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獐子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弄潮儿

2017-05-20倪茹寒

中国名牌 2017年7期
关键词:獐子冷链渔业

倪茹寒

2017年4月17日,首届“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作为企业代表围绕“品牌建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建言献策,会后,吴厚刚接受《中国名牌》专访时表示:“品牌的成长和人一样。”

波澜壮阔的大海既带来财富的浪潮,也暗藏诡谲的风波,獐子岛集团是一家以水产增养殖为主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然而獐子岛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装备合资方撤资项目,獐子岛怎样升级设备?海底作业风险重重,水下机器人能否代替人工?企业如何与产品、海洋、市场和谐共生,獐子岛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坚守好生态好产品才有好品牌

在獐子岛的掌舵人吴厚刚看来,做农业品牌必须要对生态和产品负责。在人类和海洋的天人交战中,獐子岛既要应对复杂的海洋环境,也要解决传统经济活动带来的积弊。

獐子岛采取的底播增殖方式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包括底质水深、温度盐度、气候灾害等,例如虾夷扇贝适宜养殖的海底要底质坚硬淤沙少,水深以20至30米为宜,温度在5摄氏度至20摄氏度为佳,监控难度大。

而过去追求产量的模式导致部分海域生态超负荷,过度填海和工业排放给海洋养殖生态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面对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挑战,在獐子岛人看来,“养护住生态”才是破题的关键。

獐子岛在坚守生态平衡的过程中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北纬39度,在渤海、黄海、东海拥有远离大陆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100余万亩。

獐子島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从选择适养海区时就开始体现,在选择养殖海域时,监测污染、现场考察、水质评估等环节缺一不可,獐子岛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且与当地气象局合作,在小耗岛南部设置气象监控浮标。

在食品安全方面,吴厚刚介绍道:“我们一直按照日本、欧盟的标准检验产品,即使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西兰以及香港地区的标准獐子岛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检验。”吴厚刚认为质量和安全应该被区分对待,安全是农产品的底线,质量则是更高一层的追求,“海洋产品水分多少的控制完全是个良心账,这个环节守不住,就会见钱眼开。”

为了使得产品质量优于同类食品,獐子岛采取了“科技导向”的战略,从日本引进新品种虾夷扇贝,建立良种场、保种库,引进四倍体太平洋牡蛎技术,解决了过去直接药物诱导繁殖三倍体牡蛎生存率低和残留毒性的弊端,四倍体技术可以安全稳定地繁殖出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该种牡蛎生长快,产量大,肉质好,实现了优质太平洋牡蛎在中国的规模养殖和市场开发。

除此之外,獐子岛在基础饵料、养殖容量、养殖模式等课题研发上不断突破。吴厚刚希望自己能够用严标准保障食品安全,用高科技提高产品质量。

装备提档升级,发展冷链物流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吴厚刚很清楚仅仅局限在一个岛屿、一片海域、一家企业的模式绝不是獐子岛该走的路,打造一个可持续的产业链,链接全世界的消费者才是獐子岛的愿景。

渔业装备是海洋产业链在生产源头的重要一环,2017年4月13日獐子岛成功收购獐子岛雅马哈(大连)玻璃钢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股权。雅马哈原来持有的49%股权,价值3110万元。

吴厚刚表示:“收购玻璃钢造船厂,主要是因为市场上找不到我们需要的船,都要从国外进口,成本非常高,所以干脆和雅马哈公司合作自己造船。”吴厚刚进一步表示不论是合资还是收购,都是为了升级装备来促进中国渔业的发展。从渔船能否兼顾环保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玻璃钢船优势明显,一方面新型玻璃钢船重量轻,耗油少,速度快,沉船概率低,安全性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传统渔船制造必需的伐木量和碳排放量。

在生产之后的终端运输环节,冷链物流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开发了海洋食品的潜在消费市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家庭。吴厚刚打趣说:“北京的一户人家大年三十在网上订的龙虾,当天就送到了,并且还是活蹦乱跳的,家里的老人很感慨,从来没在年夜饭上吃过活的龙虾。”

獐子岛已经可以很轻松的把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龙虾运到上海,再通过电商卖到千家万户,带着品牌进入终端客户家中。2014至2015年的两个双11,獐子岛的销售业绩均成绩斐然,在积累两年口碑之后,2016年双11当天全渠道总成交额超过800万元,并实现盈利。

现在,獐子岛集团旗下子公司锦达冷链物流公司,业务辐射大连、北京、厦门、香港等60多个城市,可以满足干支线陆路运输至全国各大中城市,保活运输时长达40小时以上,成活率达70%至80%,保活运输甲壳类海产品达50小时以上,均可与美、日等先进冷链物流运输相媲美。

农业供给侧改革促海洋经济走向深蓝

中国渔业已经从追求产量的阶段到了产能过剩阶段,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结构性平衡是改革的主旋律。獐子岛的海洋牧场,是世界海洋委员会认证的中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渔场,海洋牧场背后是獐子岛的“相关多元”模式——海洋牧场、大洋渔业、高原泉水“三大资源”和冷链物流、渔业装备、休闲渔业“三个支撑”。

在渔业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獐子岛也下足功夫。獐子岛海洋牧场成立了虾夷扇贝碳迹实验室,连续6年委托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对活品虾夷扇贝进行碳足迹认证,仅2015年带来的碳汇效果相当于约842万棵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成为中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

2017年4月5日,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獐子岛集团成立的“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

“为了采捕海产品,需要潜水员常年在水下作业,容易得骨坏死等潜水病。产品往上采捕时需要拖网,容易造成生态破坏。而且拖网时,扇贝易破碎呛沙,难以清洗,影响口感。”吴厚刚认为如果由水下机器人完成采捕工作,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2017年的水下机器人创新大赛,将在獐子岛海洋牧场进行。吴厚刚强调这种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也可以应用于生态监控、海底环境调查、海底资源评估等领域。对于海洋产业,也是一次发展“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有益尝试。

品牌的力量在獐子岛“成长”路上不断释放能量,农业供给侧改革则推动獐子岛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到物流业、装备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上,成为中国海洋经济走向深蓝,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后我们可以建一个博物馆,把每一代水下机器人收集起来,再把岛上的休闲渔业的旅游搞起来。”吴厚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獐子冷链渔业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獐子岛“易主”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兴衰獐子岛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