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

2017-05-20杨文利

新农村 2017年2期
关键词:溃疡病猕猴桃防治措施

杨文利

摘要: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中一种毁灭性病害,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会造成严重威胁。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结合溃疡病形成的实际特征,一致认为园区规划建设不合理、苗木栽植模式有误、肥水管理不科学、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技术标准是全县溃疡病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措施,以促进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苍溪县始终把猕猴桃作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领军产业,累计建成猕猴桃基地乡镇37个,猕猴桃种植专业村445个,建成以猕猴桃为主导的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2个,5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园100个,建设标准化基地17万亩,鲜果年产量达到8万余吨。培育引进鲜销和加工龙头企业7家,建立猕猴桃行业协會1个,培育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23家,发展猕猴桃包装企业1家、肥料生产企业2家。但随着苍溪县猕猴桃产业不断发展,猕猴桃溃疡病成爆发趋势,很多园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已严重威胁到全县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我们及时研究防治措施,控制疾病进一步门蔓延。

1 发病症状

在苍溪县猕猴桃溃疡病一般发生在春季伤流期、开花期和秋季,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杆、主蔓、叶子和花蕾等部位。由于新生嫩叶抗病性能较差,病菌一般从嫩叶侵袭,初期染病的叶子会出现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1-3mm大小不规则褐色病斑,在病斑边缘存在明显的黄色晕圈。新梢染病之后,发黑枯死。花蕾受害之后,不能正常开花。主杆和枝干受害后,外侧皮层组织呈现水渍状,组织变软,稍微隆起。当病斑扩展到1-3cm大小之后,树皮组织开裂,树皮和木质分离,病斑周围变成褐色和黑色。春季伤流期从树皮组织中渗出铁锈色的凝胶,里面包含了大量致病菌,随着液体扩展,蔓延到木质部后全部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枝干枯萎,严重的整株树木死亡。

2 发病规律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腐生性强,耐低温的细菌,主要在树体和树枝上越冬,或者随着病死枝叶落入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早春开始侵染猕猴桃。一般在早春3月中下旬发病,4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发病部位多位于枝干衰弱或者新生树梢和嫩叶上,如果连续遇到阴雨天气会导致该种不断重复侵染,严重危害到猕猴桃正常的生长。低温高湿,多雨大风天气是该种疾病发生主要诱因。气温突然下降导致果树受冻或者前一年超负荷挂果生产,容易导致果树侵染病原。在农业操作和果树修剪过程中,碰伤和修剪不当,伤口组织愈合缓慢都会给疾病侵袭提供条件,会加重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

3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

3.1 科学建园选种

3.1.1 合理建园。加强园区评价,按评价结论选地、选品种,并在园区建设初期规划好防护林。

3.1.2 要转变直接栽植模式为嫁接栽植的模式,进行无病毒苗木的繁育、无毒采穗圃的建设,加强穗条管控,从源头上控制病毒传播,并加强溃疡病的检测机制建设。

3.2 科学施肥

3.2.1 测土配方施肥。猕猴桃采收之后是果树复壮的关键时期,要科学配方施肥,注重有机肥的施用,进行土壤调节和改良,培育树势,合理留果。处于幼龄期的果树施肥应该以有机肥或者生物肥为主,每株施入10公斤有机肥,配合施入缓控释氮肥和磷肥,每株施入0.25-0.5公斤,其目的是改良土壤结构,促进猕猴桃果树根系生长。对于处于盛果期的猕猴桃果树以中氮、高磷、低钾配方肥料为主,每株追施肥料0.5-1公斤,配合追施生物肥每株追施15公斤,目的是促进猕猴桃果树内部养分积累,增强猕猴桃果树冬季抗冻能力,提高果树抵抗力,预防和减轻溃疡病的发生。

3.2.2 严格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猕猴桃果树生长中后期要严格控制好果实氮肥施入量,提高当年新生树梢木质化程度,避免引起新梢徒长,确保新梢能够正常落叶,并顺利进入冬眠期。

3.2.3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对预防猕猴桃果树溃疡病发生也有很大帮助。猕猴桃果树施肥应该距离树冠2/3处,采用放射状施肥方法沟施或者穴施,每株在猕猴桃果树两侧分4~6个点施肥,施肥深度维持在15-20cm之间,促进果树根系生长,提高猕猴桃果树的抗病能力。

3.3 及时清理果园

猕猴桃在落叶后应及时清扫枯枝、落叶,结合冬剪、绑蔓,剪除病枝条,带出田外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基数。采果后、落叶后、修剪后全园喷药预防,对主干、枝条、叶片做到均匀周到,间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并注意做好传病昆虫的防治。冬季做到勤检查,发现已发病的1-2年生枝条一律剪除,主干和大枝发病的,及时刮治,并涂抹药剂保护。通过树干涂白、根茎培土等方式做好果树的防冻保护。

3.4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3.4.1 结合果园冬季修剪,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普遍喷施1-2次。

3.4.2 立春后至萌芽前,可喷施1-2波美度石硫合剂。

3.4.3 萌芽后。可选用1.5%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3-4次。

3.4.4 采果后。9月上中旬猕猴桃采摘后10天内,必须及时用药预防。用46%氢氧化酮水分散粒剂1500倍水分散粒剂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布。连喷2次,每隔15天一次。

参考文献:

[1]胡慧琳,胡显钦,吴毅,叶军,鹿连明. 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概述[J]. 浙江柑橘,2015,(04):36-42.

[2]李黎,钟彩虹,李大卫,张胜菊,黄宏文.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05):124-133.

(作者单位:苍溪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溃疡病猕猴桃防治措施
摘猕猴桃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提取猕猴桃的DNA
摘猕猴桃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养个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