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用智慧创造未来
2017-05-20曹书成
名师速写
他是一位行者,一路跋涉在追求技术理想的路上;他是一位网管,举重若轻地管理着虚拟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他是一位维修工,但总是懂得更有效率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是一位设计师,不断尝试运用新技术描绘着智慧教育教学的未来;他是一位智者,不断学习使他站在信息技术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曹书成老师在信息技术世界的多面人生!
他的名字里有个“书”,注定要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是一定要读书成功的那一种。也不知道他究竟读了多少本书,对于新技术他总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常说,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缺少些什么,一个星期不读书就会落后,惟有多读书学习,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他读书学习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总能把书中精髓内化为自己技术实践的智慧,兼有来自书本又超越书本的能力。他每年为校长、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大学研究生等开设各种技术讲座三四十次,他那睿智、独到的见解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专著和主编参编的教材已达20多部。
他是一位创新的实践者,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更关注并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的未来。他曾经利用寒暑假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统计学,写了十多万行的程序代码,开发了考试成绩自动分析系统,几乎所有基于图表的统计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个系统还能做学生学习成长分析和班级成绩推进率分析。不再以一次绝对成绩评价学生,而是发展地去评价学生学习,这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近年来,他更加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关注智慧校园建设。
他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作为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他被聘为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基础教育专家,为长三角地区组织职称评审、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质量评价、学科专题攻关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学科研讨交流、名师课堂等活动出谋划策。
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曹书成老师以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特有的智慧正努力创造教育的未来!
(杨 彬)
作为我国第一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的职业生涯也伴随信息技术课程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这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有失败,也有成功。
第一次理想的放飞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带学生兴趣小组开展航模活动,主要进行航空模型设计、制作、放飞和比赛,有牵引、线操纵、动力遥控等项目。这是既动手又动脑的和许多学科知识相关联的竞技活动。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场地非常简陋,在当时学校的钟楼——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也不知用了多少课外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做飞机模型。首先自行设计图纸,然后用轻木片搭起飞机的骨架,蒙上一层棉纸,再涂上涂布油,吹干定型,那可是比绣花还要精细的活;还有飞机螺旋桨的制作,动力系统发动机的调试等,又要有机械加工和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放飞训练非常消耗时间和体力,我通常都是放弃节假日休息,带学生到郊外进行实地飞行训练,每次骑三轮车驮着模型工具箱带着学生来回30多公里。虽然训练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任何报酬,但每当看到经过千辛万苦打磨出来的飞机模型飞向蓝天,我们的心也仿佛随着这些飞机模型一起在蓝天中翱翔,一切痛苦都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快乐的记忆。
正是那时的刻苦训练,培养了我严谨有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把在大学里学习过的机械制图和空气动力学原理等发挥到了极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痛苦的磨练是通往成功必须经历的过程。那些年,我所带的学生参加江苏省航空模型竞赛,获得过中学生团体第一名,多人多次获得多个项目比赛的第一名。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到学校工作带学生活动得到的第一次成功体验。
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学的是物理专业,教过初中物理课。后来,我也教过高一到高三物理。在我内心深处,和物理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解情结,物理学教会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实践永远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源泉。
但命运似乎让我对计算机有更多的眷顾。记得当时的校长对我说:你动手能力好,学校“带电”的都归你管!有了这份重托,我一管就是20多年,学校计算机、电教、网络管理等,一开始就我一个人,后来慢慢人多了,就有了计算机教研组,我开始担任教研组长、信息中心主任等职务。
20世纪90年代末,可以说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快的年代。对于计算机教学,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简单模仿过程。当我们第一次打出漂亮的汉字,第一次编出精美的小报,都着实让人激动。我还记得第一次带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团队参加南京市比赛、第一次组织并带领南京市代表队参加省比赛,以及学生一次次获得省市信息应用竞赛一等奖的情景……那些年和学生一起奋斗的日子似乎还历历在目。
那段时光,是一个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要阶段。我一边学习,一边把所学知识教给学生,然后再学习再研究。有几个学生一看到我,就会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让我熬一个通宵。这样的教学,知识、技术是鲜活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也是最有效的。记得有个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知识非常着迷,动手进行各种集成电路的实验,并尝试着用单片机控制车床。在当时这方面资料非常少,最终他还是成功了,在学生时代他的成果就在计算机专业报刊上发表。
我觉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很幸运,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可以不断学习,永远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去体验新的技术。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很难说究竟是教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教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创造力的教师永远无法教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作为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参加教研活动。只要非常投入地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就一定会从中汲取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我早期的教学工作还得益于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帮助,我们一起组织并参与市区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活动。那时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教研活动,大家也非常期待和珍惜这段协作交流的时光,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教材、教法,切磋技艺,共同进步。可以说,正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人们相互交流是一种信息交换。有了现代网络技术,这种信息交换来得更加容易。于是,基于网络的教学研修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时空、高效率、低成本的校内和校际间的合作,教師间可以自由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合作课题、开展科研,在资源共享和智慧共建的同时实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网络为教师成长插上了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
学会创造性地工作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要为学校其他部门和年级组做很多的“杂事”。我始终认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技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否则,你将被埋没在具体的事务里,非常辛苦,却一无所获。
成绩统计分析很多教师都做过,信息技术教师当然要比一般教师做得好,会用电子表格把数据变成更为直观漂亮的图表。虽然有许多教师向我请教,但不久我便会发现,我的时间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年级组长会找到我,让我帮忙提高全年级的成绩统计质量水平;教务处也会请我统计分析全校各个年级班级的各学科所有成绩,甚至要短时间内为每位学生做一份成绩分析报表。
