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世界只有你没有他

2017-05-22黄素贞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洱茶普洱杂志社

黄素贞

犹记,2009年7月1日,这一天,我彻底结束了我的校园生活,在此之前的19年里,我的人生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两点一线,生活简单得像一张白纸。虽然刚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但是工作却始终没有落实,那时的我虽然已经25岁了,但是对未来的职业仍然没有规划和定位,是进高校?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似乎也是所有高校毕业生的最佳就业取向。那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呢?我偶尔也会幻想,但都只觉得遥不可及,比如可以让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远方;比如可以有广阔的生活圈,能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比如可以常与文字相伴;比如可以让内心平静,能保持独立完整的自我,没有曲意逢迎,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卑躬屈膝,没有觥筹交错……我觉得这才是我最理想的职业,然而当时的我从未敢相信,在未来的7年以及更多的日子里,我居然已经慢慢让自己沉浸于这样理想的工作状态中,我至今感恩这份上天的眷顾。

2009年7月1日上午,我在忙着办理离校手续,我脚步飞快地奔走于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希望尽早办完手续,因为下午我还有一个重要面试,是《普洱》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职位,想象中的杂志社编辑应该和我理想的职业状态有些靠近了。那天下午我来到了昆明市中心的一座写字楼,找到了编辑部的办公室,很有白领的Feel,内心欢喜。当时我并不了解《普洱》杂志,更不了解普洱茶,只在网上搜索到一些零碎的信息。面试我的是杂志社的总编辑王洪波先生,后来他也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良师益友。我这张白纸也从那时候开始被涂抹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笔,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而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份工作。

初入职场的每一天,我都当作在新的学校学习,我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感觉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时至今日,我依旧把用心工作当做一种对自身能力的完善过程,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当做是自我提升的锻练,怀着这样的心态,7年下来,我已经被锻炼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合格编辑了。

刚进《普洱》杂志社的时候正在做3周年纪念特刊,如今已经在做10周年纪念特刊了。而在《普洱》10周年之际,我也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从青涩年华到身为人母,成长之路始终都与《普洱》相伴;从总19期到总96期,每一期上都有我的名字,每一期杂志从无到有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我的参与,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参与每一个过程的时候也越来越游刃有余。这几天虽还在产假中,听闻《普洱》蝉联“中国最美期刊”的喜讯,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其实,被要求写“编辑部的故事”,我竟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7年来,太多的记忆难以忘怀,太多的故事述说不尽。可以说,《普洱》之于我绝不是一份生计那么简单,我是一个外地人,在昆明没有亲人,朋友也不多,又不喜好热闹,所以生活很简单,工作也就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我也一度把杂志社的同事们视为亲人朋友,与他们无话不说。于我而言,《普洱》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我时常将自己沉浸其间,甚至享受工作的过程。我会为想到一个有意义的选题而兴奋许久;我会为写好一篇文章绞尽脑汁;我会想尽办法搜寻可以约稿的作者,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时常与他们一起构思文章框架;我会为每期杂志的稿件质量和数量忧心忡忡;我会仔细推敲杂志上每一篇文章里的遣词造句,尽可能避免病句和错别字(当然疏漏也很难避免);我也会为每一次出差可以去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茶山而充满期待;我还会被采访对象讲述的故事和情怀深深感动……虽然工作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烦心事儿,也偶尔心怀抱怨,但是一路走过,留在记忆中的却还是喜乐居多。

与《普洱》杂志结缘,也就意味着与普洱茶结缘,能够走进深邃的七子世界,也是我平生之幸事也。走访过无数茶山,采访过无数茶农、茶商、茶企,深知普洱茶的生态和健康价值无可估量,于是,喝普洱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功利的需求,只是因为爱所以爱,并且是极具排他性的爱,其他茶类都兴趣索然。一开始喜欢喝熟茶,接着喝古树茶,继而开始寻找一些有年份的茶喝,品味普洱茶时光的烙印。

大家常说,一入普洱深似海,虽然因职业关系,经常会有些茶商送我茶,但还是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开始各种买买买,家里专门装茶的高柜已经被塞得满满的了,但是遇到自己喜欢又价格合适的茶,还是会忍不住买些来存着。玩上了普洱茶,茶具又怎么能缺呢?继续买买买,茶壶,紫砂壶,紫陶壶,各种造型各异的陶瓷壶,烧水的铁壶,玻璃壶全都淘来玩玩;有了壶还得配上杯子啊,杯子可选择的范围就更多了,造型、材质、颜色可谓千姿百态,每次参加各地的茶博会,我一定会淘一两个好看的杯子,一不小心把自己养成个“杯具控”了,家里的格子柜,摆满了各式杯子,而且都是单杯。器具玩过了,又开始玩茶人服,亲肤舒适的棉麻布料,宽松的剪裁穿着仙韵飘飘的,文艺范十足,于是衣柜里的衣服慢慢被棉麻布料取代。普洱确实很好玩,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我把家里的先生从一个摇滚青年培养得也爱喝普洱茶了。

普洱好玩,玩普洱茶的人更好玩。进入这个圈子后,接触的人大多是做茶的人,相较而言,常在茶水里浸淫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些曾是各个行业的精英,与之相交,平和冲淡,都能以诚相待。非常感恩在入行之初,得到过不少行业资深人士的鼎力相助。比如茶人黄刚,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我关于普洱的专业知识,还愿意拿出很多好茶与我分享,我很多关于普洱老茶的味觉记忆都来自于他。比如普茶藏珍,在我还是一只职场“菜鸟”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多精神的鼓励与支持;比如巅茶卢志明,每当我在茶山采访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一通电话,一个短信,无论他在哪里,都能够找到人帮我解决问题……还有太多太多的人给予过我帮助,难以尽数,一句感恩虽无以为报,却常记心中。

每年的春茶季,是我最期待的,不仅能够在茶山上与许多相熟的茶人会面,还能够在各种机缘中结识不同的茶商朋友和茶农兄弟,留下很多难忘的记忆:还记得多次带我兜兜转转布朗山的云青老杨;还记得与大滇飞扬在忙肺泥土裸露的古茶园里席地而坐,用树枝当筷子,吃茶农的米饭加酸菜;还记得站在皮卡车的后斗上前往刮风寨,在“战友”落果先生的鼓励下步行两三小时前往茶王树;还记得与普向红大姐手脚并用爬向曼松古树的一路艰辛;还记得景迈大寨的刀岩亮母子带我们去抓稻花鱼,直接扔火里烧不放任何调料,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鱼肉;还有景迈芒景的三宝大哥,领我参加山龛节,看到了平生最绚烂的烟花——高升;還记得在勐海古农庄园里的诗意栖居……太多的画面从脑海里闪过,每每想起都是嘴角微翘,满溢着幸福。

如今,我这张白纸早已被涂抹上了各种绚丽的色彩,生活依旧简单而平淡,却因茶水的浸润而变得从容温润,现在更是在抚育孩子的琐碎中,体悟着生命的真谛。《普洱》10周年,我已与之相伴7年,《普洱》见证我的成长,我也促进着《普洱》的成长,相伴相守,已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离不弃,只因我的世界只有你。

猜你喜欢

普洱茶普洱杂志社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