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蒗县新营盘乡玉米种植技术
2017-05-20胡永贵
胡永贵
摘要: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产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玉米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乡的主要农作物,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宁蒗县新营盘乡的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农民群众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十分强烈。但是由于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意识不强,玉米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宁蒗县新营盘乡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宁蒗县新营盘乡;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尽管我乡种植玉米的面积大,但是每年玉米产量一直难以提升,主要原因就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不先进,无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南方山区地区玉米种植一直延续传统的栽培模式,农民群众种植玉米都是靠多年的种植经验,对先进玉米栽培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力不足。宁蒗县新营盘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由于地处二半山区,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玉米确具有“甜、糯、嫩、香的特点。近些年,该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近年来,利用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1 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确保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关键,玉米品种选择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和病虫害发病规律,选择生产潜力大,抗病性能优异,耐寒耐旱的杂交玉米品种。最近几年,在宁蒗县新营盘乡种植比较广泛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京玉、罗单2号、保玉系列,路单8号、10号系列。
2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首先,晒种选种。在播种前2~3天将种植置于阳光下暴晒,杀死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提高种子吸水能力。然后科学选种。将种子中的小粒、秕粒、破粒、坏粒、虫粒、一次性剔除,使种子大小整齐一致,籽粒饱满、健壮。经过挑选的种子播种后表现出苗率高、出苗快、苗匀、苗齐、苗壮。使田间后期群体均匀一致,无断垄和大小苗现象。是保证稳产、高产的基础;其次,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对于为了预防治丝黑穗病和苗期病害,用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以选择使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的0.2%拌种。具体做法100g乳油兑5㎏水均匀喷撒在50㎏种子上,闷2~3小时后摊开阴干后播种,对于有条件的种植户我们推荐使用包衣种子。
3 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省去了中间间苗环节,提高苗的质量,保证每亩有合理的株数,实现全部全苗和壮苗,同时还能够节省一定量的种子用量,采用育苗移栽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配制营养土,适时播种
50公斤细土和50公斤厩肥混合均匀,向其中添加5公斤尿素,5公斤普钙,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的铺在苗床上等待播种。苗床最好选择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壤层深厚,未种植过玉米土地建设苗床。育苗前,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将经过消毒的营养土放在薄膜上。育苗时间要根据进入雨季时间和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综合确定。对于冷凉山区,玉米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中北部地区和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育苗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进行育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育苗。南部大部分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格,可以结合降雨量适时播种。播种时每个育苗钵放入1粒种子,播种后立即灌溉,促进种子萌发早出苗。播种后在苗床上方覆盖一层稻草或者秸秆,密切观察营养土湿度,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田间湿润。
3.2 加强苗床管理
玉米出苗之后,及时揭去上方覆盖物,促进幼苗通风透气,并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之后,应该控制好灌溉量,及时进行蹲苗处理,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移栽前两天停止灌溉,方便搬运。玉米生长到2~3叶之后,喷施一次多效唑进行蹲苗。在4叶期之前进行移栽。
4 覆膜移栽
4.1 做好整地施肥
深耕土地25~30cn,确保地面平衡,土壤细碎,地表不存在大土块,表层存在一层细土,将田间前茬作物全面清理出去,上虚下实。结合整地还要做好施肥工作。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分,复合肥50公斤,将肥料混合均匀后随整地一起施入。种植地一般开厢3尺,每厢种植两行,行距1.5尺,株距1~1.2尺,每亩定植4000~4500株。
4.1 地膜覆盖
选择普通农用薄膜,采用地膜覆盖机械进行地膜覆盖或者采用人工地膜覆盖。覆盖前整地施肥,灌溉后立即覆膜。移栽时用开孔器开孔將幼苗按照规定行距和株距移栽到种植地中,并用土壤将地膜孔封堵住,移栽之后要及时查苗,查看移栽苗的成活情况,并做好补苗工作,确保出全苗。
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及时中耕除草。玉米整个生长期一般需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工作。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进行,中耕深度在10~15cm,浅培土,中耕时避免对地膜造成损害,第二次中耕在玉米拔节期进行,进行浅培土,中耕深度维持在17cm左右,第三次中耕一般在玉米抽雄前进行,中耕深度为10cm,高培土,同时还要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做好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次,做好追肥工作。玉米生长到6~7片叶子之后,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进入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进入孕穗期之后,每亩追施尿素18~20公斤。以后结合田间玉米生长情况,适时追施粒肥,并做好叶面施肥工作。
参考文献:
[1]党红凯 李伟 曹彩云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乳熟后灌溉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运转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5)
[2]符榕.昭通市昭阳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6)
[3]沙吾列·沙比汗,赛里克·都曼,麦利亚·依尔斯别克,祖力甫卡尔·艾木拉,吐逊·衣米尔.密度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4(03)
(作者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乡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