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观察

2017-05-19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绵阿里巴巴环境保护

行业观察

“XIN伙伴计划”启动阿里将建中国环保公益生态系统

“公益组织尤其是各地环保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发展瓶颈,不是缺少使命愿景及战略,而是缺乏对组织能力提升的持续性保障,我们将协助它们突破发展瓶颈、开展互助协作,共同创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2017年“XIN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金建杭表示。

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曾宣布,今后每年阿里巴巴将拿出千分之三的营业收入投入环保。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成立5年多以来,一直聚焦中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中国环境草根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截至2017年,阿里巴巴在环境领域共计投入2.2亿元,其中基金会资助1.43亿元,资助环保类项目127个,已携手80家各地环保组织,在中国14个省市开展和推动水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工作。

浙江省环保厅厅长4月8日也到场为阿里公益站台。她介绍,浙江环保工作一个重要体会就是,坚持政府是监管责任主体、企业是治理责任主体、公众是监督责任主体,坚持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在实行最严环境监管的同时,注重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她表示,浙江环保部门与环保组织的合作是紧密有效的。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与浙江省环保厅联合推出“清源行动”水环境保护项目;自2012年以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面向80个环保组织共资助了127个环保类项目,金额达1.43亿,以企业之力为民间力量参与环境保护进行输血,值得点赞。

而就在4月8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发布了一项战略性资助计划——“XIN伙伴计划”,在过去5年环境保护资助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对中国环保公益组织长期战略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金建杭表示,阿里会逐渐从投资项目到投资人和组织,将来与更多的伙伴形成三种能力,即人的能力、数的能力和法的能力。不仅要做到人人参与,帮助中国的水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也要推动环境信息的公开并可视化,通过互联网及云,让每个人可以时刻关注到数据。同时,推动环保法、环境经营诉讼制度的实施,让破坏环境的个人或组织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在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把“破坏环境”这个选项拿掉。

同时,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入1亿元,面向环保公益领域重要社会组织,提供长期战略资助和资源支持。未来还将在守望长江计划、清源行动等环境保护项目中持续投入2亿元,与XIN伙伴一起分别从法律政策倡导、环境大数据应用,志愿者网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全方位促进构建中国环保公益的生态系统。

据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合介绍,XIN伙伴的入围标准包含四点,分别是影响力、核心力、领导力和发展力。这意味着想要成为XIN伙伴一员,该组织必须要有在中国乃至全球环保领域内具有潜在影响力和创新性,还要是重大环境议题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是中国环保领域中关键能力提供者,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处于组织扩充、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她近一步透露,XIN伙伴的评选流程是先经理事会考察、基金会评估,再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定向邀约进行面对面沟通,最终经过上会评审公布结果。

据了解,首批“XIN伙伴”包括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及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等四家环保组织和机构。他们将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下,从法律与政策倡导、环境大数据应用、志愿者网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专长领域出发,突破发展瓶颈、开展互助协作,有力应对宏大而复杂的环境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大会现场,这四家XIN伙伴机构还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守望长江计划”,合作探索民间应对长江环境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助力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面实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从逢雨必涝走向弹性“里子”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升温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但在业界资深人士邹涛看来,“海绵城市已经成了目标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这是很遗憾的事。”邹涛希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团队,将解决问题摆在第一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成海绵城市。

城市汛期“城市看海”几乎成为常态。一边是逢雨必涝、内陆“看海”的新城市病,一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自此被寄予厚望。近年来,城市“看海”的新闻每逢汛期便屡见报端,“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成为不少城市的通病。

自2012年“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尤其是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使得海绵城市自上而下提速前行。尤其是2015年,国家筛选了3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使得海绵城市自上而下提速前行。国务院办公厅于同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而海绵城市建设,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被认为是破解目前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有重庆、济南、武汉、福州等30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如何使城市更有“里子”?现在,城市要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认为,首先要转变技术路径,更注重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其次,要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同时,景观设计、园林绿化工程要兼顾“里子”,例如河道走势设计变直为曲,恢复自然原貌,以涵养水源。

