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研究

2017-05-19关静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青岛集群海洋

关静文

摘要:加快建设青岛中国蓝谷(以下简称“蓝谷”)已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本文以“蓝谷”为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高科技院园及产业的集聚效应,借鉴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地探讨了高科技园区建设中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区的统筹管理创新模式,以期对于青岛中国蓝谷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院园集群;蓝谷创新

“蓝谷”建设以项目为中心,推动以国字号项目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项目进驻,积极引进以“创新企业+研发团队+创投资本”为特色的研发项目。“蓝谷”产业定位以海洋生物科技产业为“核心”,海洋高端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为“两翼”,逐步形成六大海洋高端科技产业。

一、“蓝谷”院园集群创新的优势

1.优质雄厚的院校资源

“蓝谷”规划建设的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所处的青岛市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作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走向深蓝的桥头堡,青岛蓝谷目前已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等18所高校设立校区或研究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量级海洋科研平台在蓝谷成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在蓝谷建设“青岛科教新城”,英国剑桥大学也即将入驻,共同打造“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

2.领先的科研实力成果

目前,在船舶制造领域,青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唯一获准装船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海水综合利用领域,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生活用水上进行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城市;在海洋材料领域,是世界最大的海藻材料加工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舰船涂料及功能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3.初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青岛培育了初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物医药、船舶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二、“蓝谷”院园集群创新存在的问题

目前青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和薄弱环节。

一是科技产业存在结构性矛盾。青岛市在科技研发上整体财政投入数额和比例同发达国家园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涉海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研和从业人员众多,但由于研发多集中在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存在与地方产业结合不紧密的结构性矛盾,很多优势科技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充分转化为地区产业优势。

二是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在实现院园合作的途径上,目前尚未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壁垒,缺乏统一协调,科技与经济脱节,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各要素主体之间完善的科技创新链尚未形成,政府部门引导和协调能力不强,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机构的市场服务意识不高,导致合作的总体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科技中介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

三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青岛市具备海洋科技的绝对优势,但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科技人才出现“外流”现象。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目前,院园结合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企业的服务层面,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没有作用,青岛企业研发投入仅占总收入的不足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还不完全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因此,在建设和发展“蓝谷”的过程中,如何创新管理体制,形成院所与园区紧密合作的机制,提高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强化院所合作以攻克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海洋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从而带动相关领域整体进步,推进经济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是一个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院园集群创新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效应分析

1.院园集群创新理论

院园集群创新是指科研机构、学校院所及其相关单位在一定区域内集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体系,通过研发与生产过程的互动结合实现产业的快速高效集聚,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将技术创新概念引入产业集聚理论,并将区域创新系统向园区经济的细化,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由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由区域创新系统向园区创新的分析与实践拓展。

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集群创新支持体系是基于一定的外部环境,集群主体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区域和环境空间的区域创新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对集群创新系统建立模型(建模和公式推导计算过程略),探索从定量的角度反映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系统的运行特征,可以发现系统中对创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起主导作用的反馈关系和政策杠杆点。从模拟结果判断,集群创新收益呈倍增态势,对区域经济有高效积极影响。

2.集群创新的影响要素

影响创新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有三个:集群创新动力、集群创新能力和集群创新环境。集群创新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相关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处于一种稳定的耦合作用关系。

3.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在创新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创新集群主要由集群创新能力(直接表现为科研成果的多少)和创新收益(创新产品出现的直接结果)这两个因素来表现。通过模拟分析,集群的创新收益终会达到顶峰,预示创新集群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

然而现实中,政府优惠政策的一次性支持仍是各地区园区建设的主要模式,该政策终止会对系统造成很大损害,即使该政策可以长期维持,由于机制老化和竞争加剧收益值依然会下滑。这要求集群在建设中,政府支持的主导模式应只存在于发起阶段,运营软环境的建设才是维持系统活力的长期基础性工程。企业不断努力,中介机构和社区提供优秀的环境,均是实现区域增长由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维持集群稳定运行、实现创新收益增长的重要方面。

同时可以发现,随着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的增多、企業和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增强,创新能力在初期阶段增长的比较迅速,但是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则增长变化缓慢,这需要创新集群在发展中不断增加内部的新鲜血液,注重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更替,不断的招聘补充科研人才,弥补退出及更替造成的缺失。

猜你喜欢

青岛集群海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