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的你并不孤独
2017-05-20李姝晴
李姝晴
在“北美华人E网”和“天涯论坛”的“海外华人”版块中,诉说多年来一路读书、移民心酸历程的帖子数不胜数,抱怨着职场遭遇不公、人到中年薪水不高以及被印裔或其他外籍人士职场排挤的故事比比皆是。“可怜的中产,昨天还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今天一下子就回到解放前,家里三个娃,虽然我还有一份decent job, 但少了老公的这份,生活肯定会很拮据了。律师费用也会很高。”“原本老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准备好好珍惜一下跟孩子一起的快乐时光,然而新印度老板各种刁难,想换掉组里所有非印度成员。老公无奈主动请辞。”“两边老人都要负担,和太太都辛苦。去年老家的母亲去世了,一边老人的任务完成了,今年的任务重点转移到另一边;经济上虽不富裕,但年终总结发现退休的最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儿子的大学学费虽还没有着落,但去超市或餐馆打工也能挣出来。再干五年,等儿子的学费存够了太太就可以退休了。”……
不仅仅华人,同样在“midlifeclub.com”这样一个专为中年人分享生活体验设立的论坛上,很多欧美中年人也纷纷发言吐槽自己的生活的焦虑:“ 步入50岁后不久,我遇到一些真正的挫折,父母中一位患了可怕的疾病,我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去世却孤苦无助。杂志重组,我工作丢了,创业也遇上了麻烦,我的肩部、肘部和膝盖都开始疼,现在我54岁了,感觉自己好像从一条暗道走了出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40多岁,感觉现在的生活一成不变,工作、家庭、环境…几乎没有任何新东西。我有时候都想干脆逃到一个新地方,重新认识一个女人,或者趁着妻子不在搞点婚外情,甚至通过吸毒、滥交发泄一下...但是我又不敢。”类似的吐槽和帖子不胜枚举。
中年危机的理论最早起源于60年代。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研究员缪佩君介绍,1965年Elliott Jacques提出了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的概念,用以描述进入中年期的个体,由于感到自己不再年轻并开始走向衰老而进入一个强烈的自我怀疑的阶段。目前中年危机常泛指个人进入中年期后,由于生活、工作、自我等一系列的变化与转折,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并容易由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出现心理危机。
谈及对于经历中年危机人群的心理支持,她认为有效应对中年危机需要更为综合的心理服务方式。与传统心理服务相比,社区心理服务是一种拥有更为系统的视角、更为主动地应对方式、充分调动社会支持,在应对中年危机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区心理服务是在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社区心理服务将视野扩大到人们的同伴群体、邻居、社区风气和社会规范等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特色是充分利用已有人际资源,提供社会支持。面对压力事件,一个缺少社会支持或是独居的中年人很容易受到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
可能我们会对很多电影或者美剧里的“互助小组”有印象,其实很多欧美国家互助小组是在一个支持小組中,成员为特定共同的,互相各种类型的帮助,面临同样困扰的人可以共同分享应对策略,彼此感受更多支持。这些小组有时会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出生于广州的美华裔社工罗洁,分享了自己在纽约市从事社会工作师20多年来,处理中年人心理危机个案的经历。罗洁毕业于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硕士,先后工作于纽约亚裔妇女中心、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安康一线牵”热线,。当时这是全美唯一一条专业热线,当初之所以要开这条热线,是因为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发现华裔打进热线的人比本土美国人还要多,且每次都要花一个多小时来帮助他们,有时还要报警。
刚开通热线时,有很多中年华裔男士打来,因为他们找不到渠道来诉说心中的苦闷与忧郁,那时每天接到的电话热线都是很严重的个案,有的人患有几十年的忧郁症,有的罹患精神分裂症,各个都有自杀倾向。热线后来增加了流动危机小组服务,为罹患精神疾病又不愿吃药、看医生,且对周围人的生活带来影响的人展开上门服务。
她分享了从业期间碰到过的一个极端案例。当时下东城有很多无身份的福州移民,父母生下孩子后都会把孩子送回中国抚养,到了适龄后再回来上学。有一个福州来的妈妈孤身一人在纽约带孩子,还在衣厂打工,丈夫则在外州做工,一年回来几次。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功课。在某一天她突然发现8岁的儿子有时不去上学,还经常不做功课,老师要家长签名的信也全部被他代签了。这位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也感到很绝望。突然间一天,在家中的她情绪爆发了,一口咬在儿子的大腿上,且咬得非常深,孩子走路都受到了影响。孩子第二天到学校向老师做了哭诉,老师见到他大腿上的伤口举报到纽约市儿童局,结果妈妈被起诉,孩子被带走送到了寄养家庭。罗洁接手这个案子之后,陪这位妈妈上法庭,做翻译和沟通,一起去寄养家庭探望孩子等,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她开导这名妈妈换一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来罗洁给法官写了几封信,告诉法官这位妈妈之前的行为并非本意。经过努力,最终这个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
纽约华人社区里,有数万人患有严重精神健康疾病,互助会的目的就是为需要心理健康援助的华裔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而罗洁负责的热线电话由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和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局联合设立,用中英韩等多种语言接听电话。如果民众遇到心理健康、个人、婚姻、家庭、酗酒、药瘾等各种问题,都能拨打电话咨询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