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诅咒的实证研究及破解对策分析

2017-05-20叶天宏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8期
关键词:资源诅咒产业结构

叶天宏

摘 要:依据要素禀赋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基础上构筑本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很多自然资源禀赋丰裕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即经济增长速度反而受到限制。而本文是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破解资源诅咒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资源禀赋;资源诅咒;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93-03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来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从197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改革开放,其根本任务就是追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国际上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第二次热潮恰好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主要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纷纷陷入了增长陷阱。1970—1998年的数据显示,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同期却下降了1.3%。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而一些自然资源稀缺的东亚经济体,如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中国不同的地区,也是如此。中国自然资源丰裕的西部与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东部地区之间,差距日益扩大。以西部的贵州省为例,1985—1997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0.7%,而贵州省GDP平均增长率仅为8%。这些事例和数据纷纷都指向了这样一个命题: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似乎是负相关的。这其实对于人们一直笃信的比较优势论提出了挑战和质疑。

1 资源诅咒论的提出和引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一些经济学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低。1993年,Auty.R.M在研究新进工业化国家时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一种限制而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反而更慢。

随后,一些学者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Isham和Murshed对自然资源禀赋进行细分,区分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国家所遭遇的资源诅咒程度的差异。他们按照自然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集中度划分为两种类型:集中型资源(Point Resource)和扩散性资源(Diffuse Resource)。其中集中型资源国,主要是指矿产资源丰裕的国家所受资源的诅咒程度更高,而分散型资源国(如农业耕地)所受资源诅咒则不明显。

2 资源诅咒在贵州省的实证分析

在资源诅咒论的实证分析中,资源丰裕度的测量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为此,学者们先后引用了一些替代变量,比如:人均耕地面积、能源储量以及初级产品部门的产值等。虽然度量方法存在区别,但最终的研究结果却出奇的一致,也即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负相关。本文也沿用这样的研究思路。

2.1 贵州省自然资源禀赋分析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贵州省特殊的自然资源禀赋。

(1)人均耕地面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耕地质量差。贵州省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其中山地面积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占31.1%,而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贵州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1115公顷,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耕地质量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在耕地上不具比较优势,不属于分散型资源地区。

(2)矿产资源丰富。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其人均与国土单位面积占有矿产资源居全国前列,其潜在经济价值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更远高于邻近省区市的占有水平。贵州省在矿产资源禀赋上具有储量多、分布广、门类全、矿种多的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矿产中,位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41种,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有8种,排名第三的有5种。尤以重晶石、稀土、磷、锰、锑、铝等最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构筑了贵州省以铝、铁合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磷、重晶石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和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工业等,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产值多年占工业总值的30%以上。

(3)煤炭资源分布廣泛又相对集中,益于开采。贵州省素有”西南煤海”之称。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炭资源丰裕,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具有煤种多,煤质优,埋藏浅,开采便捷的特点。全省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占比达到86%,分布甚为广泛。但同时又体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贵州省煤炭储量又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北部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其中六盘水煤田是炼焦用煤的最重要产区,而织纳煤田则是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由此贵州省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奠定了西南煤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中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战略。

2.2 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贵州省是我国的经济贫困省份,经济总量一直以来处于全国下游,虽然近年排名上升至25名。而从贵州省经济增量上来看则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

(1)贵州省GDP增长率的历史分析。以1980—2015年贵州省GDP增长率为分析样本,如图1所示,蓝色曲线为历年贵州省GDP的增长率,而黄色曲线则为全国GDP的增长率,从图中可看出贵州省1980—199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低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而从1998年开始则反超全国年均增长率。并且在2008年后,两条曲线的偏离度开始加大,这说明贵州省的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势头和发展潜力。

结论:贵州省GDP增长率先抑后扬,呈现出较强的后劲。

(2)贵州省产业结构分析。通过对三次产业增长率的历史分析来说明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从中也可看出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如图2所示,在1980—2000年,贵州省GDP主要依靠二次产业,二次产业的贡献率最大,而在2001年之后很明显的呈现出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稳步上升,甚至超过二次产业,而一次产业的增长率在1992年以后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

如表1所示,从2011——2015年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推动力低于第三产业。

结论:在1980—2000年,贵州省二次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5%,高于贵州省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率8%,为主要推动力。在2001年之后开始由二次产业转向三次产业,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这个趋势得以加强。

2.3 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根据贵州省的自然资源禀赋所构成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二次产业,由二次产业来带动贵州经济的增长,此过程主要体现在1980—2000年之间,但此时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2001年之后,二次产业的贡献率下降,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得以加强,此时贵州省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这种趋势在2011年之后还得以加强。那么基本上可得出资源诅咒在贵州省的实际体现,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禀赋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

