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校校园网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

2017-05-20阿古达木

科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阿古达木

摘要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民族类网站发展现状和民族高校校园网的民族特色,提出了“依托民族高校校园网,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的建设新思路。以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建设为例,提出了该网站资源获取的新途径,即借助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少数民族师生访问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民族类特征抓取、分类、存储。该网站资源具有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师生特色,对民族高校的大学建设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类网站;少数民族文化;民族高校校园网;上网行为管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号召各行各业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互联网+”兴起的格局下,网络和网站已然成为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站总数482万个,中国网页2360亿个。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形式和特色,探索开发切实适合的传播渠道和手段,使少数民族文化和新媒体互相融合迫在眉睫。紧跟中国互联网航母,大力发展民族类网站,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

1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和特点

1.1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

1)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这类自媒体具有普泛化、贫民化、自主化、私人化的特点,多以新闻、历史典故、艺术作品、文化、生活常识转发为主,转发和原创混杂在一起杂乱无序,有时会被热议事件引导。

2)民族类网站。其中民族类新闻版面和论坛是少数民族读者的关注重点和舆论漩涡的中心。

3)民族文化微电影。微电影或短片介于电影和电视剧之间,具“四微”特点,即“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平台微”等,理所当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炙手可热的新宠。

4)App应用。以民族通、内蒙古民族APP为代表的民族APP应用已崭露头角,成为民族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的新阵地。内蒙古民族APP于2016年12月正式上线,APP开发了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图片资讯3个板块,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广大干部群众,权威解读党的民族宗教蒙古语文政策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通过APP及时传递民族宗教、蒙古语文的新动态新成绩。

1.2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特点

1)文化传播视野由乡村传播向国际传播的转变。国际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包括由外向内的传播和由内向外的传播。国际社会的民族重要事件和变化由外向内进入国内,国内少数民族有关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也传播到国际社会。

2)文化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的转变。从广播式单向声音正逐步向互动式双向传播转变,在双向传播中我们要把握传播的有利导向,关心传播者和听众的想法和关注点。

3)文化传播观念由牧场意识向市场意识的转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对象逐渐从本民族转向大众,受市场驱动正把有利于市场和可能产生经济效应的民族文化传递给大众,拓展民族文化衍生品的市场。

4)传播主力由政府转变为政府、商业、教育机构三方融合。

2民族类网站的现状和特点

2.1民族类网站的现状

从第一个少数民族网站一同元藏文网至今民族类网站数量快速增长,根据2009年相关文献资料民族类网站己达600余,网站种类、主题多样化。建成的民族类网站有民族综合性网站、各族别网站、民族地区综合类网站、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网站、民族事务机构网站、民族文化教育类网站、民族学术性网站、民族研究机构网站、民族社会团体网站、民族类上网报刊、民族新闻出版机构网站、民族民间艺术网站、民族经济与企业网站、民族旅游网站、民族类论坛等。

2.2民族類网站特点

网站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宗教、风俗、历史、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民族类网站信息资源和内容也具各民族化。但各类网站内容建设不平衡,网站质量参差不齐,网站生命周期不稳定。网站生命周期尤为明显,一些民族类网站建设快、原创内容少、资源来源不稳定。

3民族高校校园网的民族特色

1)少数民族学生占主导地位。由于招生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生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每年招生约4700人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网络用户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主导,目前在校生覆盖了全国56个民族和绝大部分民族地区。

2)校园网站有双语版或多语言版。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新疆大学为代表的民族综合性大学的门户网站为中英双版,内蒙古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为代表的民族地区大学的门户网站呈现多语言版,增添了本民族语言的独立版面,呈现国际化和本民族化的网站特色。

3)图书馆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馆藏图书和电子资源。

4)用户上网行为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由于用户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上网行为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用户覆盖56个民族,来自全国各地,上网行为中的民族地域、民族语言、民俗等民族特征明显,新闻舆论关注也多涉及民族这一方面。

少数民族媒体要突出民族特色,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及居住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在完成一般媒体作用同时,应起到一些特殊的作用。民族高校校园网在高等教育领地首当其冲,在完成普通高校信息化服务职能同时,肩负着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宣传、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

4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的建设思路

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以下简称民族网)建设思路包含网站定位、网站设计、资源特色和技术实现3个方面。本文暂不详述网站设计部分。

4.1民族网的定位

民族网是面向校内师生的民族类网站,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举措,是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网络阵地,是师生各民族互相增进了解和交流的平台。民族网要有别于校园文化类网站,也要避免同互联网上的民族类网站雷同,既要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展示,又要对现代少数民族人物、人文地理、创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追踪报道,可酌情增加本校或其他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师生的民族文化有关动态报道。

4.2网站资源特色

网站资源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

1)优秀的民族类网站。一是对现有的600多个民族类网站进行分类后,挑选出资源质量较好的网站资源进行链接和资源交换;二是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接口实现定期资源搜索和关键资源内容的爬虫,建立本地民族资源库。

2)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媒体。可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平移,整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购买或租赁非遗等经典提炼的民族文化资源成果。

3)经校园网访问的民族类信息资源的整理。即对本校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校园网访问互联网资源中的民族类信息资源进行过滤、缓存、转存、聚合,资源具有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征。

4.3相关技术方案

主要介绍民族网资源获取的第3个方式,即借助校园网上网行为监控系统过滤用户访问的互联网民族类资源,进行转存、聚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URL过滤、网页自动分类、资源存储。

1)数据采集。大连民族大学校园网出口带宽4.3G,理论上每秒有4Gbit的访问数据。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配备专业的硬件采集卡、高速协议过滤处理模块、高速缓存,存储系统的硬盘要满足高速的存储需求。

2)URL过滤。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是互联网上标准资源的地址,互联网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它包含的信息指出文件的位置以及浏览器应该怎么处理它。通过训练子集建立民族类网站URL库。将用户访问的网页URL同本地URL库进行比对,若是本地URL的子集,存储该URL并对该网页资源完成抓取和分类;若用户访问的网页非本地URL子集,对网页进行民族特征抓取,决定是否丢弃。为实现快速比对,可对URL进行MD5处理,产生URL的唯一标识。

3)网页自动分类。对网页进行向量特征抓取,进行民族类网页特征比对,如满足特征将网页URL添加到本地URL库中,如不满足进行下一轮分析。網页自动分类的重点是网页特征的提取和比对,涉及网页文本分析、文本表示模型、特征提取算法等核心技术。

4)资源存储。对URL库内的网页和满足特征分析的网页进行资源缓存、分类存储,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的资源库。

5结论

本文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和特点分析基础上,结合民族类网站发展现状和民族高校校园网的民族特色,提出了“依托民族高校校园网,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的建设新思路。

在网站资源建设上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借助校园网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实现民族类资源获取的新途径,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通过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了解和掌握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关心的问题,包括重大事件、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学生的在校生活等,对民族高校的大学建设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民族网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访问资源,具备高等教育民族大学生特色,既保障网站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也为全国民族高校建立类似民族网提出了新的借鉴思路。

民族网建设和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民族机构、徐晓有关方面的政策激励,网站要适当迎合民族文化市场的发展导向,但愿能为全国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古旧家谱学术价值简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
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藏羌彝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思路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