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府的“痛”换企业的“顺”
2017-05-20孙甲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4期
孙甲
每年全国“两会”,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都是重头戏,金句频出。今年,李克强总理说到政府放权为企业松绑时,又出金句:“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
这话生动,点到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穴上。改革开放30多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放权始终是要点,目的是给企业松绑,激发财富创造者的活力。政府放权,很多时候得舍弃一些部门利益,有壮士断腕之痛。没有这个“痛”,就换不来企业轻装上阵之“顺”。党的十八大后,政府痛下决心放权,为企业解除了数以百计的这审那批“紧箍咒”,理顺了市场关系,经济航船稳中有进,深得民心。
用政府的“痛”换企业的“顺”,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企业的“顺”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顺”了,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服务型政府为企业之“顺”,忍一时之“痛”,会换来更长远的社会财富涌流,大账算下来还是赢者。这种大处着眼,应该是有为政府的魄力。
实践出真知,“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就是实践中迸发出来的大智慧,是干出来的真理。咀嚼金句,十八大以来的政府作为和企业发展历历在目,“痛”也感同身受,“顺”也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有一种实打实的落地感。
落地感真的很好。双脚落在地上,踏实。好思路,好作风,好举措,只有落了地,才能见实效。政府把改革的重心放到企业的“顺”上,就是要求真务实,让改革红利尽可能多地變成实惠,惠及社会主体,惠及百姓。改革红利也是一种动力,惠及社会,能激发出取之不竭的创造力。有了这种良性循环,我们的前进步伐就会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