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友的精神家园“OK老家”
2017-05-19
春风吹拂,我走出家门,赶赴一场农友间的会议。伴我随行的是手机里的知青群“OK老家”。
这几年,微信群的兴起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今在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低头一族”,看微信成为人们生活的一景。有人戏称,如今出门不带钱包可以,忘记了手机不行。一旦忘记了,就像丢了魂一般。
有了这个平台,一个个微信群建立起来了。例如,有同学微信群、亲朋好友微信群、单位同事微信群等等。只要看看一个个微信群的名字,大概可以知道这个群是干啥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群。曾经的知青就是一例。
“OK老家”是崇明前哨农场十三连OK老家微信联络群。扑克牌里的“K”,就是数字顺序的13,“O”象形“口”字,我们的共同愿望是:“OK”每一天。所以,我们的微信群名就叫“OK老家”。
知青群也要讲规矩
微信群,参与者交流的平台。交流什么呢?值得探讨。
“OK老家”的家规很好。群里规定三不准:不准发链接(自己制作的娱乐怡情作品除外)、不准翻昔日在农场时,个别农友间曾经不愉快的陈年老账、不准乱传未经政府媒体报道证实的八卦政治信息。
我不大用QQ也无Q群。耳濡目染地见到了“群”,也时常被“群”了其中,但由于不很明就里或兴趣不大,所以也就很难再深入于群。再说,群里往往是互发链接,这些东西太多,有时顾不上去看,所以,此群对于我是可有可无。但我尽量遵守为人的谦恭之道,被拉入其中就不主动退出,这也是对邀请者的尊重。偶尔也回复一个链接以示互动。
各个“群”的“水平”高低不一。之前我也曾参加有知青经历为主体的微信群。看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老毛病:折腾!线下,曾经的知青们直到今日依旧是争执不休。核心是有悔与无悔,包括对于上山下乡怎么看。线上,也是如此。一有敏感话题,三句话不投机就会扬言老子退出。行,来去自由。“群”嘛,少了谁都无所谓的,没啥了不起的。生活一定还会继续。还有就是恶语相加。粗俗骂人的,阴阳怪气讽刺的,揭老底的,就差动手打架了。我曾看到一个报道,一位老知青在群里只抢红包不发言,就被人嘲笑怒骂,直闹上法庭。就是缺乏好好说理的。
有的微信群,除了转载文章还是转载文章,自创的东西几乎看不到;有的纯属自娱自乐,没完没了的“赞”、“早上好”等画面;有的是自我表演、自吹自擂,不断展示自己的“光辉历史”以及与名人们的合影;有的是大段转发一些敏感的话题,很快就被网管们删帖了;有的是莫名其妙的话语,以“学生”自居,写些口号加标语的东西;还有的就是相互吹捧等等。
也有我喜欢的知青微信群。例如在群里和风细雨地讨论问题,相互间友善的关心叮嘱,线下活动的精彩展现,各自介绍看到的精彩文章等等。
“OK老家”成立3年来,没有成为泛滥链接的垃圾桶,微信群里气氛和谐、友善,微信群行走在网络世界里,群里每日清晨有农友升群旗、有农友用沪语预报气象,兄弟姐妹们在老家“谈天说地约旅游”、“养生保健贺生日”。“OK老家”是我们知青农友夕阳里的精神之家。
虚拟世界情感真
“OK老家”是虚拟之家,也是实体之家。农友们在网络上忆往昔、拉家常,组织网上微信联谊晚会……农友们在生活中常聚会、同出游;儿女婚嫁,有农友赴宴贺喜;农友离世,有“OK老家”代表悼念送殡;我们群里农友唱的歌录制投稿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FM网络电台》遴选播放;我们写群里的农友形象和农友聚会文章,被多家报刊杂志采用发表;我们群里的农友(市九医院骨质增生疾病专科教授)被邀请到电视台做骨质增生防治讲解嘉宾,我们的一些农友也幸运地去电视台“开心了一把”……
那些义务参与“OK老家”管理的群主和活跃的会员,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是知青精神、什么是老有所乐。浏览大家的发言和文章,能够走进知青角,进而接触到更多知青,最终得以探寻到老知青真实的内心世界。
不管怎么说,微信群的作用,确实不可小觑,甚至近乎于神奇。它可以将人的距离拉得很近,可以将沟通做到尽善至美,而所需的成本几乎为零,方便程度令你无法想象。
我在“OK老家”正儿八经地“触群玩群”,源于群里组织的旅游活动。旅游聚会使大家充分地享受了友情和亲情的愉悦和美妙,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一个组织框架和维护体系,此刻,“微信群”的作用自然是“非他莫属”了。所以,一个以此目的为首的、以此批人为主的微信群就应运而生了。“OK老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为都是“真人、真情、真计划,原创、原图、原话”。而且,所有的活动,大家操心,众人维护,就要方便得多,那才真正叫“享受旅行,享受相聚”。
“OK老家”,是我们农场知青之家,也是我们农友老年的精神之家。
青年时,我们遭遇上山下乡,幸有农场之家庇护我们青春的梦想,我们的心没有迷茫。
如今,我们是一群花甲年华的老人,却依旧有不老的知青之心,需要一个相互交流、叙情的精神之家,
一个微信群,参与者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每个人都是演员。演出什么,众人都在观看。愿我们每一個人都有精彩的演出。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