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街的故事

2017-05-20高雁萍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烧麦老汤老街

高雁萍

丁酉之春,兴趣所致,再访塞上老街。

其实,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的老街,以前有个更悦耳好听的名字,叫朋苏克街,后来改称通顺街。如今,因其独一无二的老资格,以及承载了一座古城的历史与文化,被重新命名为塞上老街,并成为中外游客来呼和浩特旅游之必选之地。

我对从前的老街印象模糊,但我妈却记忆犹新。我妈说,从前的老街上,两边都是起脊的平房,青砖灰瓦,木质门窗,古色古香。因为有车马店,街上就有卖草料的铺子,还有点心铺,有卖旧衣服的估衣铺,有加工银器的银匠坊,有加工铜器的铜匠铺等。但最吸引人的,是一种叫提吼的行当。

按描述不难想象,当年的老街犹如一段黑白影像,那影像中,以提吼的方式出售小件旧物的人们,胳膊上搭着毛朝外的老羊皮袄,头顶着打算出售的帽子,手里提着火钩、炭铲之类的小物件儿,或者是一双旧鞋。他们毫无规矩可言,不停地边走边吆喝,向过往行人兜售手里的二手货或三手货。为能多一些成交的机会,他们夹杂在人流车马中,一次次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而每家店铺或住户门口,一定是堆放着柴炭和杂物。整条街古旧着,混乱着,包容着,也发散着老归化城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如今,徜徉在走向略有弯曲的塞上老街,看雕砖兽脊、翘角宽檐,从古老的建筑之美中,能够品味那种沉淀已久的历史韵味。再喝一罐纯正的蒙古酸奶,吃两条代表大草原的风干牛肉,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我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呢?

已过中年的庞先生,如今依然在老街搞经营。他说房子是祖产,老人们过去就在此耍手艺,给人修理钟表。传到他这儿,依然的老本行外,还收售一些古旧之物,生意也算过得去。其实我想,他不愿离开相守多年的老街,是因为老街能给予他很多回忆和快乐。

天已向晚,我在没有几个游人的老街上,由东往西,慢慢走,慢慢看。路过一间木制门窗的店铺,贴着玻璃的博古架上,几件青花瓷,让我在此刻,极想逢着一个穿长袍马褂的旧时人。

然而最好,是夏天,有微雨或薄雾。那时,老街上没有摆放古玩奇石和纪念品,没有摩肩接踵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也不见被围观的现场烫制毡画。店掌柜们大都歇在屋里,喝茶,看报,把玩小摆件,或者整理货品。

我还喜欢在安安静静的晨光中或晚霞里,一个人,悠闲地漫步于塞上老街,去寻觅那些依然停驻在雕砖兽脊或飞檐斗拱间的旧时光,看燕子,从远逝的岁月深处,衔几缕明清遗韵,翩然来去。

塞上老街的点心铺早已不知去向,但老字号三和元和清真鸿兴号还在。如果是外地游客,逛累了,也饿了,就请进三和元吧,传承已久的烧麦和“硬四盘”,绝对让你吃得满意。但想喝鸿兴号的老汤羊杂碎,就得赶在中午前,因为青城羊杂碎和纯烧麦馆儿都只营业半天,下午要用来准备第二天所需食材。

我常想,呼市的羊雜碎馆子挺多,为什么有人非要舍近求远,起个大早到老街来喝一碗。原来,除了老汤,为保证质量,鸿兴号熬杂碎所用食材,全部自己煮制,并且严格按照一斤心肺二斤肚的比例入锅。

哈程是清真鸿兴号第六代传人,他说不止一次,有人提出要买他的配方,或者直接请他去做技术顾问,但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不想让他的老顾客们失望,不想让创下这一老字号的前辈们失望,更不想让喝惯了鸿兴号羊杂碎的外地游客失望。哈程说,有几个广东客人,每年来呼和浩特及其周边旅游时,不管住在哪里,必须得专门到塞上老街来逛逛,然后坐在条桌前,吃焙子,喝杂碎,看街景。有时还安顿哈程提前冰冻几份羊杂碎,要带回去给家人品尝。

夜幕已降临,我站在塞上老街东口向西回望,深蓝的夜空上新月如钩,那是历史和现实的最好见证。

(责任编辑/高旭天)

猜你喜欢

烧麦老汤老街
烧麦花
老街谣
烧麦的价格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老街(外二首)
烧麦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
醉酒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