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的文化支撑

2017-05-22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私学官学茶学

当年的阮福为普洱茶命名,对于促进普洱茶文化大热功不可没,而今,特别是这十年,普洱茶文化热起来,离不开很多文人与媒体的一起努力。随着很多新型媒体的出现,特别是网络媒体似乎风头更加强劲,但在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书籍和刊物等平面媒体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在传播推动普洱茶文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些书籍的作者正是当代的阮福,而这些书籍则是现代一部部的《普洱茶记》,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认识了真正的普洱茶,在复兴普洱茶文化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是值得大家纪念的文化成果。

早期出版普洱茶类图书的学者,并非官学体系的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在私学领域里进行实践而结出的果子。归类下来,这些经典的普洱茶书籍有:黄桂枢主编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这本书选编了第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的42篇论文,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观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洱茶》,让人们对普洱茶获得了系统与理性的认识;邹家驹先生的《漫画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画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这两本书真是漫画,轻松诙谐,将普洱茶知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雷平阳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普洱茶记》是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洱茶专著,也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原创专著,并被韩国、台湾、日本、香港等地翻译出版,这本专著开创了一种当代优秀文人对普洱茶的诗性写作。

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的著作《普洱茶》一书问世,这本书抛开了概念上的各种纠缠,接续传统阐释了普洱茶文化,娓娓道来,引领人们走进深邃的普洱茶世界,还有后期撰写的《普洱茶续》,是为《普洱茶》所做的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石昆牧编著的《迷上普洱》《经典普洱》;香港陈智同编著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何景成编著的《下关沱茶复刻版专辑》等等,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普洱茶热潮,在茶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专门为普洱茶撰写的大散文《品鉴普洱茶》。余先生写这篇散文,看似简单却是在普洱茶的陪伴下整整准备了八九年,从想写,到应该写,到动笔,周期之长为先生散文生涯极少有的现象,从中可见余秋雨老师的严谨。他从一个普通爱茶客的情怀出发,尽可能客观地引领你走入普洱茶的深邃世界,又用带有魔力的文字给普洱茶文化度上了一层美学的金边。

此外,“茶叶复兴”的发起人周重林,这几年陆续出版的以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也成为畅销书大卖;云南知名作家、《普洱》杂志总编王洪波先生、编委何真老师所著的《茶的河流》《古道 六月的背影》,通过散文的方式,记录普洱茶文化的河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普洱茶市场对以青春话语书写、以故事化叙事表达的文化读本的需求之大,而这百年断代留给我们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还很大。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们相信,百年断代这个路障,已经在普洱茶文化复兴的路上被扫除,不再成为人们认识普洱茶的障碍了。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普洱茶出现了私学现象。从唐代的茶圣陆羽创设的茶学私学教育,历经千年,直到20世纪才由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开创了茶学官学教育。如今,一些茶学文化讲座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起,还有一些茶书院或茶学院在举办茶会之余,会招收一些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前来习茶,这种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所谓“私学”,就是非官方的,使用私人或社会力量办学。纵观中华文化史,私学最盛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最包容,文化交流最频繁,最容易出文化精英的时代。

普洱茶学“教育机构”是在迅速发展的普洱茶文化中最滞后的一个环节,这似乎又和国情不谋而合了。相较四年前,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能看得出这仍是一块短板。大学茶学院还是那些茶学院,而且茶学院与培养普洱茶消费者无关;茶艺培训机构还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考各种职业证书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教育还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统性。当今社会,依然是官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私学还未成气候,当我们把视野缩小到普洱茶这个小小的行业,会发现这样的需求日甚。

近年来,茶叶消费逐渐从一般的品饮性消费中分化出一部分更重视精神消费的群体来。喝普洱茶,不再只是好喝的层面了,还涉及到茶器、茶空间的设计与审美享受,涉及到茶美学的生活方式,涉及到茶道的精神境界。所以,普洱茶作为最复杂多变的茶类,其教育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传播,更需要精神内质的培养。当这些在官学领域无法实现的时候,私学的作用便开始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有一个共性就是私立。私学教育与官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型不同。自古以来的私学,都是围绕着私学教育者来进行。集课堂的讲述与实践的检验为一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一体。

在2010年创办了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马哲锋老师说:“对于我,能够朝夕与茶、学生相伴,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每年的春天,马哲锋老师所带领的学生,都会奔赴云南茶山,探访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参观普洱茶企業,拜访普洱茶专家学者,在游历中观察、学习、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马哲锋老师以一个教育者投身茶学私学教育的亲身实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茶学“私塾”,堪称普洱茶私学的典范。

云南茶人王迎新女士独树一帜的“人文茶席”系列课程和“无上清凉”系列茶会,也在茶界颇受好评,这是当下的普洱茶教育从物质层面走向精神层面的表现。而在大众消费层面,可以说,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私学领域的茶学教育实践,现下主要集中在茶艺、茶道、茶席与茶会等既往已有的门类。类似“弘益大学堂”“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这样有一定思想主张的普洱茶民间私学教育目前毕竟还是太少,显得力量非常薄弱。可是我们仍然从中看到了一些很好趋势,那就是传统学教育的精神开始慢慢渗透于普洱茶的教育中,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人文精神和生活美学的传播,从单纯的茶叶品评转变为茶艺、茶道、茶席、茶会的指导与参与。消费者受教育的需求并不是真的那么大,而对于从业者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技能培训上了,而应该更多地融入茶人精神、茶生活方式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猜你喜欢

私学官学茶学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金代的官学教育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六艺”之“五射”新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
中国古代私学管理对当今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