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建设“千园之城”的对策研究

2017-05-20何芳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贵阳

摘要:近年来,贵阳市致力于“千园之城”建设,意以公园城市定位,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本文试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贵阳市“千园之城”的建设进行微分析,通过对问题的突显、三方原因的探析,提出几个方面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千园之城”;生态文明;贵阳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贵州发展的主题和关键词,用“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勾画生态贵州,无疑是当前螺旋式发展的最优路径。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其城市规划和发展思维不仅对贵州的整体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更能对周围县市产生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省份井喷式向前发展。既做“经济文章”,又做“环境文章”。

贵阳市“千园之城”的构建想法始于2014年9月28日全市生态文明大会上,该会议提出“着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2015年12月,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公园城市工程,打造生态贵阳升级版”的决定。具体来说,“千园之城”的含义是:在2014年全市365个公园存量的基础上,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660个,到2018年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新增公园面积1.7万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4年的10.95平方米提升到17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1 现状与问题

以公园环绕城市,以公园包围城市,以公园丰富城市。“公园城市”的构想既整合了贵阳现有的绿色资源,又把握发展主旋律,将城市内涵和外观向深推进一大步。自“千园之城”建设启动以来,各区县自领任务,埋头苦干,花溪区更是按照贵阳市推进“千园之城”建设给各区(市、县)公园建设任务(花溪区2015-2018年需新建89个公园)。结合花溪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增加建设11个公园,落定建设100个公园,意在建成花溪“千园之城·百园之区”。贵阳市已建成的各类公园,对带动周边产业、改善环境、聚集人气、促进创新创业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投入公园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个别瓶颈。

1.1 应急措施不到位

公园扩建的同时,各职能相关部门职责不清晰、工作人员到位不及时,个别公园在环境维护等方面存在较大漏洞。2015年年底,国家小车河湿地公园发生过一次因水管爆裂,导致上游污泥水顺流至下河,引致大段清澈河水被污染的事故。在长达2小时内无人采取相应措施隔离水区,致使污染速度快,污染范围大。可见公园运营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不完善,问题无人管、问题无人领。特别是在水源保护上,一个小时的疏忽导致的是几个月也难治理和补救的环境问题,这与“生态立园”、“生态建市”的理念不合。

1.2 创新科技应用少

“大数据”是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的两大发展战略之一,让“大数据”技术应用落地,是现阶段与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贵阳市建设“千园之城”,应在公园硬件设施、软件维护上投入相关研究并着手实验,探索出一条公园建设+大数据、公园管理+大数据的全国经验先例。然而目前几乎所有在建、在运营的公园管理中,都较少涉及信息化、数据化的处理模式。例如少数市民习惯在管理人员空缺时段捕鱼,特别是小鱼苗,该行为严重影响公园生态。假如能应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测算周围商铺售卖捕鱼杆、电击鱼竿、大量鱼食等辅助捕鱼工具的时段,加强公园管理人员巡视,则可以适当解决类似问题。

1.3 节能环保不普及

以“生态”思路建园,要以环保理念为核心,“绿水青山”不是用金钱堆出来的,更不是用消耗金钱来维护的。长久考量公园之城的维护思路,要从节能环保着手。然而在现有公园的运营中,高昂的费用投入在园艺和绿地的建设和维护上,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及设施的应用远远不够。节能环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采用上,还体现在游客的环保意识普及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高,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乱丢垃圾、攀着花木、用电击等手段偷盗鱼。节能环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采用上,还体现在游客的环保意识普及上。

1.4 宣传引导不广泛

高规格、高投入、高目标启动建设的“千园之城”,却只能在报纸上的少量篇幅上看到,其“大动静”没有引起社会和个人的热议。往往这样的“隐秘工程”在得不到及时的问题反馈下,隐患会随着人们的忽视,逐渐暴露在后期。政府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不够,群众接受信息和发出声响的速度慢,致使政府不能及时根据舆情舆论调整工作方案。同时,宣传引导不广泛也影响公民素质的提升,进而致使公园维护力度大。

2 原因试探

在探求“千园之城”的建设不足问题上,我们要最先看到,贵阳市作为全国中打造“千园之城”的“先行者”,未能预见性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在分析问题产生的背后因素,必须综合政府、社会、个人的相互作用进行考量。具体说来,有“三力”不足:

2.1 政府缺力

贵阳市“千园之城”是一次举全市之力的攻坚之战,项目圆满,则可以为贵阳市的十三五飞跃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项目不完善,则会成为之后贵阳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绊脚石。所以政府应予以极度重视,保证制度的完善,加大人力配备上的支持。然而各区县具体落实“千园之城”的职能部门较单一,有的区县仅仅设立一个“千园之城”办公室,工作动态不公开,导致意见征求渠道不畅通,政府工作成了“独角戏”。

2.2 社会乏力

“千园之城”在贵阳的落成,不仅仅是政府肩上的重任,更是关系到公众工作、生活、娱乐的社会性事务。社会舆论和相关意见应该踊跃助力,为公园城市的建成提供问题反馈和建议。然而关于“千园之城”的进展和报道,政府多半是自己發问、自己解答,社会共治的民主渠道不畅通,没有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关注,不了解民情民意,得不到社会关于问题反馈的回声。这其中体现的是社会对政府事务的不关心、不过问的“乏力”态度。

2.3 个人无力

围绕生态文明内涵打造的贵阳市“千园之城”,唱响的是环境之歌,而要在其中打造市民的素质同步提升,才是更加动听的城市之歌。在媒体上报道的多个公园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正是突显了城市市民素质过软、环保意识低下等问题。“千园之城”建的是城,但住的是人,人的不清醒,导致城市中的公園永远是个消耗品。解决人的素质问题,是“千园之城”的软件工程之一。同时,引进大数据人才投入到公园城市的规划中,也是用“个人”之力补足社会和政府之力的强力。补足城市居民素质与人才短缺之力,是当务之急。

3 对策试探

生态立园、生态建市的理念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贯穿在公园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站高站远来说,就是用“生态发展”理念指导公园城市建设。落小落细来说,就是要在落实领导责任上下功夫、在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在加强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在搞好建言献策上下功夫。

3.1 在落实领导责任上下功夫

公园全面建设是否好,与领导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政策是否贯彻,措施是否有力分不开。发挥党委领头作用,要把公园城市建设的任务,落在每个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头上,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和材料。并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府管理范围,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2 在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园区管理不够规范合理与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应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促进园区管理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建立起“政府、行业、公园、社会团体、公众”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在政策制定、行使行政审批、行业指导、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职能环节协调一致,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3 在加强宣传引导上下功夫

政府工作不仅只是纸上的文章,更体现在社会共治、公众共议上,加强宣传和引导是实现多方力量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宣传和引导还应落在个人的素质提升上,积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创新宣传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在“千园之城”的环境建设外,也同步提升公民的素质水平。

3.4 在搞好建言献策上下功夫

畅通民主渠道,充分运用媒体等平台,设立“公民有话说”等栏目,大力倡导市民为公园城市的全面建设提“金点子”“好妙招”,推动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报送专家评议、指导,使“公众意识”成为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参考,让有作用、有亮点的意见落地见效。

作者简介:何芳(1989.0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党校 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贵阳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丰收愿景——贵阳高坡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