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H股上市内地银行2016年报解析
2017-05-22张畅
张畅
2016年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上市的大年。境内A股和香港H股共新增11家中资银行,其中H股市场补充3家内地银行新鲜血液,邮储银行更创下当年全球IPO记录。目前,规模较大、资质较好的银行均已上市。随着资本补充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将加入到上市银行的队伍中来。H股已经成为A股之外上市银行的另一重要舞台,且因H股时效性较强,有望在今后几年内迎来银行上市热潮。截至2017年3月末,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H股中资银行共2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在“A+H”两地上市,纯H股内地银行则包括邮储银行、浙商银行、8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本文着眼于纯H股上市内地银行的角度,通过审视其2016年主要经营表现,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资产规模持续增加,盈利出现分化
2016年纯H股内地银行资产规模呈持续扩张态势,但增速有所减缓。12家银行总资产规模达15.03万亿元,增速约为18.62%。其中规模最大的邮储银行资产总额为8.27万亿元,超过其他银行总和。各银行2016年平均资产增速约为28.68%,较上年同期下降5.2%。其中,锦州银行和青岛银行以49.05%和48.47%的总资产增速表现最为突出。郑州银行、九台农商行和浙商银行的资产增速也超过3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纯H股银行主要由10家体量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组成,存在较大资产增长空间,与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大中型银行15.55%的平均增速相比,发展速度更快(图1)。
纯H股银行2016年整体净利润增长势头尚猛,营业收入增速下降,盈利能力出现分化。从净利润来看,2016年12家银行总和为1014.36亿元,增速达18.41%,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2.61%。除天津银行净利润下滑以外,其余银行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不乏锦州银行、九台农商行、浙商银行增速超过40%的银行,规模较大的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14.11%。
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年12家纯H股上市银行的总营业收入为3560.31亿元,较上年增加275.53亿元。邮储银行和天津银行营業收入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0.06%和0.90%,其余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营业收入增速由2015年的17.06%下降至8.39%,平均增速由2015年的30.51%减少至19.54%,缩减明显(图2)。
此外,多达5家H股中资银行2016年净利润增速超过营业收入增速,其余银行净利润增速则与营业收入增速非常接近。这一方面与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有关,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银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良贷款率控制较好、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例如,邮储银行在营业收入较2015年减少1.05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大幅增加49.19亿元,主要得益于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下降87.33亿元。锦州银行和九台农商行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在成本收入比方面,纯H股银行整体呈下降趋势,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日益明显。其中,锦州银行成本收入比最低,仅为14.83%,较2016年初下降3.97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最高的则是邮储银行,较年初大幅上升21.44%至66.44%,远高于H股其他银行同业。此外,天津银行、重庆农商行、盛京银行、浙商银行成本收入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小幅增加(图3)。
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收入结构优化
从资产结构来看,纯H股银行表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一是同业资产整体呈缩减态势。随着MPA考核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畴,以约束银行表外资产的扩张速度,引导银行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银行须对资产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管理,而不能再采用腾挪资产的方法通过各种通道将资产出表。为了调整资产结构以满足广义信贷增速考核要求,银行通常优先管控曾用于记录非标资产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账户,以及拆出资金、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同业资产账户。2016年纯H股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约为7.44%,较上年同期减少4.04%,增速为-23.12%。除九台农商行和青岛银行同业资产比重上升外,其余10家均有所下降。二是贷款平均比重略微下降。12家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均不超过40%,2016年贷款占比均值与2015年相比减少1.16个百分点。近年来,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融资需求多样化、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受竞争加剧的影响逐渐改变依靠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加快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的创新,贷款资产比重持续下降。然而,这一趋势随着MPA考核体系将银行理财和影子银行等表外资产纳入监管范围,在未来有可能发生改变。纯H股内地银行贷款总比重自2015年起持续上升,除邮储银行、重庆银行该项比例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浙商银行、哈尔滨银行也在2015年分别减少5.17%和2.61%后,于2016年底增加0.25%和3.84%。三是投资类资产和其他类资产比重增加。投资类资产涵盖了债券投资以及信托受益权、资管计划等非标资产,成为商业银行扩大规模、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径。纯H股银行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43.62%,已经成为银行业最主要的资产类别。2016年仅有浙商银行、九台农商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该类资产比重下降(表1)。
