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概论
2017-05-20朱海燕江帆
朱海燕+江帆
摘要:本文对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常用的三个模式,以及典型案例。通过“两减”、“三基本”等方法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正为环境污染、土地贫瘠化等问题所困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还有着相当的紧迫性。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方法
1 生态循环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1.1 生态循环农业的定义
生态农业,就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比如:稻田有蛙,是很正常的事,彼此共生共荣。但近年来,这种稻田的生态平衡确因为利益受到人为的破坏。如果用生态农业的观念来解决问题就能保证稻田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考虑到蛙类是稻田害虫的天敌,可以通过在稻田里养蛙护稻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实行“生物防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1.2 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
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采用生态技术,因地制宜,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次,生态农业是“三高农业”,即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简言之,生态农业追求的目标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清洁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2 生态循环农业的杭州模式
“十二五”以来,杭州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部署,按照“两美”浙江和“三美”杭州建设要求,围绕“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这一主题,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目标,以农药化肥减量化、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为重点,着力于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运用、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和土壤地力改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推广,不断拓展生态农业建设内涵,破解生态农业发展瓶颈,推进生态农业区域化进程。
2.1 “三改、一循环”模式——适用于种植业
“三改、一循環”即改水、改土、改品种,一循环即打造区域生态循环系统。“改水”是构建蓄水池、网络化排水沟、固定或移动式喷滴灌为一体的节水灌溉体系;“改土”是改善地力,以增加有机质含量为重点,除了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可采用传统“以种养田”模式改良土壤,即不同品种轮作加速土壤熟化;“改品种”即筛选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瓜果、蔬菜、农作物种类及相应的优良适宜品种;“一循环”即种养结合,实现蔬菜、果树、畜牧相结合。
杭州市富阳长兰林盛家庭农场,通过“三改、一循环”模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了果园的收益。农场在桃林里还放养了一些鸡,鸡粪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鸡通过采食桃园中的害虫而大大提高了鸡的品质。如今农场里果实累累,游客如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2 “猪——沼气——果”模式——适用于畜禽养殖业
养殖过程中动物的排泄物可以制作沼气,剩余的沼渣可以制作有机肥进行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果蔬品质。潜川镇生态农庄采用了“猪——蚯蚓——鸡”循环模式将又臭又脏的猪粪进行循环利用。
猪粪是一种粗纤维物,其中混合着大量尿液,粘液。 由于猪在消化过程中不可能把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彻底的消化干净,所以猪粪中还含有氮和磷等一些成分,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就可以饲养蚯蚓。
蚯蚓养殖床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可以将未发酵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期间注意保湿控温,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将全部猪粪转化完成。把蚯蚓连同基料一同投喂给鸡群。
猪尿液及部分猪粪便经过管道收集到沼气池,通过酸化调节、干化场、沼液池、储液池、贮气柜等。将废料进行转化,将臭不可闻的猪粪及污水,便变成了能源和肥料。
2.3 “鱼——浮萍——果蔬”模式——适用于水产养殖业
传统的养鱼过程中,废料、废饵等溶解在水里,鱼类粪便沉在底泥中,养殖水容易形成富营养化,鱼就容易生病,就需要经常换水,从而引起养殖水污染,而池塘流水养殖系统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池塘养鱼的养殖污染。该系统有一个吸水泵,三个过滤池。吸水泵将养殖污水吸到一级过滤池,上层水中残留的鱼饲料可以用来喂鲫鱼。而下层的污水则流到二级滤池,进行污泥沉淀过滤后的水流入三级滤池,三级滤池里的水可以培养浮萍,浮萍因富含蛋白而成为很好的鱼饲料,再用来喂鱼,而形成生态循环。三级滤池里出来的水已经清澈干净了,可以用来浇灌蔬菜。二级滤池底部的污泥因富含鱼粪,而成为很好的有机肥,而且污泥有一定的含水量,覆盖在果树根部,还能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生态循环农业的实现方法
3.1 “两减”
生态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循环,一方面是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减少农业污染。而另一方面就是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我们称之为“两减”。
在日常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商品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服务可以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用量。绿色防控就是采取农业生态调控、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比如在蔬菜周围种上万寿菊、牵牛花等开花植物,可以把蔬菜田里的害虫吸引到开花植物上,我们称之为护卫植物。减少农药施用,还可通过生物防治即“以虫治虫”的方式减少害虫。比如蜜蜂,蜜蜂可以吃蔬菜上的害虫,还可以帮助开花的蔬菜授粉,一举两得。另外在水稻田里养鳖、养鸭,通过鳖、鸭吃害虫也可以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鳖、鸭的排泄物对水稻来说又是很好的有机肥,而达到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
3.2 “四基本”
“四基本”,就是針对畜禽污染处理问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有关措施,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解决好这个问题。
201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预计产生量130万吨、利用量115万吨、利用率达86%以上。农作物的秸秆可以用作肥料、饲料和基料。将农作物的秸秆收集起来进行还田或者喂猪喂羊,就是秸秆的肥料化和饲料化。而基料化就是将秸秆磨成粉做菌菇的培养基质。余杭区百丈镇的竹荪就是利用废弃的竹屑来做培养基。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人工栽培的竹荪就是利用废竹屑做基料,在废竹屑中间埋藏菌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厘米,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竹荪生长的土壤不能有任何农药残留,整个培养过程中也不能添加任何农药或化肥,所以竹荪是当之无愧的有机天然食品。而那些废竹屑也被当成宝贝利用起来,形成竹屑到竹荪的循环利用。
地膜及农药包装物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比较难解决的环节,处理不当即会污染土壤、水源。目前主要是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开展回收利用,2011年以来,杭州市逐步建立 “经营单位折价回收、专业机构归集运输存放、有资质的单位规范化处置和部门监督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党员活动等形式,全市共供应农膜2.97万吨、回收农膜2.64万吨、回收利用率达88.79%;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逐步开展,我市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年回收率均达85%以上。
惠多利农资公司从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将包装物进行分类收集,并给予比较高的价格进行回收,回收后,再通过环保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4 生态循环农业展望
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正为环境污染、土地贫瘠化等问题所困扰。生态循环农业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标,为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发达国家纷纷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
为了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明确新任务,全面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保障有效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杭州市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的目标是:围绕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区、主体)创建,积极推进肥药减量控害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良性循环的社会应从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技教育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