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相的谜之死亡

2017-05-20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莉斯彼得森克朗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无法破解的悬案。30多年前,瑞典首相帕尔梅当街遇刺便是一例。谈到此案,人们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就请你跟随本极客,了解一下该案的来龙去脉吧。

1986年2月28日夜晚,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往常一样宁静祥和。时值周末,首相帕尔梅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夫人莉斯贝特去看电影。

电影散场后,首相夫妇沿着斯维亚大街步行回家。此时已近午夜,行人稀少,大街上显得十分空旷。可在23时21分,当首相夫妇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背后突然传来两声枪响,帕尔梅随即踉跄了几步,栽倒在地!莉斯贝特为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她只看见一个黑影在几米外飞快跑过,消失在夜幕中。

莉斯贝特立刻大声呼救。从这里经过的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司机很快报了警,呼叫了救护车。另外一辆车上的两名女子也跳下车来,她们看到帕尔梅呼吸微弱,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四分钟后,警车、救护车呼啸而至,迅速把帕尔梅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但是失血过多的帕尔梅,已经无力回天。午夜时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59岁。

艰难调查

自从179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遇刺后,在近两百年内,瑞典从未发生过重要领导人遭暗杀的恶性事件。帕尔梅曾骄傲地对法国记者说:“我真可怜密特朗总统,他没有一点个人自由。他每走一步路,都有25名警卫人员跟随保护。而我,只有当身边没有一名警卫人员时,才感到自由自在。”

警方虽提醒过他注意人身安全,但他却不以为然。除了正式出访国外或参加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帕尔梅首相一向很少带警卫人员,这也为刺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缉拿凶手,瑞典全国的警力都被动员起来了。经过分析,警方认为刺客很可能是一名“老练的职业杀手”,因为整个作案过程只用了几秒钟,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唯一的实物罪证是两颗直径9毫米的穿甲子弹。经技术鉴定,瑞典的武器库中没有这种子弹,警方认为凶手可能是外国人。

现场第一名目击者,是出租车司机代尔斯博恩。他提供的情况是:枪响后,他看到开枪者跑向停在幾百米外的一辆大众牌“帕萨特”型蓝色小轿车,车上似乎还坐着一个人。他看到了车牌号,但没有记全。

警方随后调查了200辆在瑞典注册的大众牌“帕萨特”型蓝色小轿车,并拘押了30余人,但没有发现重大嫌疑者。

现场的两名女子则说,她们看到的凶手身高在1.80米左右,大约30多岁,身穿一件深色的长大衣,头戴一顶带帽沿的帽子。但她们只看到侧面,没有看到正面。还有一名女画家事后说,首相出事时她正朝斯维亚大街走去,同一个迎面跑来的男子相遇,女画家根据回忆画了一幅画像。

瑞典警方和两名德国专家对这幅画像进行修改和鉴定后,于3月6日公之于众。从画面上看,嫌疑人的面部特征是:长脸、黑头发、高鼻子、黑眼珠、深眼窝,年龄约在32~33岁之间,像是中东人或拉丁美洲人。

瑞典警方广泛散布嫌犯画像,并在全国悬赏缉拿,悬赏金额由开始的50万克朗增加到500万克朗(约等于85万美元)。1987年11月,赏金再次提高10倍,达5000万克朗。

一年多来,警方审查了1.7万名有嫌疑的人,侦察记录多达2.9万份,但仍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凶手成谜

帕尔梅被谋杀的当晚,有人给瑞典《快报》打匿名电话,说谋杀案是一个叫“PNK”的组织策划实施的:“我们是赤军派,我们已经杀死了帕尔梅。”

瑞典警方对匿名电话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起谋杀事件不像赤军派的惯常做法。赤军派在行动之后,通常要发表一个详细的书面说明,表明他们的行动目的,而这次却不是这样,可见他们不是真正的凶手。

1986年3月1日,又有一名匿名者打来电话,声称是一个叫“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的组织刺杀了帕尔梅。他说:“你们可以从历史书上查到此次袭击的理由,我不准备通过电话告诉你们。”

事后警方经过查证,这通电话不具有破案价值。

1988年12月14日,案情终于有了进展。警方拘留了一名叫“克里斯特·彼得森”的嫌犯,有人举报他在案发之前曾跟踪帕尔梅夫妇,但彼得森一口咬定自己是无辜的。

1989年6月5日上午,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正式审判彼得森,审判以半公开的形式进行。

彼得森的辩护律师认为:目击者中无人能证明彼得森持枪射击,警方也未找到作案凶器,再加上彼得森与帕尔梅没有任何瓜葛,缺乏作案动机,不可能是凶手。但法庭仍然以谋杀罪,判处彼得森无期徒刑。

判决结果出来后,大多数瑞典人认为彼得森是冤枉的,人们觉得这样的判决太荒唐了。不久,彼得森向瑞典中级法院提出上诉。

后来,彼得森被释放,但人们对帕尔梅一案的疑问仍然存在,而且有关此案的议论、传闻较之以往更多了。

距帕尔梅遇刺,至今已过去30多年。无论是警方还是普通民众,对能够破案都不再抱太大希望。或许,帕尔梅之死将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猜你喜欢

莉斯彼得森克朗
谢莉斯:过了坎儿就是路
谢莉斯:过了坎儿就是路
共苦与同甘
“车粉儿”聚集地——探访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测试卡上的选择
持续创新的克朗斯
总会打中的
A Descriptive Study of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Red Sorghum With Reference to Translational Norms
一身便装
超级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