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能力的形成贵在科学引导

2017-05-20贺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品质辨析

贺燕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身边。道德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一个人的良好道德也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小学生是非观念差,缺乏判断力、想象力和自制力,这些因素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影响着他们健康的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依据小学生道德观形成的规律进行总体设计,落实综合培养训練。道德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教育和舆论等形式把有关的社会道德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小学生,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符合道德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德育内容时摆脱枯燥的道德说教,精心组织一些活动,指导学生从简单的基础文明开始,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可以从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让学生认识怎样是讲卫生,怎样是尊敬师长,怎样是团结友爱,怎样的行为是道德的等等。一、二年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形成尊师爱友、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等优秀品德。三、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辨析是非好坏、善美恶丑的能力。五、六年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这样分阶段班班把关,级级落实,再辅之以道德品质知识竞赛、辨析现实生活的事例等形式,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其二,在学生道德能力逐步养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落实。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就必须要有行为的准则,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做等等。这样,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逐条明白、理解、领悟。学生就会“行”有标准,“辨”有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会运用“守则”“规范”来判断同学之间的行为,自然就会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帮助,做事就会谨慎、认真。在平时,教师要以“守则”“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心灵美,行为正派。长此下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自然而然形成。

其三,在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之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也尤为重要。学生的道德认识主要表现为学生掌握的道德观念和已经形成的道德判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概念,丰富道德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道德概念的过程中,既要通过教学和其他途径授给学生道德知识,又要注意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立教。教师的身教可以使道德概念的掌握与道德行为的示范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信、认同这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最后,发展道德评价能力可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做出道德判断。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道德问题的讨论与评价,通过道德判断、道德评价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道德概念。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道德能力的形成贵在科学设计、耐心引导。只要我们能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品质辨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