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吴兴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7-05-22孟华兵邢晓鸣吕进马虎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技术规程绿色防控

孟华兵++邢晓鸣++吕进++马虎财++吴洁钰

摘要 全面总结了农田生产条件、品种选择、轮作、肥水管理、栽培方式等农艺措施和田边留草、种植显花植物、释放赤眼蜂、信息素诱杀、物理诱杀、施用生物农药等生态措施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用于指导本地区水稻绿色增产攻关。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生态调控;浙江湖州;吴兴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0-02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1-3]。

吴兴区作为湖州市的主城区,也是杭嘉湖平原的核心地带。随着近几年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试点区等工作的开展,作物绿色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吴兴区现有粮食播种面积1.57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1.12万hm2,全部为单季晚稻,其中常规稻品种0.79万hm2,超级杂交稻品种0.33万hm2,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轮作模式。2016年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达0.80万hm2,形成了尹家圩村、钱山下村、上强村等示范点为代表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区绿色防控总面积0.60万hm2,其中水稻绿色防控面积0.41万hm2。

为破解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度低、不规范等问题,保障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更加丰富、环保。在植保、农作等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的支持下,进行了该技术规程的起草。

1 规程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艺措施、生态调控为主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适用于湖州市吴兴区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应用对于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具体引文如下:GB 4404.1粮食作物种植第1部分:禾谷类,GB/T 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1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3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 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NY/T 2156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DB330502/T 001吴兴区甬优538籼粳杂交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规程。

3 农艺措施

3.1 生产基地条件

应选择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齐全,排灌分系,具有较高的防洪与排涝能力,地下水位低;且所选农田土壤,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符合GB/T 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规定。

3.2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吴兴区近几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合法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对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好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发生。

3.3 合理轮作

采用合理轮作、种养结合等农艺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

3.4 合理灌水

3.4.1 翻耕灌水。在越冬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和播种前灌水,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螟虫发生基数。

3.4.2 清除菌核。在大田平整灌水后、水稻移栽前全面清捞水面的菌核,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3.4.3 稻田水层管理。根据水稻生理需求,建立优良的水田环境。在水稻移栽后,返青期实行寸水护苗和控虫[4];在水稻分蘖基础达到预期苗数后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拔节后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薄水,保持土壤湿润,忌断水过早。

3.5 种子消毒

采用药剂浸种进行消毒处理,控制水稻恶苗病等苗期种传病害的发生(表1)。

3.6 科学施肥

要求控制总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钾肥和硅肥。根据不同品种和目标产量以及地力水平确定氮磷钾的比例。按照偏施基肥、早施蘖肥、補施穗肥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其中,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2∶4比例进行分配,基肥在移栽前1~3 d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15 d施用,穗肥宜在分化二期施用。

3.7 集中育秧和机插

3.7.1 集中育秧。采用集中育秧方式,有效避虫,减轻危害程度。种子经浸种催芽放置在室外苗床后,在苗床覆盖1层防虫网。

3.7.2 水稻机插。采取机插方式种植按照DB330502/T 001标准执行。

4 生态调控措施

4.1 病虫害监测技术

按照GB/T 15790、GB/T 15791、GB/T 15792、GB/T 15793、GB/T 15794实行稻田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建立稻田病虫害监测点,根据稻田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定点进行病虫害发生动态系统观察,每3 d至少观察1次。详细记录每种病虫的发生、发育进程和危害程度,及时分析,作出预警。

4.2 防控指标

绿色防控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水稻虫害防治应依据病虫害的经济阈值或防治指标(表2),确定是否采取应急防控措施。

4.3 田边留草

除主要机耕路和下田机坡等必要硬化设施外,应保留非硬化田埂路面,用于生长野草,保护和调节水稻田区域生物多样性。

4.4 种植显花植物

在田埂分期种植芝麻、大豆、向日葵等显花植物,确保水稻整个生长期都有显花植物开花,保育和促进天敌种群的增长。

4.5 释放赤眼蜂

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在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蛾高峰期开始释放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或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等寄生蜂。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 d,每次放蜂15万头/hm2,均匀设置放蜂点90~120个/hm2,放蜂点之间距离8~10 m。蜂卡置于放蜂器内或倒扣在带孔的纸杯中,悬挂在木棍或者竹竿上插入田间,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蜂卡。蜂卡挂放的高度离植株顶部1~10 cm,并随植物生长进行调整。高温季节蜂卡应置于叶冠层下,以延长赤眼蜂寿命。避免大雨或者台风等恶劣天气放蜂。

4.6 信息素诱杀

根据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监测数据决定是否采用性诱剂诱杀技术。在水稻种植区域内,按照外疏内密的布局方法,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期,平均安放诱捕器15个/hm2。诱杀雄成虫,每30 d换1次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以高出植株15 cm为宜。

4.7 物理诱控

按照棋盘式连片布局,每20 000~33 333 m2安装1台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高度为1.7~2.0 m。杀虫灯运行时间为害虫成虫发生期每晚18:00—21:00。监控数据显示虫害在阈值之下或者非水稻生长期内,应关闭杀虫灯的诱杀功能,以避免造成对天敌种群的伤害。

4.8 生物农药

在监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防治指标、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和稻田生态平衡状态,确定是否采用生物农药进行应急防治(表1)。

5 化学防治

在其他防治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时应采用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常用农药品种及使用方法应符合NY/T 2156规定(表1)。水稻主要虫害化学防治指标见表2。

6 农药废物处理

施药后将农药空瓶(空袋)及时回收,集中、妥善处理,禁止任意丢弃。

7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保导刊》编辑部.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6):5-6.

[2] 杨普云,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程进行预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7-38.

[3] 王策,王立平,葛茂苑.水稻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55.

[4] 童浩森,谢亚门.杂交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简析[J].南方农业,2016,10(27):31.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技术规程绿色防控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2013年衡阳市早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