3 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资源诅咒的形成机制,国际上很多学者和专家在理论上给出的解释是:在市场选择中,如果由于一国或地区某种自然资源丰裕而导致所有的生产要素过度集中于密集使用该丰裕要素的部门,那么对其他部门就形成了生产要素的挤出效应,从而导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Gylfason称之为“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Transmission Mechanisms)。概括起来,这其中的传导机制包括:荷兰病、资源寻租和腐败、忽略人力资本投资、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结合以上的实证分析,对资源诅咒在国内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3.1 容易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或地区应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按此逻辑,那么贵州省的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流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之而萎缩,从而导致该地区形成产业结构单一之特征。事实上也如此,六盘水地区的GDP80%依赖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这就是所谓的“荷兰病”。荷兰病的后遗症就是,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往往是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的工业比重过大,加工链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遇到经济周期中资源性产品过剩价格下降,亦或是资源枯竭,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3.2 资源寻租引起社会腐败

丰裕的自然资源意味着眼前巨大的收益,而我国现行的产权制度不清晰、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混乱,再加上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从而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寻租行为发生,同时造成大量的资源被掠夺性开采。并且这种寻租行为还会直接导致腐败现象频发,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遗毒不可谓不大。例如在反腐行动中引起地震的山西省、云南省以及石油部门,都是典型的自然资源大省和自然资源垄断部门,由此可见资源寻租是形成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后果势必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转。

3.3 忽视人力资本的积累

资源密集型产业因其技术含量低、创新动能缺乏,故而注重物质资本的投入,轻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人们对于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意愿低。例如贵州省六盘水矿业公司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及技术更新上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新增长模型中强调技术尤其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可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下,这种忽视人力资本投入的产业模式显然是缺乏发展的动力。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挤出效应,资源密集型产业特点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

3.4 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发展和环保一直以来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平衡的问题。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势必会引起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脆弱的自然环境显然不仅会阻碍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而且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贵州省万山县,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素有“汞都”之称。在20世纪90年代,汞资源逐渐枯竭,汞矿生产日益萎缩,贵州汞矿最终在2002年5月政策性关闭破产。万山特区就陷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困境,一直到2011年才逐渐完成经济的转型,而环境的治理还在持续中。这其中受到了经济失速,失業剧增,社会不稳定以及环境污染的一系列挑战,万山特区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以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

4 资源诅咒的破解对策分析

如图1所示,贵州省2011年以后经济开始增速,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偏离度不断加大,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年在全国名列前茅,尤其是在近三年,贵州省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前三,分别达到10.8%、10.7%和10.5%,这意味着贵州省在经济战略制定和政策实施上显现其有效性,从中剖析资源诅咒的破解策略。

4.1 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贵州省自2006年以后,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三二一“格局,并且不断地提升,到2015年,贵州省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占比分别是49%、45%和6%,同期全国的比例分别是50%、41%和9%,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贵州省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大地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这与贵州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大力提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战略方针密不可分。有效的改善了三次产业结构,有效的突破了资源诅咒,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后劲。按照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不到5%,第二产业在15—30%之间,第三产业在70%左右。以此作为参考,那么贵州省乃至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定的空间。

4.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根据比较优势构筑支柱产业仅是发展之初的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势必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尤其是针对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一定要注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比如,贵州省磷化工产业从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向集约型以及精细型的产业模式,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磷—煤一体化工业园,兼顾效益和环保的发展模式。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延伸产业链可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兼顾环境保护则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4.3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要素禀赋优势:爽爽的气候、稳定的地质条件以及廉价的电力,在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纲要,大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在贵州省的落地和发展。在2016年5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贵州省正以贵安新区、贵阳市为主要承载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快速化发展。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的加快建设,将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2016年,贵州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高达66.6%,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因此在结合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行优势,占据新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可以给本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无限的空间。

4.4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市场选择是形成资源诅咒的原因之一,所以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引导途径可通过对投资的合理引导,政策的优惠以及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比如在传统过剩产业,煤炭和钢铁产业,政府要有刮骨疗伤的坚定决心,要贯彻实施去产能,要给企业一个合理的退出通道和程序。同时对具有潜力的优势及新兴产业要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快速調整和提升产业结构。2016年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下降0.9%,黑色金属冶炼业比上年仅增长2.0%。

4.5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避免资源寻租,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政府必须致力于制度的建设。避免资源寻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公开的市场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则有赖于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只有在产权人清晰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责权利结合。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才能更好的贯彻责权利的全面体现。

4.6 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在国家层面完成,尤其是环境保护法,这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依据,要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真正地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进行局部范围的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补充和试用,充分发挥特区的改革先锋和排头兵的试点作用,进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总之,资源诅咒的破解并不是一个独立问题,而是应该将之放在宏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棋局中,在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前提下,通过顶层制度的设置,法律制度的建设,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再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充分刺激企业的活力。如此,才能做到真正地、全面地破解资源诅咒,从而获得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诅咒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区域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三江并流 “资源诅咒”与发展路径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