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开发中环境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17-05-20殷萍
殷萍
摘 要:由于西部大开发正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把水土保持提到重要日程上来,需科学发展观与节约资源相结合。水土流失已变成不可忽略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但是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也会加剧西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重矛盾,不利于解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应环境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经济,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退耕还林,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生态资源
中图分类号:S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002-02
中国大西北的东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面积约有6.64万平方公里,截止目前人口约618万,回族人数较多;财政总收入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较大;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人均亩数较大;宁夏的旅游资源丰富且特别,旅游资源带来一定收益,但宁夏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且恶劣,存在于乌兰布和、腾格里与毛乌素三大沙漠之间,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0%多,就全区土地总面积而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所占比例超过50%以上,成为我国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也超过70%,就水土流失来说,宁夏又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同时,宁夏的水资源一直属于极度缺乏中,其地区缺水表现极为明显。全年干旱少雨,蒸发迅速,地下水资源也供不应求。宁夏地势也决定其生态环境脆弱,其南高北低走势,呈梯行起伏,丘陵连绵不断,沙丘、沙地分散分布。宁夏有六个地貌区分别为贺兰山山地,银川平原、山地与山间平原、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等。近年来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显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环境规划迫在眉睫。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体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国家决定在此实施退耕還林作业。由于该区域人口急速增长,相较之下,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开始不断垦荒,破坏本有的生态建设,使得成果滞后,这样一来,使得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宁南地区的气候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地形土质原因,降雨很不稳定,使得该地方雨水多时,水土流失就会快速加剧。该区沟壑纵横,地形地势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过度开垦、樵采、放牧、工矿道路城市建设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而且恢复很困难。再者宁夏位于半干旱区的宁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甚至多数年份还会达不到这种情况。在干旱的背景下,该地区河流发育差,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多裸露疏松沉积物,一遇暴雨或者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加上人口的过度增长,为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该区的水土流失程度。据考察统计,其水蚀面积大约为18435.8km2,每年流失土壤约1.2亿多t,剥蚀表土厚l~1.5cm,流失的土壤一方面加剧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增加下游地区抗洪防线难度;另一方面,使得该区土地资源破坏,耕地质量下降,成为难利用土地。暴雨形成的水土流失和风力作用下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影响了该地的工农业发展,成为制约该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就变得特别重要。环境与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是脆弱的,由于人类的忽视往往会被自然界惩罚。过去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规律认识水平低,把大自然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只顾及一时的经济效益和局部利益,不惜以环境为代价,使自然生态平衡发生变化。通常的发展观念倾向于只是体现出人们挑战自然,从自然中得到的经济效果,忽略经济效益得到的同时应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是长久的,多数人在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考虑环境因素。应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入其中来看,仅仅单方面经济发展不会是永久的,也可能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会产生环境问题。从而人类应该重新树立新的价值观、发展观,同时调整思维方式,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重要切入点,应转变人们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克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暂时经济增长的思想,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思维。尊重科学,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面积恢复、保护植被,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科学配置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现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扬长避短,方能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宁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水资源短缺、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如矿产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自然景观独特等,在有利区位和不利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决定了宁夏在开发中须大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努力做到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举、控制人口和提高素质并行的方针政策,从而做到真正发展经济。
宁夏地区降水稀少,对其而言,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为水资源。因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就是重中之重。如何开源节流,将考验一代代的宁夏建设者。开源方面,目前可行的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形地势复杂,工程量大,兼且调水量有限,实则杯水车薪,而合理抽取地下水、人工降雨、海水淡化等措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该区应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地减少浪费,有效地治理污染,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宁夏人均水资源量是很少的,其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标准的最低需水线。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其发展。西部生态建设的在西部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作为其首要任务。中国的经济腾飞,民族富强,不仅仅体现在中东部地区GDP的突飞猛进,也需要西部经济的齐头并进。党中央与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地理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薄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是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经过近15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城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力开发的同时,如果规划和控制不得当,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也会加剧西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解决西部地区生态问题。
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常年干旱缺水,土地荒漠化尤为严重。这是事实,也是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制造的苦果。荒漠化的后果是土地难以耕作,沙漠不断扩张,风沙不断侵袭,水土流失越来越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的荒废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同时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明显,削弱河流泄洪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作为西部发展的首要战略,将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城市相结合。在农业方面,改变灌溉的形式,从而大大提高灌溉成效。在灌溉方面,由于人类将水未作净化处理就排入河道,把原本有限的水资源变得更为稀缺。建立节水型经济也变得迫在眉睫。适当改变灌溉方式,有利于提高灌溉效率。需发展节水型农业,农业的发展潜力会不可估量,这样,水资源就能更好地被合理利用。若能变污水为可用的资源,这将对宁夏的水资源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突破。应顾全大局,把污水的治理提上日程,可将后来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城市绿化或灌溉等。宁夏地处干旱区,植树造林很难存活,而且收效甚微。灌木和草丛其需水量较小,成本相对较低,应大力发展。在半荒漠地区,可以修建草方格沙障,截留水分,提高固沙植被存活率;在农田分布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同时进行;在生活区绿化区配置节水灌溉工程,尽可能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应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既可改变原有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能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增长的局面。根据一些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应该从外流域调水。可就现状而言,节约开发使用和合理适度调度开发当地水资源应先放在当下。在抓好节水工作同时,长久来说,要根据调入区的需水情况和外流域资源的可能条件,做好调水水源规划工作。将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制定有目标、有措施、有投入、有管理的节约用水规划。所以要建立节水型经济,让水资源在人与自然相处中合理利用。
就我国宁夏而言,应环境与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经济,适当改变灌溉方式,把污水的治理提上日程,应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退耕还林,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水土资源配置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结构,坚持市场经济为基础,发展符合自身的特色农业。强化资源意识,发展知识技术资源,树立环境意识,健全环境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谢增武,王坤,曹世雄.宁夏发展沙产业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J].草业科学,2013,(03):478-483.
[2]Limou Chen Supervisory Audit Office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Chengdu,China.Study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a[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0)(Volume 2)[C].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0:4.
[3]冯广志.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0,(08):26-32.
[4]李云玲,刘颖秋,徐春晓,郦建强.我国宏观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9,(08):11-13+73.
[5]林文华,李松,王见中.东港市水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配置总体思路[J].农业与技术,2007,(01):94-96.
[6]姜玲.宁夏盐池县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对策[J].宁夏工程技术,2006,(02):206-208+212.
[7]张力.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新疆社科论坛,2005,(01):73-74.
[8]廖昌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搞好我区生态环境建设[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04):48-50.
[9]华讯.应发挥稀土在改造传统产业中的作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01/16.
[10]陈玉娟,管东生.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04):1-4.
[11]焦居仁,刘震,沈雪建.西部大开发与水土保持[J].中国水利,2000,(07):22-24+4.
[12]吳国昌.西部大开发的水利发展建议[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