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的气候分析
2017-05-20浦星泉
浦星泉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国土面积的70%为山区,我国是典型的山区大国。我国农业事业需要更合理的分配资源,研究各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产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本文以长江沿岸农业概况为切入点,分析粮油作物种植现状。探讨沿岸农业环境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气候与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气候问题
中图分类号:S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2
现阶段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气候变化会改变粮油作物生长和产出情况,因此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粮油作物的种植比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粮油作物的生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粮油作物的种植比例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文中主要探讨气候影响与粮油作物之间种植比例的关系,希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1 长江沿岸农业概况
1.1 长江沿岸概述
长江经济带范围极广,包括9省2市,总面积约为205km?,人口与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优势显著。而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均衡,仅就农业来说,长江经济带中现有的农业耕地为4267hm?,为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3,生产总值为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总产量也在40%左右,主要作物水稻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70%,棉花占全国总产值1/3强,其他经济作物如芝麻、蚕丝、茶叶等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农业生产核心区。
1.2 粮油作物现状
农业的主要是种植业,是确保国计民生的基础与保障。但受到各类因素影响,长江沿岸的粮油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及玉米以及部分果品,粮油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5%,从这里可以看出粮油作物的重要性。长江沿岸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产地,近些年随着农业技术发展与完善,粮油产量一直稳步增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国家给予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长江沿岸各级政府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级别的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示范基地(县级、地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等),迅速实现农业生产的集聚化与连片化。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式是建设农业项目与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等,这也使得地区垄断性趋势不断增强。长江沿岸正表现出集聚的特点,农业产业布局的区域化特征更加明显,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带与块状生产布局,粮食、蔬菜等产地布局逐渐朝着农区转移。
2 长江沿岸农业现状
近些年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发现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不同的问题,将其归纳总结如下,为后续合理种植比例的气候分析奠定基础。
2.1 耕地资源逐渐减少
长江沿岸粮油作物耕地存在數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耕地被当作建设用地使用,造成耕地资源流失与数量锐减。耕地质量也出现下降的问题,现有耕地中存在情况不一的撂荒问题,原本肥沃的农田被杂草覆盖,部分田地因为建设变成水泥地,有些田地管理不善出现酸化变成贫瘠地等。长江沿岸水资源总体充沛,通常不会出现缺水问题,但随着用水总量的增加,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存在严重污染,使得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不足,直接影响当地粮油作物的生长。再就是农业资源逐渐减少,比如农村劳力、农业生物资源等。
2.2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长江沿岸各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农业生活与环境,直接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水体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水质逐渐恶化、物种受到威胁。长江流域天然自我清洁功能也逐渐降低,污染加剧。
2.3 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长江沿岸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直接影响粮油作物的可持续发展。长江沿岸长期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原因的影响,区域内已经出现生态环境失调与水土流失加剧的情况,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恶化,直接影响粮油作物产业的发展,影响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全国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63.74万km?。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其中流域80%的范围在这1地区,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关注。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削弱农业生产基础,直接制约农民生活改善,危机区域经济发展,陷入到流失-贫困-流失-贫困的怪圈中不可自拔;直接毁坏耕地降低肥力;造成江河湖库淤积,引发洪涝灾害;影响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2.4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长江沿岸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影响农业种植的水污染与土壤污染。长江沿岸存在严重的水污染状况,相关调查发现长江已形成600km的岸边污染带,污染带中含有多达300余种有毒污染物。从2007年开始长江流域中废污水排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其接纳的废水量占全国总废水量的近4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结构性污染;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这里笔者以四川省土壤污染威力简单分析:2014年11月29日《四川日报》公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就是铬,而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土壤环境背景值、工矿业与农业等的人为因素。
3 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的气候分析
上文笔者主要分析长江沿岸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接下来主要阐述如何结合气候特点与长江沿岸农业具体情况,确定粮油作物的合理种植比例,希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3.1 选定研究方案
3.1.1 对象确定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差别极大,种植的粮油作物也存在很大区别,因此笔者无法全面调查全国粮油作物的种植比例,本文主要将目标定位为长江沿岸地区,以长江流域主要生产的粮油作物与气候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后续做好铺垫。
3.1.2 研究方案
本研究中主要以湖北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当地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通过线性回归方法与方差分析周期法对这些气候数据进行分析。
3.2 气温变化对粮油作物影响
近些年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我国中部地区平均温度30a内出现明显增长,两者趋势相同;接着分析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这3个变化值,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一个拟合方程。
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及总结自身经验,发现粮油作物的产量直接受到气温的作用与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明显减轻粮油作物冬季冻害情况,还可以有效缓解夏季低温威胁,总体对粮油作物生长有利,当然这个提高程度不能超过某个基准温度,一旦超过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就拿湖北来说,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基本在基准线以上,这样温度升高的有利性在夏季上难以体现。而且当实地温度高于基准温度并且持续升高,会给粮油作物生长产生胁迫影响,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还会造成生长中断,当温度继续升高,粮油作物将完全停止生长,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
3.3 降水变化对粮油作物影响
现阶段湖北中部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明显偏高,这直接受到当地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该区域的年降水量与过去20a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如果当年秋季降水量与往年平均值相比偏多的话,则冬季降水量会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但当年的总体降水量与往年相比会基本保持一致。
粮油作物的生长情况受到降水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总的来说降水量增加对粮油作物有助长作用,大部分粮油作物表现为产量增加。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玉米的粮油作物其增长情况当受到降水量与温度共同影响时才会出现改变。与气温因素一样,降水量增加也有一个基准范围,如果超过或远低于这个基准范围,则极有可能出现粮油作物产量锐减,引发欠收问题。
3.4 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与气候分析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得知,湖北中部地区水稻夏季产量与夏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部地区夏季温度通常高于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对水稻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与其他时间相比水稻夏季产量出现减少趋势。其他月份这种温度影响并不是很明显,水稻与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每年的10月、3月及4月是小麦的幼苗期,这期间气温与小麦产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偏高或低于小麦生长最低温度都会引发小麦产量下降。但小麦本身表现出需水性与趋低温性,所以实际中可以发现小麦在2月、3月及12月需水但不喜阳光,一旦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小麦产量。
针对中部地区而言,水稻的种植比例选取可以成为其他粮油作物种植比例选取的一个思考方向。具体而言,双季稻会在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一个年代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特征,其产值和产量均会因为环境气候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单季稻则在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一个对气候变化不敏感的特征,在种植中也存在单季稻对气候中、高等级的不同适应情况。因此,根据研究结论,湖北地区应该减少对双季稻的种植比例,提高单季稻的种植比例。
4 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可以发现,现阶段长江流域农业环境持续恶化,直接影响到粮油作物的产量,气候变化也对粮油作物生长与产出有重要影响。因此面对气候变化情况,长江流域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粮油作物对气候的喜惡选择合适的种植比例。就像文中的湖北中部地区,为了减少夏季温度过高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降低的情况,就需要适当调整种植比例,通过混种其他粮油作物的方式实现耕地面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万信,韩永翔,尹东,张景平.甘肃陇南粮油作物合理种植比例的气候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2(1):24.
[2]李建国,靳子斌,陈友乾.安康市粮油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