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2017-05-22龙晓彤金亚波李栋梁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值密度产量

龙晓彤+金亚波+李栋梁

摘 要:为了探索奉节太和烟区的最佳种植密度,2015年设置了不同植烟密度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与烟株农艺性状、病害发生、产量和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密度处理(1.50万~1.65万株·hm-2)具有促进烟株茎围变粗、增加烟株叶片数、增加烟叶面积的作用,尤其是打顶期较为明显;在病害发生上,低密度处理对烟草野火病、赤星病、炭疽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情指数普遍小于高密度处理;低密度处理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气候斑点病抑制作用不明显。在烟叶产值、产量上,低密度处理产值产量较适合。

关键词:密度;产量;叶部病害;质量;产值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4.023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LONG Xiaotong1, JIN Yabo1, LI Dongliang2

(1.China Tobacco Guangxi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Fengjie County Tobacco Company, Fengjie, Chongqing 404600,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of Fengjie-Taihe tobacco growing areas, different tobacco planting density contrast test was setted in 2015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s and tobacco plant agronomic traits, disease incidence, yield and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 density treatment (15 000~16 500 plants·hm-2) could promote tobacco stem thicker,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obacco plant leaves, increased leaf area, especially the topping period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low density treatment had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tobacco wildfire disease, alternaria alternata, anthracnose, disease index was generally less than that of high density, low density treatment was no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obacco mosaic virus, weather fleck. In the output of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the output of the low density treatment was more suitable.

Key words: density; yield; leaf diseases; quality; production value

烤煙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和留叶数[1],烤烟生产中,种植密度与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有效叶数、茎围、腰叶长和宽呈递减趋势[3]。烤烟种植密度的大小会影响到个体的发育情况、有效叶片的多少、叶片的油分含量、叶片的薄厚以及品质的优差[4-13],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烟草的产量和质量。计玉等[14-17]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能获得最大的产量和质量,且长势、上等烟比例和内在化学成分均较好。但种植密度与烟草病害的关系鲜见报道。

奉节太和烟区叶部病害发生较重,为了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同时提高烟叶产质量,本研究通过设置烤烟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化学成分协调性、产质量的影响,旨在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重庆市奉节县太和基地单元金子点科技示范园。该地海拔1 290 m,北纬30°41′40.2″,东经109°17′19.0″,地块比较平整,肥力中等、均匀,土壤黏性、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含量中等,该地块有多年的种烟历史。2015年5月7日移栽,6月中旬进入团棵期,7月上旬进入打顶期。

1.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云烟97。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置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1.50万株·hm-2(行距110 cm,株距60 cm);处理2, 1.65万株·hm-2(行距110 cm,株距55 cm);处理3,1.8万株·hm-2(行距110 cm,株距50.5 cm);处理4,1.95万株·hm-2(行距110 cm,株距46.6 cm)。不同处理的肥料施用量以及农事操作与管理均同当地常规。

1.2.2 农艺性状调查 按照YC/T 142—1998《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标准,在烟株团棵期和打顶后7 d,分别调查各处理的株高、有效叶片数、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每个小区取5点,每点调查10株。

1.2.3 病情调查 在烟草生长过程中按照GB/T 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标准对烟草病毒病、气候斑、赤星病、野火病(根据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等主要的几种病害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密度对烟株综合抗病能力的影响。

病情指数=

■×100%(1)

