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不会忘记

2017-05-22李鹰翔

军工文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两弹兵工贡献

李鹰翔

在核工业系统,把如此众多为“两弹一艇”作过贡献的人们的那段历史汇编成书,还是第一次。

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简称“两弹一艇”)研制成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从积弱积贫的“东亚病夫”跃升为世界核大国,百年受列强欺负的中华民族昂然崛起,迈向伟大复兴的輝煌成就,世界为之震惊,从而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尊重中国。

“两弹一艇”事业是千百万人参与的伟大事业。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工程专家和广大中青年科技人员,以及组织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以满腔爱国热情,长期隐姓埋名,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不顾己,全身心投入这项严格保密的事业中,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一些成绩突出、贡献巨大的科技专家,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陆续进行宣传报道,逐渐为社会公众所了解,使大众受到很大鼓舞和教育。然而,还有更多为“两弹一艇”事业作过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组织领导和管理者,以及广大一线工人,至今仍很少提及。

有鉴于此,长期从事人事、党务、工会工作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机关党委副书记贾基业同志,受到《永远的丰碑》大型宣传活动的启发和二机部老部长刘杰的嘱托,下定决心要编一本核工业的《永远的丰碑》。从那时起之后的十年间,他广泛搜集和阅读人物资料,访问知情人士,查询史实,把著名和不著名却对“两弹一艇”事业也有贡献的人汇编成书,取名《“两弹一艇”人物谱》,在中核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和老干部局的支持下,由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

《“两弹一艇”人物谱》共编入800多人,其中不限于原二机部系统的核科学研究、铀矿地质矿山、核燃料循环、核武器研制、专用设备仪器制造、核工程设计建筑与安装人员,还包括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解放军部队,所有为“两弹一艇”大力协同作过贡献的人们,都在遴选之列。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科学与技术专家”;第二编,“一线主要组织领导干部”;第三编,“组织领导机构及主要组成人员”;第四编,追寻在功勋者背后同样有贡献的那些人。入编的人物,虽然工作岗位不同、级别层次不同、贡献大小不同、专业作用不同,但都共同战斗在“两弹一艇”这个关系国家命运的事业上,接受党和国家的信任和重用。我想,每个看到自己在书上有名的人及其家属,都会因此感到欣慰,感到骄傲和自豪。

编者贾基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在核工业系统,把如此众多为“两弹一艇”作过贡献的人们的那段历史汇编成书,还是第一次。它不仅说明,历史不会忘记所有为“两弹一艇”作过贡献的人们,同时也表明,在党和国家的组织领导下,在“两弹一艇”事业上,聚集了这么多德艺双馨、成就卓著、蜚声国内外的老科学家、老专家和学术有成、年富力强、聪明能干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聚集了一批经过革命战争锻炼、有党政工作经验的领导管理人员,聚集了一支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技师和工人队伍。当时,虽然我国经济技术基础还十分薄弱,但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仍然成功地攀登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造就了震撼世界的伟业。

《“两弹一艇”人物谱》可以说是一本资料性的工具书,你要了解哪些人参与了这项伟大事业,在什么工作岗位,有些什么业绩,得过什么奖项和荣誉等等,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史料及其主要线索。当然,由于编者掌握资料的局限,这本书还不可能尽善尽美,会有人物的遗漏和内容的不足。编者竭诚欢迎读者校正,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史诗般的跨越:航空及其技术发展历程

宋庆国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航空技术作为人类工业技术之冠,从早期的风筝到第1架载人飞机“飞行者”1号,从航空器第1次登上战争舞台到目前种类繁多的现代军机,其应用发展速度之快、成果之丰硕令人瞠目,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代表性标志。本书聚焦航空,回顾全球航空发展历史,以冷战结束作为时间节点分为上、下两册,以标志性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穿插描述代表性的航空技术及其发展。本书从不同角度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航空及其技术发展历程呈现给读者,技术性和趣味性并存。

人民兵工精神

《人民兵工精神》编委会编

兵器工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人民兵工精神是人民兵工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引领人民兵工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推动人民兵工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本书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人民兵工精神”的高度关注,深刻诠释和展现了人民兵工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人民兵工精神,为新时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人民兵工精神给出了全面解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创新者

[瑞士]乔治·豪尔,马克斯·冯·泽德维茨著;许佳译

中信出版社2017年2月版

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创新发展现状,深度剖析中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把脉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挖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根本动因。两位作者在中国执教十余年,对中国创新的发展历程、机遇与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在书中全面剖析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为创新大国的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起的不同作用,为仍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企业指明了发展创新的道路。

火星零距离:好奇号火星探索全记录

[美]马克·考夫曼著;姚若洁等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2月版

从2011年好奇号探测车升空,到首批实地拍摄的火星影像,再到显示火星曾有水体存在的线索,本书通过300多张清晰的图片、全新的地图,以及首次公布的好奇号任务关键科学家访谈,将好奇号的探索成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精彩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关于火星历史的全新观点,告诉我们火星如何演变成今日饱受侵蚀的荒凉景象、未来会如何变化,以及对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

猜你喜欢

两弹兵工贡献
《中国兵工报》的办报琐忆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稼先的故事
捐书之争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
兵工精神兵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