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级管理中“我”这篇文章
2017-05-19张建新
张建新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担任这一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更多的不再是亲力亲为,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我”自己。
记得高一时有学生跟我建议,学校周日的两节活动课是否可以留给同学们,用于互相讲解习题、锻炼自己。高一下学期我把这个想法稍作调整,设置成学生课堂活动:由学生准备一个主题,然后派一位代表出来跟大家分享,不局限于讲题,只要是对同学有用的话题即可。
在某一期关于“思维导图”的活动中,几位感兴趣的同学与全班分享了思维导图的作用以及制作方法,开讲前他们几个还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课堂流程,甚至还制作了PPT。开讲时,又设置了同学回答、讨论和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分享展示等环节,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师!而且他们对同学的了解甚至超过了班主任我。课后我与上课的女生沟通:“你真执着,一直点那个男孩回答问题。他虽不愿意说,但最后还是被你‘逼着发了言,他思考的角度很独特,你怎么这么了解他?”“我原来跟他是同桌,据我观察,他其实脑子很好使,只是比较懒散,不愿意去表现自己,平时学习也不是很用心,所以需要一个契机去让他改变。”女生的这种举动能否成为契机,尚不得而知,但她确实成功地让同学们发现了男孩身上的闪光点,也让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该女生细致的观察、周到的考虑让我惊讶乃至惊喜。有生如此,老师怎能不给予足够信任?
我班有个女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却有些自卑、敏感,与人相处也不太注重方式。有一次午休,班长在讲台上维持纪律,我站在教室门口,看到那位女孩子正在啃玉米。班长说了两遍“请吃东西的同学停下来,已经上课了”,那姑娘瞟了班长一眼,依旧啃她的玉米。在我也说了一遍后,她放下了玉米,但不到一分钟,又拿起来继续啃。晚间,我找她谈话,言语中有提及“尊重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没成想当天晚自习后,班上就有男生给我写纸条替她抱不平,说我评价那姑娘没素质这个话太重。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抱着“毕竟我是这个班上唯一的一个成年人,跟他们计较什么”的心态,去找那个男孩子了解了情况。第二天,我又尝试與那个女孩子进行沟通,但她就是一种“好好好,你说什么都对”的态度。
我意识到如此状态下,我俩可能不太适合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于是把这件事情先放在一边缓一缓。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总觉得我和她之间气场不对,她心底有些排斥我,不怎么主动跟我沟通,每次对我的笑都很勉强,对工作安排也有些敷衍。这是怎么了?我开始反省自己的举动,发现自那件事之后,我心底里对她已经产生了不喜的情绪,甚至平时的微笑也都带着些伪装。我开始调整心态,去想她身上令我喜欢的地方,比如笑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做事情积极性高,比如学习能力比较强,等等。当我变得真诚,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回归了真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伤,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作者单位:长沙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