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离“人造生命”还有多远?

2017-05-22本刊综合报道

创新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学界特尔生物体

本刊综合报道

美国科学家克莱格·文特尔于2010年5月20日宣布成功制造出人造细胞“辛西娅”,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这个由美国生物学家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团队,重塑“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这种微生物的DNA,并将新DNA片段“黏”在一起,植入另一种山羊支原体中。新生命1个月前诞生,昵称“Synthia”(合成体),这种微生物由蓝色细胞组成,能够生长、繁殖,细胞分裂了逾10亿次,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DNA图谱上共有约2万个基因。

研究员构建的染色体中的基因,由108万对“字母”组成,研究员在合成基因上留下“水印”,包括46名科学家和研究员的名字、研究所的网址,以及爱尔兰作家James Joyce的名句“生存、犯错、倒下、战胜,用生命创造生命”。这一“人造生命”自诞生以来,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震惊、质疑、兴奋和焦虑。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对人类现有观念的巨大挑战,也是一次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跨越。

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一全新的事物?

看点一:是否属于“人造生命”

“人造生命”诞生后,在医学网络上,就其是否属于真正的“人造”,科研人员持不同的意见。

一位网友在某著名生命科学论坛上指出,如果只有基因组是人工合成的,其他部分是从自然界借来的,不能称为人造生命。如果完全由无机物质(原子)开始建构,最后成为有生命的生物体,才能真正称为人造生命。

支持这位网友观点的学者指出,在人造生命中,各种细胞器(例如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膜(如核膜)等,以及细胞整个复杂的膜―质―核系统,是否都能人造出来?即使造出了上述各种细胞器、细胞膜与膜―质―核系统,还有复杂的整个细胞系统组装工程问题,而文特尔只解决了细胞核内“建构染色体的基因”的一部分问题,有点像借了别人的房子重新装修,但要说“整个房子都是新建的”就有点勉强。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黄绍良教授曾于2002年成功建立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造生命技术与克隆技术有着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前者把遗传物质转入另一个剔除遗传物质的“载体”中,但是人造生命的这个遗传物质是人工合成的,载体是细菌。从这点来看,质疑“人造”可以理解。但文特尔的研究重塑了丝状支原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从构成生命最核心的DNA来说,可以在这种新的单细胞细菌体内进行自我复制,可以将遗传信息传递下去。所以,说这个生物体是人造生命并不为过。

对于这样的质疑,文特尔回应说,将它界定为“人工合成生命”,是因为它完全被人工合成染色体控制。这是第一次有人造出了完整的108万对碱基染色体,将这一染色体移植到受体细胞并控制受体细胞,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另一个新的物种,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

看点二:打破了“修补”基因的旧框架

“人造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指出,人造生命不仅要看作是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要看作是科学理念的进步。

韩忠朝说,现在科学界做的都是“改造”和“修补”基因工作,而不是“取代”基因。无论是基因组工程、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都是在这个概念里打转转。而文特尔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重起炉灶”新建了一个人工基因组,打破了以前的概念。虽然合成DNA从技术上来看并不是很难,但是没有人想过将DNA扩大到基因组水平。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胡松年参与过“人类基因组1%计划”。他指出,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各项技术的发展,一些技术瓶颈已被科学界突破。文特尔坚持自己的理念,用十多年时间完成一个设想,这一研究挑战了大家固有的理念,所以对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韩忠朝指出,文特尔的研究提醒我们,美国在涉及生命科学等重大战略领域研究上,再次走在国际的前沿,这点值得我们关注,而研究中的创新性思维更值得科学界关注。

看点三:人造复杂生命还有多远

人造生命诞生后,引发不少公众担心:会不会有一天从实验室里跑出来一个具有高等智慧的“怪物”?人造生命是不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对此,韩忠朝说,单细胞生物体到高等生物之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到智慧生命就更远了,公众的恐慌还没有必要。但是,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必须严格监督。

胡松年说,文特尔所使用的DNA片段,仅仅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自身已发现数万个基因,约有30亿个碱基。相比之下,新的生命体结构还非常简短。

韩忠朝说,DNA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这次创造出的单细胞生物体,是构成生命最小的单位,可以看作所有生命的起源。更重要的是,细胞具有独立的功能。

黄绍良说,实验室制造的生命,有点像温室里的花朵,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经过自然界“物竞天择”的过程,有可能非常脆弱,是否像克隆羊多利一样“弱不禁风”,还有待观察。

看点四:是否挑战伦理的底线

人造生命是天使还是魔鬼?支持者和反对者泾渭分明。反对者认为人类不能挑战自然规则,更不能随意改变自然规则;而支持者则将其看作人类战胜自然规则的巨大科学进步。

对此,胡松年说,人类每一次的科学进步都会引发争议,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人造生命是真正的生物体,任意改变一个基因组,从伦理学上需要谨慎评估。因为理论上,人类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可以制造出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病原体。因此,对这类技术应该有严格的伦理评估,并加以严格监管。

对此,文特尔指出,研究人员已主动提出新的约束规定,作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希望能够阻止对这项技术的滥用。

(本文综合科普中国、新浪科技、环球网、健康网等媒体报道)

猜你喜欢

科学界特尔生物体
名人名言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充满活力的视觉诗一一艾特尔·阿德南作品欣赏
生物体的氧感受与适应
院士冯端:科学界的 莎士比亚 让我们相信爱情了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白癜风女孩尚特尔:用“缺陷”征服美国时尚界
爱因斯坦是对的
长链非编码RNA在生物体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