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党建工作助推脱贫攻坚问题研究

2017-05-20余光芝符开玉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脱贫攻坚党建工作

余光芝+符开玉

摘要:遵义市播州区泮水镇永定村全面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大决策部署,走出了一条可持续,能带动的脱贫致富好路子。

关键词:党建工作;脱贫攻坚;可持续

1 主要做法和措施

1.1 建强支部,凝聚民心,助推产业

村党总支抓住能人带产业,团结群众聚人心,提升了服务水平,打造了一支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团结合作、富于开拓创新的团队。永定村人唐华锋,返乡创业农民工,成立了遵义奥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本村流转2000亩土地发展有机白茶种植及生加工项目。通过发展,该公司加入了脱贫攻坚的阵营中,精准帮扶贫困群众,与5户贫困户(其中有贫困老党员张国华)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已成功流转并种植了500亩浙江安吉白茶,覆盖农户297户1356人。30岁的唐华锋还于2016年5月向村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1岁的养殖大户李剑方,是村优秀共产党员,带动15户困难群众依靠国家“特惠贷”政策养牛65头。通过支部助推,党员能人带动和贫困户的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有了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脱贫攻坚增强了战斗力,精准脱贫注入了新引擎,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充满信心。

1.2 科学定位,确定目标,拟定计划

经村两委认真研究,确定了该村的发展定位:富裕、文明、绿色的生态村。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容村貌整洁靓丽,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 的典型示范村。实现计划:一是产业发展力求“快”,形成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二是村庄面貌力求“新”,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使村落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三是生活质量力求“优”,妥善安置易地搬迁村民的生产生活。四是村风民俗力求“简”,实现平安祥和社会环境。五是村务管理力求“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提升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

1.3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1.3.1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通过各种措施和办法,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1.3.2 发展生产脱贫。发展白茶产业、生态能繁母猪、种植香椿树、樱花树、杨梅、无公害蔬菜等实施产业扶贫,搞活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

1.3.3 教育扶持和医疗救助。一是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享受教育扶贫资助。二是因病致贫对象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三是组织有劳动力的家庭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和其他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在生产发展、服务技能等方面提高种养殖技术和就业能力脱贫。四是开展好每月一堂的脱贫攻坚道德讲堂和每季度一次的农民夜校活动,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下功夫。

1.3.4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实施串户路整治总长8000米,受益贫困户68户;房屋庭院整治项目受益贫困户95户;道路景观项目受益贫困户375户;全面推进加快全村通组路建设,目前已动工5条通组路。

1.3.5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全景域农旅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用旅游带动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带动一批贫困户致富增收。

1.3.6 金融扶贫特惠贷款项目。目前已发放贷款涉及贫困户32户93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力争通过示范点打造实现贫困户“特惠贷”政策全覆盖。

1.3.7 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党组织功能和作用,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2 主要经验及成效

2.1 以地生财。村支“两委”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主动把村里外出务工农户的土地、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村里无人管理的土地集中流转给承包商,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决土地产出效益低及无人耕种而撂荒的问题。村两委按农户流转土地资金的5%(以200元/亩/年为例,收取10元/亩/年),提留作为村级集体经济。

2.2 以资生财。充分挖掘村内的山、林、水、旅游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它资金参股进行开发,采取集体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通过入股分红或单独承包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3 以企生财。村委创办永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承接公路养护、家政服务、劳务派遣等工作,收取5%的中介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2.4 以策生财。充分用好国家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对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采取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增加农民和村级集体收入。

2.5 产业就业扶持。因地制宜制定了永定村“一带二点三区”产业带详规。“一带”即以新寨组、太坪组地域为重点,打造有机白茶种植加工产业带;“二点”即以永定组、大海组地域为重点,打造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区”即打造一个无公害蔬菜和种畜牧养殖示范区,一个经果林种植区和一个以山塘养殖业为重点的集垂钓、休闲、度假等一体的旅游示范区。

2.6 鼓励创业,争当脱贫先锋。永定村创业贫困户达12户,行业涉及米皮加工、木材加工、美容美发、路政营运、建筑施工、殡葬用品等领域,项目发展稳定,最高收入已到达20000元/月。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难。在依据家庭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刚性标准,农民收入渠道多杂小且难以核算,入户调查仅浮于水面。

3.1.2 “等靠要”等懒汉思想仍然严重。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着送小康”的懒汉心态、“靠人来救济”的依赖观念、“要钱还要物”的功利想法。

3.1.3 扶貧项目和扶贫措施找准难。一是养殖、种植业周期长,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

3.1.4 挂帮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帮扶现象。没有在产业的发展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致使帮扶工作收效甚微。

3.2 对策及建议

3.2.1 精准识别要抓住要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识别工作做深做细做准做实,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

3.2.2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提倡资金跟着贫困人群走,贫困人群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帮扶工作必须通过内生动力的发挥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3.2.3 扶贫项目力求精准。打破部门利益障碍,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打包”下放到村。纪检、审计、项目主管部门搞好监管,项目实施让“村里的项目村里说了算”。

3.2.4 要敢于向形式主义“亮剑”。精准扶贫工作要见实招。

(作者单位: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可持续脱贫攻坚党建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