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双膜缓释肥料“三区示范”试验
2017-05-20李坤鹏赵广春
李坤鹏+赵广春
“三区示范”试验是验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实际效果的一种田间试验方法。为验证我市小麦配方肥配方的科学性、稳定性,采用小麦种植区域多点“三区示范”方法,安排了4处“三区示范”试验。为不断优化小麦施肥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年10月10~15日,分别安排在商丘合并区平台办事处唐楼村唐思智、夏邑县曹集乡教门口村陈立华、城关镇许提口村李玉先、商丘市原种场王海科承包的大田内。示范试验地的土类均为潮土,质地类型为两合土或中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前茬作物均为夏玉米,产量基础亩产500~600kg。本次“三区示范”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均为众麦1号,实行统一供种供肥。“双膜缓释配方肥料”由商丘市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表1 小麦“三区示范”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对照区150m2,其它两区面积不低于200m2.
处理1(施用“双膜缓释配方肥料”):亩底施养分含量46%配方肥料(22-16-8)50kg,2015年3月小麦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kg。
处理2(习惯施肥):亩底施养分含量为48%复混肥料(26-16-6)50kg,2015年3月小麦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kg。
处理3(空白区):不施肥料。
在翻地前,按试验方案的要求将供试肥料施入各处理。试验地小麥于2014年10月10~15日播种, 2015年3月10~15日按方案要求追施尿素,6月6~9日收获。收获时各区分别随机单收3个30m2记载产量,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进行施肥外,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小麦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对小麦成产因素的影响
施用“双膜缓释配方肥料”改善了小麦的成产因素。从表1可知:
表2 商丘小麦“三区示范”各点田间调查与考种统计表
处理1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主要成产因素协调合理;穗粒数处理1较处理2、处理3平均分别增加1.6~2.9粒、2.8~3.7粒;千粒重处理1较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2.3~3.2g、2.7~3.9g;理论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
2.2 施用“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施用“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增加了小麦产量。由表3可知:多点试验产量结果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小麦产量顺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各试验点处理1较处理2平均亩产分别增加51.9kg、51.1kg、33.3kg、43.0kg,增产率平均分别为9.3%、8.8%、6.5%、8.7%。对多点试验结果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唐思智点F值19.42**,陈立华点F值19.86**,王海科点F值19.76**,李玉先点F值20.42**)。采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处理1与处理2之间产量差异除王海科点外均达显著水平。
表3 商丘小麦“三区示范”各点小区产量统计表
3 小结
3.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每亩底施46%“双膜缓释配方肥料”(22-16-8)50kg,与群众习惯施肥每亩底施48%复混肥料(26-16-6)50kg相比,改善了小麦成产因素,穗粒数平均增加1.6~2.9粒,千粒重平均提高2.3~3.2g,平均亩产增加33.3~51.9kg,增产率为6.5~9.3%;经统计分析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3.2 本次试验结果仅对由商丘市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红心牌”小麦“双膜缓释配方肥料”在众麦1号小麦上的试验结果负责。
作者简介:李坤鹏,男,1976年6月生,河南省夏邑县城关镇人,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年。
(作者单位:1.夏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商丘市土地肥料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