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7-05-22李密韩六平罗爱忠
李密+韩六平+罗爱忠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结合贵州省对人才需要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注意的问题,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Abstract】As a new major in our school, all aspec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are still not mature.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for talent need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problem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alent cultivation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Talents Training
0 引言
近幾年来,地方本科院校陷入了大学生就业难、同质化严重的困境,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明确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思想和转型条件,并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基本走向。
目前贵州省存在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结合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行了转型升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新专业,适逢学院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应抓住机遇,制定合适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参考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专业不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尤其是在一些传统的水利院校如四川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有竞争力。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紧紧跟随国家的大方向,更要与贵州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四化同步”主战略以及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来看,未来五年我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水利领域占十六席,其中有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等,水利领域再次迎来发展机遇。毕节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全年65%的降水集中在6月-9月,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属于贵州省易发干旱地区。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一旦遇到干旱的年份,就会造成农田减产、绝收,工程性缺水严重。“工程性缺水”是贵州水困的主要标签,水利人才匮乏仍然是制约贵州水利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
因此,立足毕节,服务贵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较高综合素质以及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勘测、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在土建、市政、供水、农业等部门从事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是能在现场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的一线建造师和工程师。
2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新设专业,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在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前提。当然,到工程现场学习和实践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如何将课堂和工程现场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是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大学期间的认识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是两个很关键的接触现场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学期都有。因此,应该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现场经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新设专业,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目前情况来看,师资队伍建设相对不足,应该积极引进人才。一方面,需要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优化教师队伍。
3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应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课程体系包含有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理论课程为基础,突出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合理的课程设置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中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以及培养综合的工程素质。根据专业的目的和学制制定并实行具体的课程计划和实践性环节。对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沿着学科发展趋势这条主线,采用案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工程有深入的认识;在课程结构上:按模块进行构建,分为视野拓展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以及实践教育模块。视野拓展模块包含公共必修课和视野选修课,基础课程重视理论教学,视野选修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专业教育模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教师被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安排在教室内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就业时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工程教育的理念,把社会需求与人才输出紧紧结合起来,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4 合理进行实验室建设
对于高级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来说,实验室建设也比较重要。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创新能力需要在创新性的活动中积累。对于现阶段的本专业来说,应当合理的进行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方面:除了完善实验仪器设备、满足课程需要外,还要积极鼓励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开发,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创造性的开发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现在本专业存在实验室队伍薄弱的现象,教师不仅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任务比较繁重,教师身兼两职,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很难有精力保证实验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不利于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5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以转型为契机,从确定培养目标、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合理进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培养出能够服务贵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斌,刘依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三峡大学学报,2007(9):105-108.
[2]刘尚蔚,白卫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索.探微,2014(4):224-225.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