“从雨水排出系统或雨水的构建作为切入点,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系统模式转变,从原来的水泥城市向弹性城市过渡,道法自然,生态优先。”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迄今,全国有重庆、济南、武汉、福州等30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说,海绵城市项目的实施,在缓解城市内涝、消除水体黑臭方面已见成效。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区域内13条黑臭水体、171个易涝点已经消除。

而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巨大投资,钱从何而来?业内普遍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有着万亿投资空间的巨大工程,其所撬动的更大规模社会资本投资亦不容小觑。根据已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试点城市信息,有机构估算我国目前330个地级行政区未来五年内海绵城市建设市场需求约3万亿元。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城市的后期运营管理过程中,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但不会增加城市的投资,还有助于节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尤为重要。城市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百年工程、“里子”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低,海绵城市建设目前仍然处在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技术层面的学习与掌握也需要时间。“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观念。”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指出。

(摘自:中国环保在线)

搭乘国家“一带一路”快车环保产业迎来新风口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提出了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搭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的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合作的同时,更应秉承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绝大多数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就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近些年来,全球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搭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的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提出了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专家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可见,单纯追求GDP增长、以GDP论英雄的做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习近平强调:“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有专家学者认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正确路径。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另外,在追求协同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要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环境友好、生态保护良好的“一带一路”,不能破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土壤、水、大气等环境要素,还要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算是一大主力军,并且中国又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所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合作的同时,更应秉承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同时,更应遵守国际通用法则并结合当地的特殊要求行事。

此外,专家提出,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环保意识等方面较为落后。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各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为此可以建立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

(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实施两年“钢牙”见成效新环保法剑指地方沉疴

4月27日,环保部通报2017年一季度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情况。一季度案件数量较多的有山西、安徽、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案件较少的有宁夏、吉林等地。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一季度,全国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的案件总数4987件。与2016年一季度相比,案件总数增长195%。

不过,田为勇也强调说,一季度,环境质量变差且案件为零的有秦皇岛市等19个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督查等在地方都能查出很多环境问题,背后反映的还是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等过程中出现职能失灵的问题。

辽宁按日计罚总额超8000万

田为勇介绍,一季度,全国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的案件总数4987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224件,罚款数额达26374.773万元;查封扣押案件2190件;限产停产案件1228件;移送行政拘留958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87起。

与2016年一季度相比,案件总数增长195%。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量上升54.5%,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量上升229.3%,适用限产停产案件数量上升308%,移送拘留案件数量上升206.1%,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量上升46%。

在3月份单月,全国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的案件总数为2755件,环比2月份(1134件)增加143%。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92件,环比增长18%;查封、扣押案件1227件,增长146%;限产、停产案件664件,增长174%;移送行政拘留516起,增长117%;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5件,增长227%。

从环保部公布的2017年1-3月环保法配套办法执行情况区域分布来看,除了海南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案件数量均为零外,其他省市均有相应的案件被查处。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是辽宁,达到44件,处罚金额为8089.993万元。

对于近年来《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的执行情况,宋国君认为,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实际环境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不作为的情况,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环保系统中的执法队伍力量不弱,需要做一些体制机制的改革。

通报多起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环保部介绍,2017年3月2日,绍兴市、越城区两级环保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对绍兴圣荣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检查发现,该企业通过外排管道绕过在线监控,直接将调节池内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同时还对污水外排池内污水进行稀释,制造在线监控数据达标的假象。

对此,环保部称,越城区环保局对圣荣纺织涉嫌伪造在线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同时,根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责令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早在2015年12月,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分类认定,并列出明确的处罚措施。

但是,近年来,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去年7月,环保部通报了8起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弄虚作假案例。

实际上,伪造在线监控数据逃避监管,敢于偷排仍旧是背后巨大的利益使然。一位行业专家指出,以钢铁行业为例,企业运行环保设施的话,平均生产一吨钢铁的环保成本达到120元左右,为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企业就可能会在环保成本上动歪脑筋。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猜你喜欢

海绵阿里巴巴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海绵是植物吗?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