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安助理为何辞职
2017-05-22刘振修
刘振修
1980年年底,日本(《主妇之友》杂志的记者上板冬子去拜访挚友时,发现挚友家里挂着里根夫妇和挚友一家人合影的照片。原来,上板冬子挚友的丈夫与后来的里根政府的首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艾伦是老朋友。这张照片是1979年里根夫妇访问日本时,经艾伦介绍拍摄的,其目的是为里根竞选总统做宣传。
《主妇之友》杂志社的负责人听说这件事后决定由上板前去采访美国未来的第一夫人。上板受命后立即通过艾伦提出采访里根的夫人的要求,艾伦满口答应,马上转告给里根夫妇,并得到许可。
但由于当时里根竞选总统之事进入关键时刻,艾伦也鞍前马后为里根忙得不可开交,采访一事根本无暇顾及,最后竟拖到里根就任总统的第二天才实现,原要采访的未来第一夫人已经变成了正式的第一夫人了。
采访结束,《主妇之友》杂志社副主编将装有10张100美元的信封交给当时在场的艾伦,并请求开一张收据。但是艾伦说,在白宫采访第一夫人,政府规定是不能接受酬金的,即使接受也要把钱捐赠给慈善机构,收据需迟些时候再开。
艾伦虽觉得不该接受酬金,但又怕执意退回会得罪对方,而上交总统则更为不妥,因此决定暂时把它存放到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以后捐给慈善机构了事。没想到,几个月后有人意外地发现了这些钱,使艾伦背上了涉嫌受贿的黑锅,更使对他怀恨在心的记者们找到了报复的好机会。日本《每日新闻》详细报道了艾伦接受日本《主妇之友》贿款一事。
艾伦得知日本报纸的消息后,若无其事地于当天发表声明,承认他是收下了这笔钱,另外还有两块石英电子手表,但他否认这是受贿。总统顾问也发表声明,证实联邦调查局对这件事进行过调查,结果没有发现艾伦有任何越轨行为。
但是,事情并没有了结,美国司法部门发表声明说,调查仍在进行中,在真相未明之前,尚不能做出结论。新闻界的“狮子们”也紧紧咬住艾伦不放,认为联邦调查局是在掩人耳目,混淆视听。
白宫本想帮助艾伦摆平这件事,总统里根也出面为艾伦开脱,然而,事情非但没有平息,还引出其他问题来。美国媒体也穷追猛打,大量报道艾伦“受贿”事件,甚至把艾伦出卖原有的波托马克国际公司等有关问题也抖搂出来。日本共同社更是火上浇油,暗示艾伦和日本几家大公司的关系,说他作为日本几家大公司的顾问,那些公司与其“个人利益关系是很密切的”。此后,记者们每天一大早便到艾伦家门口“蹲点”,只要他一露面,就不停地拍摄和提问,揪住那1000美元的事问个不停。这种从早到晚的“骚扰式报道”让艾伦苦不堪言,最后只好辞职走人。
艾伦在官场并非新手,他的辞职是有深层原因的。
1968年,艾伦担任尼克松竞选班子的外交政策顾问,时年32岁,年富力强,为尼克松竞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尼克松登上总统宝座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却给了基辛格,而让艾伦做基辛格的副手。艾伦在白宫待了八个月就拂袖而去。
1970年,艾伦再次进入白宫,充当尼克松的国际贸易和经济政策助理,但两年之后又弃官而去,在华盛顿开设了一家商业咨询机构,自任总经理,等待时机,以便东山再起。
1980年的美国大选中,艾伦为里根谋划外交政策纲领立下大功,被里根政府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但在权力制约与钩心斗角的美国政坛,国安助理和国务卿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他们不可能和衷共济。因美国国务院组织机构庞大而且重叠,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所以总统每遇到重大外交事件,常常不是去找国务卿商量对策,而是转向白宫内设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寻求集体决策。其结果是国安助理凭借其丰富的国际政治知识和与总统的个人关系而将国务卿晾在一边。
自国安助理这个职位创设以来,绝大多数国安助理都与国务卿关系紧张。尼克松与卡特时代,国安助理与国务卿之间轻则口角不断,重则激烈冲突,甚至导致严重的外交危机和政治丑闻,大大损害了总统威望和政府形象。
艾伦进入白宫后,便与国务卿、国防部长等人争夺外交政策的决策权,其中与国务卿的矛盾尤为突出。艾伦擅自在外交问题上发表和国务院不一致的见解,引起了国务卿的极大不满。里根吸取其前任总统国安助理的权力超越国务卿的教训,有意降低其权力的作用。可是艾伦权欲膨胀,不甘心屈居一人之下,时常与他们发生摩擦,结果四面树敌。艾伦与国务卿的唇枪舌剑使得里根不得不召见他俩,亲自出面进行调解。但调解毫无效果,这令里根大伤脑筋。所以艾伦接受“酬金”一事被披露后,司法部一再表示要追究其违法行为时里根只好丢车保帅,不再保他的“驾”。此情此景之下,艾伦也只好向里根总统“告假”而退了。
艾倫递交请假离职的请求书时解释,他是为了不让里根总统难堪,以便让他可以接受日本《主妇之友》杂志社的1000美元和两块石英电子表的争论“大胆讲话”。同时,艾伦认为自己没有错,“一旦案情清楚,还是要回白宫的”。但是,虽然美国司法部调查出艾伦并未贪污受贿,白宫仍然没有把他召回去,而是把他的复职一事悬了起来。
通过“艾伦事件”,抛开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不谈,我们看到美国政治制度中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严格而有效,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把潜在的腐败消灭在萌芽之中,把潜在的腐败分子惩治于未成气候之时,其反腐功能和震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