1.2.4 产质量测定 各处理的烟叶采收烘烤分开单独进行。按照闫克玉等[18]的方法统计各处理的上等烟及上中等烟比例、产量、均价、产值等指标。

1.2.5 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参照王瑞新等[19]的方法进行,参照《中国烟草种植区划》[20]项目中烤烟化学成分指标赋值方法,计算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总分,对烟叶中的烟碱、总氮、还原糖、钾、糖碱比值、氮碱比值、钾氯比值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SPSS 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1在6月27日(团棵后期)株高最高,达54.30 cm;处理2株高最低,只有44.90 cm;处理3和处理4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7月9日(打顶期)处理4株高略高于处理1,处理3株高最低。在6月27日(团棵后期)处理1的茎围最大,其次是处理2,茎围最小的是处理3;在7月9日(打顶期)处理2的茎围最大,其次是处理1,处理4茎围最小。在6月27日(团棵后期)各处理有效叶片数多少区别不明显,但在7月9日(打顶期)处理2有效叶片数最多,其次是处理1,处理4有效叶片数最少。在6月27日(团棵后期)和7月9日(打顶期)叶面积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越来越小,处理4比处理1分别小217.7,239.5 cm2。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草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由图1可知,各处理野火病病情指数随着生育期的延伸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6月2日(伸根期),处理3野火病的病情指数最高,与处理1,2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4的最低,但在7月10日(打顶期)及7月20日(采收初期)处理4的病情指数最高,与处理1,2,3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7月20日)的病情指数最低;在生育后期,高密度区的野火病病情指数高于低密度区的野火病病情指数。

由图2可知,生育后期,处理1,2花叶病发生严重,处理3,4较轻,且在试验范围内,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花叶病总体呈现降低趋势。

由图3可知,除处理3外,各处理气候斑点病病情指数随着生育期的延伸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种植密度大小对气候斑点病基本无影响。

由图4可知,从7月10日(打顶期)到8月20日(采收后期)赤星病均急剧增加,但处理1,2的病情指数均一直最低;7月20日(采收初期)处理1,2,3之间差异不明显,处理4与处理1,2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图5可知,处理1,2,3的炭疽病病情指数从打顶期到采收初期均呈现减少趋势,在各生育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病情指数也越来越大。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3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均优于处理1,2,4,且处理3产值比处理1高5 123.1元·hm-2,比处理2高2 882.1元·hm-2,比处理4高6 573.6元·hm-2;处理3产量比处理1高217.8 kg·hm-2,比处理2高177.3 kg·hm-2,比处理4高177.9 kg·hm-2。分析可知,烟株在较低密度下,随着烟株密度的增加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均会相应增加,但当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烟株过密,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通风不良、内部小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导致叶片薄、体分差、下等烟比例高,其产量、产值均会出现下降现象。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草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的影响

由表3可知,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烟叶化学成分测定,处理1,2,3,4的烟碱含量分别为1.46%,1.55%,1.66%,2.51%,处理4的赋值为100分,处理3赋值60分以上,处理1、处理2赋值均在60分以下;处理1,2,3,4的总氮含量分别为1.95 %,1.87%,1.87%,2.55%,处理4赋值100分,处理1赋值90分以上,处理2,3赋值80分以上;处理1,2,3,4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1.12%,19.41%,24.01%,20.20%,处理1,2,4赋值均为100分,处理3赋值为90分以上;处理1,2,3,4的钾含量分别为3.13%,2.74%,2.19%,2.21%,处理1,2赋值均为100分,处理3,4赋值为90分以上;处理1,2,3,4的淀粉含量分别为2.62%,4.80%,5.19%,3.72%,处理1 赋值为100分,处理4赋值为90分以上,处理2赋值80分以上,处理3赋值70分以上;处理1,2,3,4糖碱比值分别为14.49,12.53,14.46,8.06,处理4赋值90分以上,处理2赋值80分以上,处理1,3赋值60分以上;处理1,2,3,4氮碱比值分别为1.34,1.21,1.13,1.02,处理4赋值100分,处理3赋值90分以上,处理2赋值80分以上、处理1赋值70分以上;处理1,2,3,4鉀氯比值分别为13.73,14.03,13.66,11.98,4个处理钾氯比赋值均为100分。从指数和法确定化学成分协调性状况,综合烟碱含量、总氮含量、还原糖含量、钾含量、淀粉含量、糖碱比值、氮碱比值、钾氯比值分析,赋值最高的是处理4,处理3,2次之。

