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普洱茶赋魂

2017-05-22雷杰龙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洱茶普洱赛事

雷杰龙

说《普洱》之前,先说围棋吧。“2016年9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决赛前两局比赛在云南普洱市普洱开元梅子湖酒店举行,排名中国围棋积分榜的前两名棋手柯洁和陈耀烨在此展开巅峰对决……”由于是棋迷,这条新闻中的百灵杯、柯洁、陈耀烨这些词汇已经不能让笔者感到新鲜了,即使他们曾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淘汰了韩国围棋第一人朴廷桓、韩国围棋“希望之星”申真谞,让他们无法抵达普洱,也早已不能让笔者感到唯一惊奇了;唯一能让笔者眼前发亮的是其中的“云南普洱市普洱开元梅子湖酒店”几个字。熟悉中国围棋赛事的棋迷都知道,国家级、世界级的围棋赛事一般只会在著名大城市或著名风景名胜区举办。从前,云南举办这类围棋赛事一般只会在三个地方:玉溪、大理和香格里拉。并且,这三个地方举行的一般都是国家级大赛和娱乐性赛事,极少如普洱这次举行世界级别的围棋大赛决赛赛事。要知道,普洱举行这样的赛事,必定是有付出的,所以普洱必定要考虑这项赛事的影响力。反之,赛事方,也就是中国围棋协会和百灵集团,也要考虑举办赛事的地点,是不是有足够的知名度,在那里举行,是不是能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这项赛事的举行,是普洱和围棋互相欢喜,一起双赢的结果,它是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的光荣,更是普洱的光荣!

笔者想说的是,这样的赛事在普洱举行,今天已经不让人意外了。因为今日的普洱,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普洱,今日的普洱茶,已经是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普洱茶;今日“普洱”这个词,绝对配得上“百灵杯”这个词,今日的普洱茶,和“世界围棋”这个词也具有同等的分量。

但若放在十年前,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那时的普洱茶,刚刚“暴得大名”。因为是“暴得大名”,所有地位不稳,还面临着许多质疑、怀疑、嫌疑,甚至敌意。果然,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普洱茶就发生了断崖式的大跳水,一落千丈,差点一蹶不振。那时的普洱,刚刚从“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为何要更名?除了恢复传统名称之外,一个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借更名提升知名度,因为原来的思茅市,太缺乏知名度!回顾这种情况,是想提醒,在十年前,无论是普洱茶还是普洱市,都是刚刚“暴得大名”,它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脆弱的!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十年前的普洱茶和普洱市,刚刚搭起了“大名气”的架子,但却只有那么一个架子,还缺乏精神文化的血肉、细节、灵魂来支撑。

对此,笔者想起一件往事。2006年春,笔者在普洱,参加刚刚更名为普洱市不久后的一次茶事活动。那次活动上,一位普洱茶专家在台子上讲普洱茶,他转了转去只讲这么几句话:“普洱茶越陈越香,普洱茶的香,是陈香。有人说普洱茶香个屁,不是陈香,而是霉臭。我要强调,是陈香,不是霉臭!陈香不是霉臭,霉臭不是陈香。一定要记住,普洱茶是陈香!不是霉臭!霉臭不是陈香!陈香不是霉臭!……”那位普洱茶专家一场讲座,几乎就是围绕着“陈香”和“霉臭”两个词展开,转来转去都是这两个词,弄得在座的人哄堂大笑,在下面起哄:“记住了!记住了!是陈香不是霉臭,是霉臭不是陈香!陈香不是霉臭!霉臭不是陈香!”那时,笔者在下面听着,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当时心里很瞧不起那位专家,想他怎么能这样呢,转来转去就那么两个破词?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很同情那位专家当时的处境!放在今日,别说一流,就算我这样的三流、业余普洱茶专家去讲普洱茶,也会讲得比他强一百倍,但要知道十年前,那时的普洱茶文化有什么啊?!除了邓时海的一本《普洱茶》,几乎什么都没有!而邓时海那本《普洱茶》,其灵魂,不就只有“越陈越香”四个字吗?

所以,十年前,普洱话语需要创造,普洱茶文化急需建设,普洱市形象,急需提升!为普洱市和普洱茶“大名”的架子,赋予血肉和灵魂,让它们鲜活起来,名副其实,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说,十年前的普洱茶和普洱市,急需真正的文化建设。只有真正的文化建设,才能让普洱茶和普洱市,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地位。

而这,当然是一项庞大艰辛的文化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士,群策齐力,不懈努力!而《普洱》杂志,就在那个时候草创。然后,这份杂志坚持到了今天,转眼十年!

