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通典》编纂大纲出炉
2017-05-22
茶周刊消息,经编纂委员会讨论研究,在严格按照唐《通典》体例编纂要求的前提下,《中华茶通典》形成了“八门八典”的编纂大纲。这是记者从9月10日在湖南长沙隆华国际大酒店召开的《中华茶通典》编纂大纲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最新进展。来自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等海内外茶科学、茶文化、历史学、农业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权威机构和权威学者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
本次研讨修订,在“八门八典、凡八十卷册”(不含总目导读卷)中,对分卷子目内容构建结构、相关重点卷册,做出了具体说明,使编纂大纲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因而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据了解,《中华茶通典》将把迄今为止的中国茶史、茶考古、茶书茶典、茶树资源、茶树栽培、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质量与安全、茶叶深加工、茶化学、茶贸易、茶经济、茶与健康、中华茶馆、茶与宗教、中华茶艺、茶器具、茶与收藏、饮茶习俗、茶与包装、茶食品、茶美食、茶文学、茶美学、中华古今茶人、重要茶产区、重要茶企业、茶传播与海外交流、当代茶科学与教育、茶的未来与发展等的文字和图片分类统揽其中。全书按通典编纂形式编辑,初步计划成书80卷,约8000多万字,20000多幅图片。全书计划3年完成。
该通典将集知识性、科学性、工具性、实用性、全面性、权威性、传播性、收藏性于一体。它的编纂出版不仅对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茶产业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中国茶和茶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普洱情 茶膏韵——走进贡润祥
本刊讯,2016年9月3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活动月活动在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举行。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就目前重要的活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发言。董胜会长表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的贸易壁垒的拆除,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狭小。这一切都要求云南普洱茶要开创新的市场边界。第一,要组建“普洱茶产业基金”,通过“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中国最大的普洱茶产业链B2B+O2O整合服务平台,成立普洱茶国际交易中心。第二要推进“滇茶进藏”项目的开展,在满足藏族群众健康饮茶需求的同时,解决云南茶农的销售问题,科学有序地整合滇藏贸易资源,谱写茶马古道新篇章。第三要组建“云南省茶叶质量评价检测及溯源中心”,旨在建设从“基地—生产—检测—储运—销售—消费”全程监控的可溯源数据链,构建全省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原生态安全为主的高原特色普洱茶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董胜会长还表示,“文化普洱、科技普洱、金融普洱、价值普洱”是方向,普洱茶产业要发展,必然文化先行、组建普洱茶产业基金,立足于品质、品牌,标准化,立足于现代茶园建设,立足于茶与文化、科技、金融、旅游、保健等优势资源的整合,产融结合以茶众联模式打造云南普洱茶经济航母,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堅信这是云南普洱茶最好的时代!
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介绍了贡润祥科技创新的情况。该公司以价值为中心,创新为先驱,市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主流消费者发生变化,消费群体逐渐偏年轻化,更多70后、80后、90后、00后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互联网、O2O等的进一步兴起,茶叶批发市场、传统茶楼会逐渐消失。而“科技创新”是对价值的创新,是对消费者的感知,是对中国茶,时尚喝,是将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表达。
云南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琴媛在会议上也作了精彩发言,她表示,对于“产业+信息+金融”的经济模式要引起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要敏锐地跟上“产业+信息+金融”的经济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注重食品安全问题,茶叶安全、健康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创会会长张宝三先生对协会近期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并就此作了相应指示。他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协会要积极参与全省茶产业大会,申请普洱茶国际博览会的承办权,争取政府政策、经费的支持。
庆沣祥新品发布 “遇见·作品贰号”
本刊讯,“匠心、品质、内涵、极致”相融,缺一不可,方可成就“作品”。9月23日,七彩云南庆沣祥茶叶推出的普洱茶新作“遇见·作品贰号”鉴赏发布会在七彩云南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举行。
在发布会上,云南知名文化专家聂荣庆老师讲述了茶马古道昔日的辉煌历史,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通过翔实的研究对如今的名山古树茶进行了专业的解读,随着人们对普洱古树茶的日益热衷,云南古茶山、古茶树的文化魅力以及其极高的品饮价值愈加突显。
据发布会主办方的田军总裁介绍,“遇见·作品贰号”普洱茶来源于云南密林茶山的珍稀原料,分别来自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业内专家一同研究精选出的六大茶山代表——老班章、勐宋、南糯、冰岛、昔归、景迈,各大名山珍稀精粹汇集,才成就了旷世难求的“作品贰号”传世十二藏。据悉,此次发布的作品除了六大古茶山的茶饼,还内含中国邮政与庆沣祥合作推出的专属茶山主题个性化邮票珍藏册,极具收藏价值。
而0001号作为“遇见·作品贰号”1772套限量发售中的首款,独一无二,尤显珍贵;其中《十二古茶山位置示意图》还加印了十二古茶山所在茶区的勐海、勐腊、版纳、临沧、普洱等五个地方邮局专有邮戳。经过几轮激烈的竞拍,最终0001号作品以12.1万元的高价成交,据田军介绍,此次拍卖所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布朗山古茶园的建设与保护。
伦敦街角偶遇中国“茶生活”
中华合作时报消息,“茶生活”的创建者小胡,是个80后浙江姑娘。2014年创立了这家位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大街(Museum street)的“茶生活(Tea life)”空间体验馆。该店临近大英博物馆,小胡希望让中国茶文化和汇聚在此的世界文明发生交融,借此荡出更大的涟漪。“茶生活”店内主营中国茶、瓷器、木制工艺品及中国传统家具。根据销售额来看,中国茶的销售比例可能是最大的,大概占45%左右。店里销售的茶叶是传统的中国茶,而非欧洲人的拼配茶。小胡感慨,向英国人推荐中国茶和中式饮茶方式,让客人从头到尾接收和他们大不同的喝茶流程和理念,当算是运营期间遇到的一个挑战。拿出一款产品,首先让客人闻茶香、观叶形、介绍茶叶的产地和加工工艺,最后教客人如何冲泡和品饮。可喜的是,大多数客人经过店员专业的阐述和介绍后,都欣然接受中国人千百年的饮茶文化和方式,并且也有很多客人在体验后,买茶叶、茶具回家练习、享用。为了趁热打铁,“茶生活”还免费每月提供一次茶艺分享课,让老茶人“温故知新”,为好奇的潜在茶爱好者提供探索新世界的机会。
尽管“茶生活”还是个年轻的新店,但是从开业起,一直都活跃在社交领域。据小胡介绍,店内定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提供中国茶文化教学及实践活动;2015年9月,她本人受邀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国伦敦美食节,担任茶席设计与茶艺表演;2016年2月,参加云南省政府及英国文化评审委员会,协助推广与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2016年5月,“茶生活”在中国政府接待外宾举办的伦敦中国茶会尽现中国茶与器之美。
首届中国·俄罗斯休闲文化节顺利启动
9月11日上午,首届中国·俄罗斯国际休闲文化节在黑龙江大发国际花鸟鱼茶都开幕。据悉,文化节将通过“互联网+”建立全新的对俄休闲文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商务融合平台,为中俄之间的茶叶、水族等休闲文化贸易服务。文化节上还启动了3000户俄罗斯微商进大发国际及俄罗斯各城市直销商店布点项目。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涵盖全球44亿人口,是全球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区域,蕴涵着巨大的饮茶人口红利。中国茶叶出口位居前5位的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均在“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是很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年进口茶叶20多万吨,年人均消费茶叶是中国人均消费的2.5倍。今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上,大发国际茶城通过现场宣传与品饮活动,让俄罗斯观众对“中国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