从纯H股银行负债结构来看,负债来源多样化,吸收存款仍然是最主要的负债来源,但银行之间的分化较为明显。与2015年相比,部分银行吸收存款比例有所回升,部分银行主动负债的比例则持续增加。2015年仅有2家银行存款占比出现上升,2016年则增加到4家,总存款增速也从13.64%上升到17.61%。然而,12家银行存款占总负债比重整体仍然呈下降趋势。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融资渠道多元化、金融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兴起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增加。纯H股内地银行2016年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15年的78.32%下降至77.87%,与2014年相比减少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存款比重平均为61.88%,低于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的大中型银行69.67%的平均水平。同业往来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则由2015年的上升1.89%转为下降1.33%。其中,锦州银行、浙商银行、九台农商行等7家银行该项比例下降,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等6家上升。近两年同业负债增速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包括理财在内的同业负债比存款更为灵活,有利于中小银行降低获取长期资金的成本,在2015年的利率下行期被广泛采用以扩张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同业负债与其他负债相比更为不稳定,对市场走势更加敏感。在金融去杠杆的大形势下,伴随着2016年下半年资金利率、同业存单收益率上行,不少银行在主动负债管理上选择减少同业存单的发行(表2)。
从收入结构来看,各家银行转型发展获得一定成效,中间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非利息收入延续了增长态势,2016年同比增速高达54.92%,代理业务、托管业务、结算业务、各类理财业务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纯H股银行中,仅青岛银行和哈尔滨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下降1.35%和0.48%,其余银行均呈上升趋势。浙商银行、九台农商行、郑州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超过60%,浙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25%,为纯H股银行中最高(表3)。
资产质量驱稳,资本压力升高
2016年纯H股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风险进一步暴露。12家银行不良率平均为1.26%,较上年同期增加0.19%,但九台农商行、重庆银行和重庆农商行3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后两者的不良率则持续低于1%。值得指出的是,除上述3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以外,邮储银行、锦州银行、徽商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下降,重庆银行则是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比例双降,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显现一定的企稳迹象(图4)。
从资本水平来看,尽管商业银行通过留存收益、发行优先股、可转券等多种方式充实资本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仍然呈持续下降态势(图5)。2016年,仅锦州银行和新上市的天津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其余银行,包括同为2016年上市的浙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資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邮储银行、郑州银行和徽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以下,邮储银行、郑州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已接近8.5%的监管红线。随着MPA广义信贷增速考核对资本充足率约束增大,H股上市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2016年登陆H股的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已经计划通过在境外发行优先股继续补充资本。多数纯H股银行也表达了回归A股上市的意愿,希望通过境内外双平台的融资渠道,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
整体来看,纯H股内地银行2016年经营效果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资产规模仍是驱动净利润的最重要因素,对净利润的贡献高于非息收入、成本控制与税收。二是资产结构中投资类资产配置带来的利润远高于贷款业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导致净息差普遍缩窄,H股银行中盈利能力较强的锦州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均通过大力发展投资类和交易类资产增加收益。三是非利息收入占比仍然较低,轻型化转型有待深化。未来几年是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期,纯H股上市银行以小型银行为主,与大中型银行相比面临着更迫切的加快业务结构转型、推动盈利结构综合化任务,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解决负债成本上升仍是中小银行的一大课题。通过增加主动负债提升资产负债规模、增加收入的方式仍属于负债驱动资产的旧模式,中小银行应探索从负债为核心的战略逐步转变到以资产端为核心、资产拉动负债的新模式,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新环境。
(作者单位:江西银行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