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和师傅”扶贫经

2017-05-19周艳

中国扶贫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云和县低收入带头人

周艳

从“泥腿子”到“田秀才”,从“卖体力”到“卖技术”,从“个人富”到“全民富”,10年来,“云和师傅”像一叶驶向大海的扁舟,担负起时代“弄潮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助力脱贫攻坚。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更是让人感叹,“云和师傅”了不起!

一张“金名片”

“秋冬出门上菇山,春夏回乡务农活。”早在明清时期,浙江省云和县的大批“香菇客”就远赴江西、安徽等地揽活儿。1999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就作出“云和菇农异地开发的效果好,意义十分重大,请当地政府要注意总结经验,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注意保护异地开发菇农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批示,为云和县加快异地开发步伐、深入实施“云和师傅”品牌战略提振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从西部的四川到东部的杭嘉湖地区,从北上河南到南下广西云南,所到之处,“云和师傅”无不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尊重。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中外,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云和县政府可谓呕心沥血、全力护航:培训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技术;激励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地位;管理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秩序;宣传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名头;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云和师傅有了依靠。

2008年,“云和师傅”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成为浙江省首个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品牌,也是浙江省第一个以人称命名的商标。这一批接受云和县多年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有知识,并获得农民技师以上职称的带头人,早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而貧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则让“云和师傅”品牌由“劳务品牌”向“扶贫品牌”转化,促使其聚焦于农民的致富能力,也担负起新时期精准扶贫的使命。

为把“云和师傅”群体真正培育成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作为全省培育工程试点县的云和,从制订政策、开展培训、强化服务、引导带动、责任考核这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教育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激励、考核评估“四位一体”的培育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出540名“云和师傅”,着手培养“后备云和师傅”6000多名,涵盖食用菌、茶叶、商贸、种养、加工等9大产业。

云和师傅走天下,异地开发奔小康。多年的开发创业实践,让“云和师傅”品牌建设的做法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更是让这一浙江省著名商标誉满全国。在云和县的积极推介下,有375名“云和师傅”被邀请到四川、河南和省内文成等地参与技术入股或成为“政府雇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开出24万年薪聘请“云和师傅”前往该县贫困乡镇进行食用菌技术指导,这样的技术邀请使云和实用人才实现了异地开发卖“体力”到卖“技术”的华丽转变,也间接推动了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如今的“云和师傅”,不仅代表异地创业农民的技术,而且成为了异地开发农民的信誉名片,更是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的一张“金名片”。

从“个人富”到“全民富”

2011年6月,云和县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带头人“十百千”帮培工程。利用“名师带高徒”帮培运作优势,采取“传帮带”等培训模式,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重点培养百名科技示范户,从而帮扶带动千户家庭致富增收。2015年7月,“云和师傅”协会党总支发出《“百师扶贫助千家”倡议书》,号召各行各业的“云和师傅”积极参与活动,为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脱贫搭建梦想平台。为低收入农户带去真金白银,“云和师傅”品牌由“个人富”向“全民富”迈出了一大步。

结对帮,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目前,创业致富带头人累计赠送种子、化肥等农资共计25.5万元,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食用菌200万袋、茶叶132亩、雪梨300亩、中药材110亩,通过带头人的技术指导,预计今年可新增效益近15%。创业的经济实体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等优先安置低收入农户,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12个,累计安排近150个公益性岗位。雾溪乡雾溪村带头人栾少波,精心帮扶和指导低收入农户4户,并在其经营的中药材公司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增加收入达1500元。

基地带,低收入农户融入产业项目。2008年,“云和师傅”卓炳长带领85位云和菇农进驻四川青川县,开展组团式开发,招用350名当地民工,生产代料香菇170万袋,带动当地农民有计划地生产香菇800余万袋,年经济收入增加1500余万元;正凯地产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系的种植药材专业户遍及云和县赤石乡、崇头镇、石塘镇、元和街道等“一乡两镇一街道”,380余户低收入农户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为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师带徒,全方位帮扶贫困户创业。师傅们为低收入农户产前提供种苗、资金等服务,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产后保证市场销路。“云和师傅”叶李先利用农民下山转移后的闲置农田,组织村里32户农户成立“云深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其中低收入农户8户,建成基地100亩,注册了2个梯田商标,生产“梯田老茶”、“梯田大米”、“梯田太子参”三个品牌系列农产品,年产值近百万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

从“个人富”到“全民富”,“云和师傅”的示范帮带,让云和县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万农民从事异地综合开发。走出云和、发展云和,“云和师傅”的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292个县、3786个乡镇,带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00多万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食用菌产业更是成为陕西汉中、湖北襄阳、河南商丘、四川广元、宣汉等20多个省、50多个地区的农业主导产业。

2016年,“云和师傅”经济效益达120亿元。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百亿产业”正在冉冉升起。“云和师傅”已真正成为云和农民创业致富的榜样和引领者。

不断书写的奇迹

“云和师傅”品牌的传奇,从未停歇。

2014年初,“云和师傅”刘明远赴巴西担任巴西利亚州一家庭农场食用菌技术指导员,年薪40万元,另有8%的技术股份;2014年夏,“云和师傅”石余伟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任食用菌技术指导员,年薪20万元……一名名“云和师傅”漂洋过海,涉足国际市场,为这方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低收入农户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6年,在贵州省凯里市镇远县江古镇,“云和师傅”梅海斌帮助指导当地606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每户年增加收入5万元,当地政府为此奖励他60万元。在“云和师傅”群体中遴选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跨区域精准扶贫工作,无疑帮助“云和师傅”这一品牌获得了更多的人心,也让“云和师傅”走得更远。

云和县倡导的扶贫理念更是深入人心。云和师傅协会组织“云和师傅”开展“助学、助老、助贫”的三助公益行动、“百师扶贫助千家”等多个公益事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云和师傅慈善公益基金”已筹集资金14.2万元,结对近200余户低收入农户,帮助低收入户发展茶叶种植、稻田养鱼等产业,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市场支持,预计可为低收入户直接增收600万元。

如何打好“云和师傅”这一品牌,促进“劳务”与“扶贫”深度融合,是云和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县里出台《鼓励支持云和师傅返乡二次創业若干政策》《关于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云和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云和县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政策,吸引了大批在异乡搞开发的“云和师傅”回乡创业,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

对于低收入农户,县农训办整合最优师资力量,为他们提供免费、有针对性的专项辅导,确保每户至少掌握一项适合自己发展创业的技能。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班5期共250人,涉及食用菌、养殖、水果、茶叶等多个产业。

不仅是品牌提升,在技术创新上云和县同样下足了功夫,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1月,中国云和e创园开园仪式在云和商贸物流城隆重举行。同时,全国首家上线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云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共服务项目正式上线,一批批创客,在电子商务的春天里大展拳脚……

“发扬团结、友爱、进取的云和师傅精神,互帮互助、互利互惠、通力合作,实施组团异地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异地农民共同致富,实现‘双赢新局面。”这是《云和师傅行为承诺书》条款之一,从拥有“001号云和师傅证书”的陈志伟,到成百上千名行走在各地的“云和师傅”,这个群体履行着承诺,在为贫困农户插上致富翅膀的同时,也让这个名字熠熠闪光。

猜你喜欢

云和县低收入带头人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基于文旅融合的“图书馆+民宿”实践与建议——以云和县“漫享书屋”为例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娶低收入老婆
云和县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思考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发布穷人CPI是正视低收入阶层之举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