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党镇优质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5-20李光泽
李光泽
摘要:本文分析了德党镇优质稻生产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關键词:优质稻;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德党镇共有农业人口48823人,劳力28832人,耕地60820亩,其中水田21084亩。德党镇稻田面积广阔,日照、雨量、气温等气候条件都有利于优质稻生产。在国家实施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和水稻杂交化工程以来,德党镇优质稻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18780亩,总产74246吨,平均单产395.31公斤,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3022亩,产量5295吨,平均单产444.71公斤。水稻良种覆盖率达69%,主要种植品种:德优“12”、红优“6”、临优1458、临仙21、内香“8518”等。
1 德党镇发展优质稻的优势
1.1 资源丰富
具备发展优质稻的条件。辖区内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120小时,年降雨量1256毫米、年平均气温17.2℃。广阔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劳力,为德党镇优质稻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1.2 技术先进可行
通过各级农技部门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具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及综合科技措施培训能力。德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职工30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18人、技术员7人、工人1,人技术力量雄厚。为当地发展优质稻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市场潜力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比例的改变,人们对优质粮的需求日益增加。德党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消费人口大,新鲜优质米很受欢迎,发展优质稻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德党镇优质稻生产中的存在问题
2.1 品种单一:品种试验、示范比较少,群众选择余地比较小,不能满足农户的种植需求和市场需求。本地常规良种严重退化、灭绝。
2.2 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灌溉设施不配套,插秧季节用水紧张,许多地方往往只是靠天吃饭,难以保证正常插秧,严重影响优质稻的丰产、稳产。
2.3 生产管理粗放:德党镇少数民族人口多,所占比例大,文化水平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在耕作、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没达到良种良法技术要求。
2.4 种植零星、品种杂乱:德党镇优质稻基本是一家一户生产,优质品种难以成片种植,产品多数是自行加工、上街零售,缺乏规模效应。
3 德党镇优质稻生产的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加强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行品种连片种植、标准化管理,生产订单农业,与永德县供销进行联姻,打破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保证加工企业获得品质较好的稻谷来源,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的竞争力。
3.3 优质稻品种的选择是关键,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茬口布局和生产水平来选择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另外选种应考虑水稻品种对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在引种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当地特色品种搜寻,提纯和选育工作。
3.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3.4.1 地块选择:应选择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生态条件优越,水源无污染的田块种植。
3.4.2 改良土壤①建立排灌渠系:在改善区域水利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排灌渠系,防止水稻的明涝暗渍现象产生,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60cm以下。②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养分、有毒有害物质,根据测定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③增施腐熟有机农家肥。腐熟有机农家肥是一种养分齐全的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长期施用腐熟农家肥能全面供应水稻生长所需养分,促进水稻健壮生长。④种植绿肥。水稻收割后,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光叶紫花苕”,于盛花期翻埋于稻田土壤中。
3.4.3 培育壮秧①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秧田选好后铲除埂边杂草,及时进行翻耕,耙细土块,等泥浆沉淀后,按5尺开墒等待播种。②培育壮秧必须先壮田,即:在做第二次秧田时亩用1000kg农家肥全层施下,作秧田底肥。小秧长至二叶一心时,每亩追施沼液150千克作“断奶肥”,隔15天后每亩再追施沼液200千克。③晒种:播种前晒种1—2天,增强种皮透性,提高发芽率。用1%的石灰水浸种,过滤后,将预浸过的种子放入石灰中加盖浸泡24小时,浸泡时石灰水的液面必须高于种子表面1寸以上。④将浸泡着种子捞出洗净后,放入45℃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种子放入箩筐或麻袋内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早晚各用温水淘洗一次,直至种子出芽为止。播种时每亩秧田播种量不宜超过30kg,种子播种好后再在墒面上盖一层腐熟的细雨畜肥,以种子不外露为限,为防鼠雀为害。⑤播种完毕后,除遇暴雨、冰雹等特殊天气外,二叶一心期前以沟内满水,墒面温润即可,二叶一心期后水可过墒,保持薄水。
3.4.4 施足基肥:提高整田质量:当秧苗接近移栽时,立即犁翻沤田,做到三犁三耙,田平泥化,同时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000kg,整田时全层施下,作基肥。
3.4.5 合理密植:单苗栽插:2011年优质水稻栽培方式宜采用单苗栽插,规格化条栽,高杆品种栽插密度每亩2万丛/亩,栽插{(10+5)÷2}×4平方寸。矮杆品种栽插密度每亩2.5万丛/亩,栽插规格{(8+4)÷2}×4平方寸。
3.4.6 适时追肥:根据优质稻生产的施肥原则,结合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秧苗移栽后7天每亩追施沼液500千克,以后视苗情酌情考虑。
3.4.7 加强水浆管理:大田水浆管理应采用浅水栽秧,寸水返青,露泥分蘖,够苗适度晒田,抽穗扬花勤浅灌,灌浆成熟期保持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出现逼熟。
3.4.8 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在使用农药时应考虑使用植物性杀虫剂,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总结
通过发展优质稻生产能够加快德党镇产业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