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十年的智性书写

2017-05-22杨杨

普洱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智性普洱茶普洱

杨杨

十年前的2006年8月,一本名叫《普洱》的杂志在云南邊城思茅市诞生,第二年4月8日,思茅市隆重更名为普洱市。这一切都源于此地的一种地理标志——普洱茶。

而在十年之后的今天,《普洱》杂志已出落为“中国最美期刊”,发行量跃居中国茶类期刊之首,成为普洱市乃至云南省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普洱是世界茶源的中心区域,从这里孕育并延衍出来的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千年,历经沧桑,现今的“普洱茶热”依然在海内外不断升温,产销量已是中国茶类的老二,而且还在年年发展,节节上升。

在历史上,从唐代的《蛮书》最早记录云南产茶开始,到普洱茶在明代和清代前期兴盛起来,又至清代末年,由于战争和瘟疫等原因,普洱茶开始走向衰落,六大茶山也逐渐荒芜了。民国年间,普洱茶曾一度有所回升,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几条通往国外和藏区的茶马古道又被中断了。新中国成立后,普洱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恢复性发展,但真正的兴旺发达时期却是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来。

由此可见,在普洱茶断代百年之后,要重新把普洱茶的历史渊源、文化含量、科学真相梳理和表述出来,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要辨析它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演变、特色、价值、地位等等,其内容深厚博大,涉及到植物、地理、环境、科技、教育、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就需要智性而坚韧的书写,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的经济文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创新,纳入现代诠释,努力把普洱茶文化融入生态文明。

翻阅《普洱》十周年纪念特刊和三大本典藏本,从其中的关键词“健康”“财富”和“文化”,就可感受到这本杂志的智性包括了思想、智慧、知识、理性、技术和学科的语言谱系,也不缺经验、感性、灵性和文学的参与,这种自觉的智性书写,是开放性的,是在坚守专业精神、科学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探索和发展,这其中有诸多发现、发掘、关注、对话、讨论、思考、质疑、总结、预见、倡导和引领,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中,竭力揭示普洱茶的本质属性,找到普洱茶自己的文化坐标和独特的话语谱系。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杂志社的专家团队、采编团队、作者团队……这个团队在杂志创刊伊始,就提出了要办中国“最美的茶杂志”的目标,果然在十年后,《普洱》杂志连续两届荣登“中国最美期刊”榜上,进入中国期刊百强阵容。

十年的智性书写,告诉人们,普洱茶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是社会的物质财富,更是人们的精神享受;是普通工匠的手艺,更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更是时尚的消费趋势;是地方性的物产,更是世界性的产业。

猜你喜欢

智性普洱茶普洱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做解放儿童的智性教师
普洱茶怎么泡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