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交官的个人魅力看国家底气

2017-05-20邓媛

党员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刘晓明崔天凯傅莹

邓媛

他们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这背后的根本力量在于强大的国家给了他们彻底的底气。

近年来,多位中国外交官在国际上闪亮登场,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台,外交官们的主动“亮剑”,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鲜明风格的最好注脚。

中国外交官优雅“出击”

最近,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出席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参加“东亚安全与朝鲜半岛”分论坛的讨论。

在分论坛讨论会上,英国智库专家奇普曼对中国军费问题提出疑问。他称亚洲国家军事发展快,军费庞大。对中国军费指手画脚,是某些外国政要、专家常用的套路。面对这样的“刁难”,傅莹机智地回应称,中国在过去经历了太多,我们需要靠自己站起来,中国的和平稳定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一部分。北约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高到GDP的2%,却对中国1.5%的水平指指戳戳,这种双重标准,让人大跌眼镜。

这不是傅莹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展现出高超的应答水平。2016年,在第52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傅莹同样在谈笑间“见招拆招”,回答得相当精彩,那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傅莹的辩才无碍,体现的是中国外交官整体的风采。

另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外交官是刘晓明,这是从他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伏地魔”的说法开始。这段话在英媒上的完整表述是: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是藏匿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借用英国人人耳熟能详的小说《哈利·波特》中的关键词,这位中国驻英大使首先向西方民眾描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

巧合的是,刘晓明的前任正是傅莹——后者也是因在英国媒体撰文而在国际上声名大噪。

“很久不用‘无可奉告了”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傅莹、刘晓明等人被称为“新一代外交官”。他们中大多数人毕业于外语类院校,并有着留学经历。

扎实的语言基础加上多年驻外工作的历练,使得这些“50后”大使深谙所在国文化、习俗,能够游刃有余地与当地民众和媒体沟通。

澳大利亚记者曾这样评价出使过澳大利亚的傅莹:“从2004年3月赴澳以来,她从来没有用‘无可奉告这样的语句搪塞媒体。”

2012年1月,刘晓明曾接受过英媒采访,当时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面对以“人权问题”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刘晓明从容应对,没说过一句“无可奉告”。

而早在2008年,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刘建超就透露过,中国外交部已多年没用过“无可奉告”这个词了。

2009年,傅莹升任外交部副部长时,曾在一次公共外交论坛上专门讲到了如何与外国媒体对话。她说:“有的时候,我们会责怪西方记者,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正面地、平衡地报道中国,我倒是觉得,我们对西方记者这样的期待,似乎高了一点。要知道,西方媒体的基因就是批评。”当时,已经退休的中国老外交官李景贤坐在台下,傅莹的这番话令他唏嘘不已:寥寥几十字,就认识价值而言,远远超过那些淡而无味的“万语千言”。

自信表达中国声音

“中国的外交官们都已经意识到,遇到什么事情保持沉默反而会引起外界猜测,与其让外界猜测不如公开表达中国的声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总结道。

例如,2006年,被认为是“美国通”的刘晓明被任命为中国驻朝鲜大使。曾有外国记者向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发难”:刘晓明任大使,是否证明中国对朝政策有变?中国是否将告诉朝鲜如何同美国打交道?对此,秦刚回应道:“刘晓明大使也曾在非洲工作过,还担任过中国驻埃及的大使。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在处理中朝关系问题上还有埃及因素?”

就整体来看,“如何更好地公开表达中国的看法”仍是所有大使的研究课题。一如2013年崔天凯履新驻美大使之前,有记者问道:“如果成为驻美大使,怎么加强两国关系?”崔天凯回答道,去了美国以后要多见媒体,广泛接触各界,“只要有时间,就多和他们交往”。

崔天凯还开玩笑地表示,可以考虑届时入乡随俗开“脸书”(社交软件),“混个脸熟”。总的来说,更积极主动地发声,是时下中国外交官的鲜明特色。他们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这背后的根本力量在于强大的国家给了他们彻底的底气。

(陈昌喜荐自2017年3月2日《沿海时报》 图:高弘杰/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刘晓明崔天凯傅莹
一种轨道车辆外紧急锁盖板装置改进研究
巧解纠纷展笑颜
中国最美外交官:傅莹
幸福花儿开
崔天凯: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othic Elements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站在中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