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根植于文化与信仰

2017-05-22许嘉璐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贡献环境保护人类

许嘉璐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标志着人类开始注意现代化进程中地球与人类安全保护的问题。该书一出即震惊了社会,随即遭到现代工业资本家的围剿。半个世纪之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进入第二阶段,它的标志性著作是美国贾雷德·戴蒙德教授的《毁灭》,经过大量的现实调查和历史考察,得出结论是人类毁坏生态自然的行为,终将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这本书有三个重要观点: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涉及到人类能否永续存在。第二,他特别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告诫中国人不要追求西方那种穷奢极欲的生活,否则整个中华民族也将在自己所创造的所谓“先进的”“幸福的”“现代化”的生活中毁灭。第三,用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可能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要靠道德和价值的引领,也就是人心的作用。这部著作震惊了欧美两大洲,也加速了世界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觉醒。第三阶段是巴黎气候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环境问题已经从经济、文化、产业等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需要各国政府达成协议,兑现承诺,采取行动。乘世界劲吹环境保护之风,普洱将大有作为。

要想达到绿色发展目标,首先要弘扬民族的传统。从传世文献上看,从《尚书》到王阳明,都有明文强调对环境的敬畏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需要去开掘。同时,三十年的发展实践给了我们正反两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传统,都是我们的财富。第二,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和评价三十年来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开始工业化建设不过三十年,中国人民在环境问题上已经开始觉醒。在西方,这个过程走了整整二百多年。我们虽然受害很重,但是觉醒得快,这就是希望,这就是力量,这就是特色!人民的觉醒体现在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不赞同、不跟随流行于并统治着全世界的新自由主义,不赞同、不跟随渐渐复活且越来越嚣张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坚持在绿色发展,保护和修护环境方面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概括起来有十六个字:以己为主、广收博蓄、融汇古今、利益天下。以己为主,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哲学传统。广收博蓄,不仅要学习不同地域的经验,更要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不仅学习科技,更要注重人文,尤其是先进的理念、信仰对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融汇古今,古书中的灵魂和教言需要我们将它复活,用今天的语言和理念融汇它,把它化到心里。利益天下,中国人这样做不只为了中国人,而是考虑到了周边国家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和未来。这种意识是超政治的,超党派的。这十六个字同新自由主义自我中心,以邻为壑,非此即彼,博弈零和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担当的责任是什么?第一,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的理论要创新。我们的认识、论述、解释和普及无论从高度还是深度上都应超越西方思想家。否则只能永远走弯路,永远落在后面。第二,要综合多学科。自然科学的很多学科可以综合起来为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同时,自然科学还应和社会科学结合。例如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可以说,中国的学者只有摆脱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既交叉又融合,中国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第三,在创新理论引导下,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问题要解决的是两对词的关系问题。第一,何为进步(先进)?何为倒退(落后)?第二,何為幸福?何为灾难?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指导绿色发展路径和思想,也同时可以解决我们民族价值与伦理标准问题。然而我们所应做的还不止于此,还应知行合一,做行动的典范。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再生源利用、土地修护、江河治理都颇具成效,这是我们需要保持和继续发扬的。

世界到了中国人向人类思想宝库贡献适于今天的思想和理论的时候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要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贡献廉价劳动力。第二阶段是贡献知识,具体体现在专利技术等方面,现在已经开始。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能决定人类未来若干年命运的是应该把中国人的智慧介绍给世界,同时又不是强加于世界。这种智慧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乃至审美观。中国人应该挺直脊梁堂堂正正地说,我们对世界负有责任,我们希望全世界人民和我们一起过上和平、幸福、绿色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贡献环境保护人类
环境保护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贡献榜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