“你这么无法无天,还算不算人民公仆?”
“你这么无法无天,还算不算是人民公仆?”
当“算”加谓词性成分时,情况比较复杂,它不仅可以带动词、形容词,而且可以同述补结构、述宾结构、连谓结构、状中结构、兼語结构等结构搭配使用,还可以同助动词和动词性成分合用。下面就每一个结构的特点对“算”的用法进行简要分析。
a.“算+形容词”
“算+形容词”同“算”表示“归属” 以及对前面所叙述的事情可以归为后面所述事情的一种的关系不一样[6]。如:(15)“像我这么大年龄都算老。”
b.“算+动词”
“算+动词”也是有条件的,后面不能单独带动词,还需要带上表示状态的助词“了”。 如:(16)“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能这么想就算不错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你能这么想就算不错。”
c.“算”带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
“算”带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却是一种带有情感变化的表达。如:
(17)“这个问题我到现在才算整明白了。”
(18)“我女儿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还算不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后面通常也会带有助词“了”表示完整的语义,有的也可以不带助词[7]。如“这个问题我到现在才算弄明白。”
d.“算”带兼语结构和连谓结构
同样的用法,在“算”同兼语结构和连谓结构中也比较适用。
(19)“等部署工作的会议一结束,上面就算委托你去监管这个项目了。”
(20)“领导气冲冲地说,你这算考察回来了!”
根据语气的不同,在表达带有一定语气和情境时,后面需要带助词“了”使句意表达完整,如:*“他把账本往桌上一摔,就算把工作交接给下一任。”而表示一般陈述时,可带可不带。如:“等部署工作的会议一结束,上面就算委托你去监管这个项目。”
e.“算”带状中结构
“算”带状中结构时,既可以直接带状中成分,如“他的心眼不算太小”,“我们算很顺利地过了安检”。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用法就是“算”后面可以带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接中补结构作中心语[8]。
(21)“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算被我拣着了。”
f.“算”同助动词连用
“算”同助动词连用时,这里的助动词一般是表示情理上或事实上的需要的(朱德熙),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助动词+算”后面直接加动词性成分[9],如:
(22)“你这样着急该算错了。”
还有一种是后面带的是一个句子。如:(23)“这次比赛应当算我们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3.“算+X”结构中“X”的指称义
不仅如此,同样“算”在表示“算得上、够得上和推测”等含义时,后面的结构可以是主谓结构的句子,正和“算”带谓词性成分句子的结构一致,为什么二者有着不同的用法呢?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曾对宾语的性质有着明确的说明。朱德熙先生认为谓词性宾语可以分成指称性的和陈述性的[11]。像“看画画”、“喜欢漂亮”、“研究独立”这是属于指称性的,而像“感觉很快乐”、“希望漂漂亮亮的”、“打算独立”这一类就是属于陈述性的。例中“感觉”、“打算”、“希望”等动词,朱德熙先生认为其后面的宾语只能用“怎么样”来指代,不能用“什么”指代,在意念上表示陈述,不表示指称。相反地,“算”在表示“算得上和推测”等含义时所带的句子作为宾语只能用“什么”来指代,不能用“怎么样”来指称[12]。如:
(24)“那算怎么样?”——“那还算明智。”/“那应该算我们做得好。”
4.“算+X”结构的关系义
总结起来,“算”后面接名词性成分都可以说表示的是存在某种“计算”关系,而“算”后面接谓词性成分却在表达上存在一种主观判断或者是肯定[10]。如“他算东北人”这是表示名词性的,“他算做得不错的。”这就是谓词性的,但二者均表示一种判断和肯定。此外,在语法功能上,“算”带名词性成分表示“计算”时,“算”可以直接加“着、了、过”表示一种状态;而“算”带谓词性成分表示“算做、算是”时,“算”不能直接加“着、了、过”,而是“算”后面谓词性结构可以加“着、了、过”。
(25)“这道题我算了。”——“我就算打了他一下。”
(26)“我算过这笔账。”——“这应该算他看过这部电影。”
四、结语
“算”作为不及物动词,单独和助词“了”构成一个固定结构“算了”表示“勉强同意不计较”的意思;“算”作为及物动词,表示“计算”及其引申含义时,各个义项联系密切,语法功能也基本一致,如直接带名词性成分,一般可以带表示状态的助词,可以重叠表示一种状态等。但当“算”表示“算做、算是”时,虽然和本义有联系,但更突出抽象义。此外,在某种功能上和助动词有相似性,在否定的表达和同助词连用时有较大不同。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10]李临定.李临定自选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11]秦国栋.动词“算”的语义认知和语法化考察[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张伯江.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J].汉语学习,2011,(2).
作者简介:徐丽丽(1988-),女,黑龙江省肇东市人,硕士,现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师,临床医学系辅导员,主要兴趣为:汉语语言应用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