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勠力谱写同步小康平塘新篇章

2017-05-19莫君锋

当代贵州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旅游建设发展

莫君锋

平塘将以旅游为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

务,扎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6年,平塘县各项事业在平稳较快发展中再创佳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5亿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3.06%。排全省县域第三方阵15个甲类县第1位,创造了增比进位综合测评的历史新高。

2017年,平塘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和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省委主基调和黔南州委主战略,深化拓展“特色规模强产业,东西并举扩城镇,项目投资打基础”的发展部署,以旅游为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扎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做好大旅游文章

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年,平塘将继续实施大扶贫、大旅游战略行动,全力加快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新步伐。秉承“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扶贫”的理念,借助“中国天眼”的世界级品牌效应,高要求高质量筹备好全省第十二届旅发大会系列活动,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投资20亿元以上,全力建好“中国天眼”景区二期16个配套工程。协同抓好掌布、甲茶、天坑群及其他景区提质升级和多维开发,加快“一镇一景”建设,按3A级标准打造牙舟陶文化体验园区和通州古屯文化园,推动各镇(乡)启动3A级景区建设,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积极加快全县酒店、山庄、乡村民宿全面建设和升级改造,培育发展一批精品客栈和乡村民宿。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夯实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建成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总控中心。强化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努力实现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亿元以上。

同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以“五主”“五包”责任制为保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省级极贫乡镇大塘镇和州级原白龙、西凉两个一类贫困乡主阵地。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落实“五个三”配套机制,坚持“以岗定搬、以扶促搬”,完成易地搬迁扶贫投资4.6亿元以上,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天眼”核心区移民搬迁。

重点围绕“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金融精准扶贫“特惠贷”发放贷款2亿元以上,实施建档立卡户学前教育“三免”政策,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运用“扶贫云”,抓好“五个一批”工程,打好“六大攻坚战”,项目资金瞄准贫困村、贫困户,使贫困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确保年内18个贫困村出列,完成5个毛南族聚居村脱贫、1个毛南族聚居村率先小康。

实施扶贫开发“三个十工程”,全面推广“村企联建”和“三变”改革做法,建立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以“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等方式建立产业基地和发展村级龙头企业。运用好定点、对口帮扶力量,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加强 “三支队伍”建设,组建集团承包扶贫,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放扶贫、监督扶贫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打造平塘扶贫开发升级版。

做好产业支撑

全面夯实基础设施根基

2017年,平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抓手,着力实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大力提升一产、持续做大二产、快速发展三产。坚持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重点依托“茶、菜、畜”主导产业,打造“都匀毛尖·平塘甲茶”有机茶品牌,创建贵州供粤港澳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打造中国南方现代山地生态高效畜牧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绿色生态的特色种养加产业,扶持创办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全省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示范县。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依托石土资源,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培育和聚集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加工等企业,打造通州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示范基地,推进“十百千”工程建设。实施“互联网+服务业”行动计划,建成电商物流智能化仓配中心,建成1家文化产品交易所,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商贸物流城。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抓好“农超对接”“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工程。

坚持以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路网先行,建成北环大道、河滨大道延伸段等一批路网。加快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城、金融一条街等项目建设。形成“三城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最美小城。加快航龙天文小镇建设,推动克度—塘边—通州同城化抱团发展。加大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力度,深化产城景融合发展,在10个镇(乡)分别打造1条以上各具特色的商贸街区。坚持建设乡村与经营乡村并举,激活用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深化拓展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创建一批州级以上示范美丽乡村。

加快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以上。升级一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道路,建成140公里以上旅游公路;建设一批农村公路,实现90%以上镇(乡)通二级公路。完成水利投资5亿元以上、电力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完成旅游景区和涉旅酒店无线宽带网络免费全覆盖,推进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

坚守“两条底线”

著力增进人民福祉

2017年,平塘全面统筹抓实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改革创新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平塘”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六大工程”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保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利用型产业体系。

坚守民生底线,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完成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程度,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强化“三医”改革,加快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建一批“文明单位”。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全县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523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528元/年。实施棚户区改造1000户,改造农村危房4000户,建设小康房214户,民居整治3500户。开展创业就业指导培训30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00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40元以上。

同时,深入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稳步推进第二步殡葬改革“三位一体”工作。实施景区、园区、社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和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依托“中国天眼”品牌优势,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合作,融入与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发展,打造区域合作示范园区。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深度合作,推动与州内县(市、区)双赢发展,推进“黔南南翼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世界射电天文论坛落户平塘,搭建好重大开放发展平台,加快建成世界天文经济聚集区步伐。

瞄准“央字头”“国字号”“500强”等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深化“政银企”合作,力争融资55亿元以上。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平塘县发展,力争引进1家以上金融机构入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20%、25%以上。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再一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塘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戮力谱写同步小康新篇章。(作者系平塘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旅游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