3 结论与讨论

烤烟是以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不仅要求高产,更要求高质[3],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烤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卷烟工业上对叶片相对较小、焦油量适中的烟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烟草生产中,许多烟农根据种植习惯确定种植密度,基本上每年都是不变的,但其是否合理,缺乏探究,不同地区、不同肥力、不同气候等条件均会有不同的最适种植密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团棵后期1.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株高最大,但是当密度在1.8万,1.9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情况下,其株高明显高于当地常规栽培密度下的株高;打顶期1.8万,1.9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其茎围均低于1.5万,1.65万株·hm-2,原因可能是由于当密度高时植株间对光照、空间竞争作用大,出现植株高、茎围细,所以当密度高时易出现弱苗、倒伏等现象。在打顶期1.5万株·hm-2的有效叶片数最多,可以得出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使生育期推后。在团棵后期、打顶期1.5万株·hm-2的烟株最大叶叶面积最高,1.65万,1.8万,1.95万株·hm-2的最大叶叶面积依次减小。随着植烟密度的增加,有效叶数、茎围、腰叶长、腰叶宽、叶面积呈递减趋势,这与杨通隆等[3]的研究结论一致。当种植面密度达到1.95万株·hm-2时,生育前期野火病病情较低,但生育后期野火病病情指数高于其他种植密度。高密度的烟草赤星病、炭疽病发病率较高。

高密度处理生育后期野火病病情指数高于其他密度的病情指数,种植时应做好后期野火病的预防工作;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减少花叶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密度大、烟株间隙小,保温效果稍好,导致花叶病发病率低,但此现象的机制尚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当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时,在打顶期、采收初期赤星病和炭疽病叶率较低,当密度为1.5万株·hm-2时,后期赤星病和炭疽病增加较多,总之,种植密度越高叶部病害呈现出病害较重的现象,可能与通风、透光不畅,叶部湿度较大有关。工业生产上对小叶片的需求程度越来越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大种植密度来调控叶片大小,但一定要做好后期的防病工作。

通过产量测定与产值计算,可知当密度为1.8万株·hm-2时,产量和产值最高,且上等烟比例也最高。通过化学成分协调性比较可知,高种植密度处理赋值最高,中密度次之,其工业应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建议重庆市奉节县太和乡烟区种植密度在1.65万~1.80万株·hm-2为宜,经济价值最高。

参考文献:

[1]李良勇,邹喜明,黄松青,等.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5.

[2]王付锋,赵铭钦,张学杰,等.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3]杨通隆,吴峰,李洪勋.不同植烟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617-14618.

[4]张美莉, 高聚林. 蒙古韭生物学特性及营养价值初探[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 (4): 25-26.

[5]斯琴巴特尔,刘新民.蒙古韭的营养成分与民族植物学[J].中国草地,2002,24(3):52-54.

[6]顾学文,王军,谢玉华,等.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2):258-264.

[7]姜洪甲,马维广,邢世东,等.烤烟不同栽培密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24-128.

[8]王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9]张宗能.烤烟栽培密度与产质量关系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72,175.

[10]马波波,王梦雅,王娟,等.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田间光照强度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31(6): 125-130.

[11]郭涛,李海江,腊贵晓,等.起垄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浓香型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9):41-45.

[12]徐敏,侯冰清,汤朝起,等.烤烟品种豫烟10号种植密度、施氮量和留叶数的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4):54-57.

[13]徐树德,赵忠华,尚志强.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46-47.

[14]计玉,袁有波,涂永高,等.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55-59.

[15]查宏波,石磊,卯志勇,等.株行距、施氮量及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烟草科技, 2012(12):39-43.

[16]杨通隆,吴峰,李洪勛.不同植烟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617-14618.

[17]陈茂建,胡小曼,杨焕文,等.烤烟新品种PVH19的种植密度产质量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261-264.

[18]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3-14.

[19]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50-285.

[20]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6-37.

猜你喜欢

产值密度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