十年里,《普洱》杂志在纸媒江河日下的大环境里,今日发行数万份,连续两次跻身全国百家“中国最美期刊”之列,堪称普洱媒体、云南杂志和全国专业类杂志的一个奇迹!

十年里,《普洱》杂志经历过无数艰辛,许多人付出巨大努力,同时也做了大量的事情,但它其实在干的只有一件事:它为普洱市造势,为普洱茶赋魂!

十年里,《普洱》杂志平均每期刊发文字10余万字,图片上百幅。十年下来,《普洱》杂志刊发的文字量已经突破上千万字,图片上万幅,这上千万字和上万幅图片,借着每期数万份的精美杂志,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和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这么巨大的文字量、图片量的传播,反反复复说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普洱市和普洱茶”!

十年里,这么巨大的、优质的信息量的制造、传播,让普洱话语无比丰富,让“普洱市和普洱茶”这两个词在文化意义上获得了丰厚的、鲜活的、华美的、有生命力的血肉、肌肤、内涵和灵魂。从这个角度说,十年里,《普洱》杂志很好地完成了为普洱造势,为普洱茶赋魂的工作。当然,我们不能说这项工作只是由这份杂志完成的,但在这项工作的完成里,《普洱》杂志绝对是一个关键的角色,因为只有它,十年如一日,持续性地、系统性地、卓有成效地做着这份工作,并且以一份不起眼的纸媒杂志,把这份工作做到了全国,做到了海外。

十年里,这份杂志把这份工作做到了全国、做到了海外,有一个小小的标志,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它连续两次跻身全国百家“最美期刊”之列。要知道,这可是和《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钟山》《青年作家》《天涯》等全国著名的文学期刊并列的百家“最美期刊”。期刊中,最有文化含量的,无疑是著名文学期刊,《普洱》杂志能和这些全国著名文学期刊并列,充分说明它的“最美”,不仅是外观、设计、编排、印制的美,而且是内涵、精神、气質上,也就是文化含量上的“最美”!十年里,《普洱》杂志秉承做一份唯美的茶杂志的理念,在跻身全国“最美”期刊之列里获得了承认和印证,而这个最美,来自普洱市和普洱茶,也回馈于普洱市和普洱茶!

十年里,这份杂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感谢许多人!笔者在这里,特地想说两个人,这就是本刊的总编辑王洪波先生和“特约作家”何真先生。是他们,从开始参与了这本杂志的创办、策划,是成功创办这本杂志的重要发起人。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著名文学编辑家、作家的情怀,坚持这份专业茶杂志的文化品位和情怀。尤其其中的总编辑王洪波先生,他对文化情怀的坚持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有时弄得编辑们很难受。记得一次编前会后,笔者曾私下和他聊,说不就是一本茶杂志,不就是说一片叶子吗,有必要对所谓文化那么固执吗?王洪波先生正色告诉我,正因为是一本茶杂志,一本商业化杂志,更需要坚持文化,如果放弃了文化坚持,那这本杂志就流俗了!这本杂志讲茶,本是俗事,如果再不坚持一点文化,那就更俗了,一旦更俗,就容易庸俗,而庸俗,是绝对没有生命力的!如今想来,这本杂志坚持十年,依旧能够不俗,依旧能够和著名文学期刊并列为“最美”,王洪波和何真先生的文化情怀与坚持,真是善莫大焉!正是他们的情怀与坚持,让《普洱》杂志创造的丰厚普洱话语里,有坚实的文化支撑,有丰富的文化因子。

当然,还要特别感谢本刊的社长罗洪波先生。《普洱》十年,经历过不少人员变动和经营管理、经费来源困难,在纸媒衰落的年代,这份杂志能够挺到今天,并且不断有新进展,新境界,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只有他自己知晓,他同样功不可没!

此外,还要感谢曾在本刊工作过,和至今依旧在工作的杂志社、编辑部同仁们,这本杂志的海量采访、撰稿、设计、编辑工作是由他们完成的。他们是坚守岗位,辛劳干活的人,这本杂志的每一个细节,出自他们手下的活计。没有他们的才华、心血和汗水,没有这本杂志的今天!十年的共事,十年的缘分,早已让大家成为兄弟姐妹,与《普洱》结缘,一起走过,大家的情分早已越陈越香,成为“中生代普洱茶”,接下去的时光里,且行且珍惜,这份情,只会更加珍贵,更加韵味悠长!

猜你喜欢

普洱茶普洱赛事
本月赛事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普洱茶怎么泡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