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如此机械地完成这些任务,而需要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既然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批改试卷,然后逐一输入学生成绩,那么能否以一种自动化方式来完成这些机械烦琐的工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研,在当时只有少数研究机构有阅卷机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决然地引进光电阅卷机进入学校。这在当时中小学差不多是第一家。我们与东南大学研究生合作开发“考试自动阅卷分析查询系统”。我的思路是,通过阅卷机自动识别答题卡,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判断,再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分析查询输出各种统计报表。
在那段时间里,我利用几个寒暑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统计学,写了十多万行的程序代码,终于开发了考试成绩分析系统。几乎所有基于图表的统计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后来我们又做学生学习成长分析和班级成绩推进率分析,不再以一次绝对成绩评价学生,而是发展地去评价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的特点是,在学校不仅是作为学科教师,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者。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再到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也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把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肩负着远比一个学科教师更大的责任!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的未来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利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学校具体工作是烦琐的,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尤其是这样。因为你有点技术,所以跟技术有关的工作都和你相关。教师们的计算机出了点故障,肯定首先想到你;课件制作中遇到什么难题,肯定也是想到你。计算机网络慢了或不通就更不用说了,这可能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需要热心为学校广大教师服务,但是因为学校人多、设备更多,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概率就大,慢慢地你会感到力不从心、穷于应付,最后身心疲惫。
同样,我也经历过这一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是又一个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经过对工作的反思和梳理后,我发现大部分精力都在处理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技术问题。很多问题一般人也能够解决,甚至像是电脑显示器插头松了,教师们也心急火燎地报修,让别人帮助解决。于是,在当时来说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形成了——我决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多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
我把教师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利用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培训讲解。由于培训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很接地气,深受教师们的欢迎。我们先后组织过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校务系统使用、微视频制作和网络教研等专题培训。我们还把相关培训资料放在校园网上,编成教育技术使用手册,方便教师们随时随地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教师们也感觉到学有所成,对于教育技术有了一份自信,还可以把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自己学科教学之中,于是学校教育信息化也上了一个台阶。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会有所不同,但我认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取得成功的方法是共同的,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者,首先在规划上需要有顶层设计,在实施细节上需要精益求精。从一些教育教学的繁杂事务工作中理出头绪,找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那么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如何更智慧地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实践性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本身既是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的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方法尤其重要。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这考验着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
当前的课堂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是不断重复的,而且效率较低。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一道同样的作业题一个班要改50遍,两个班需要改100遍,教师答疑解惑,同样的问题可能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重复讲很多遍。在其他行业,机械重复性劳动早已被机器所取代。难怪有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有人把2012年称为MOOC元年,MOOC是一种采用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的方式。其实,早在2002年我就开始尝试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考试复习辅导课教师们都上过,需要不断重复回答学生的一个又一个平时已经讲过的所谓问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是省级考试,对于通过率有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高度关注这一信息技术考试。在临近考试的一个多月,学生中往往会有计算机操作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做个别辅导,有时一道操作题需要对不同学生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讲解。每天中午甚至课间都会有学生来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到学生顺利通过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没有办法解决类似这种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的问题呢?
那时,恰好有一个叫“屏幕录像”的新软件出现,正好能够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我講解计算机操作类题目就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呈现给学生的。有了屏幕录像软件,就可以事先录下操作题的操作过程,还可以配上语音和文字提示。于是,我把高中信息技术考试相关操作类型的题进行了分类,找出其中的典型题,将其做成了讲解视频,然后发布到信息技术学习专题网站。
第二年考试复习时,当学生遇到操作类问题时,首先上网利用分类索引快速找到相关视频,一边看一边操作。这样,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均可以通过微视频解决了。这一年学业水平考试依然做到了100%合格。作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为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也不用排队等着问老师问题了。
牛刀初试,上面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曙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在当今信息时代,想要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环境,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还需要做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当然,学校信息化也能够促进学科本身的教学环境改善,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必须依靠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京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曹书成工作室”,为南京教育信息化出谋划策,进行顶层设计。最近,我参与了省、市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在具体方案中特别强调学校教学应用和系统整合,以及区域协作发展。软件建设不同于硬件,教学软件应用的每一步需要都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和学习方式,这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去研究和论证,探索哪些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信息技术造福更多的人,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追求。基于纸笔和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向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转变,网络学习空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名登录的空间,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并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等功能。学校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家校互动等活动。
可以说,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改善了人们的学习体验,同时,它正造就真正智慧教育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